APP下载

试析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的改革路径

2021-11-26钟国晗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艺术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色彩专业

□钟国晗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平面、立体及色彩是现如今设计艺术的三大基本构成,也是艺术类院校的基本必修课程。其中,色彩教学的优劣对于学生的艺术思维发展和设计水平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学校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时内,科学、合理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色彩训练,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属于他们自身的主观色彩构成,是如今教师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应着重思考的问题。为了高效帮助学生学习色彩的基本理论,形成专业的色彩感知力和创造力,教师应发现如今的色彩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改革。

一、艺术设计专业中色彩教学的意义

(一)色彩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色彩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对色彩的运用和感知能力,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观点,从被动地接受各种自然色彩和传统艺术作品,发展为主动进行色彩创作,通过对自然色彩的研究,发挥艺术设计的优势,对色彩进行创新运用,创作出优质的艺术作品。艺术设计专业是为了培养具有艺术设计思维和创作能力的人才。色彩课程作为基础课程,色彩感知与运用能力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功,可以帮助学生对色彩搭配进行解构,并根据个人意愿重新组合,进行新的艺术表达。通过对不同色彩元素的艺术设计,学生可以跳出传统思维,用新的色彩形象表达艺术情感[1]。

(二)社会对高等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许多高校和众多专业进行了扩招,通过培养不同专业的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储备了人才力量。新媒体时代,艺术设计在工业、教育、医疗、互联网等相关领域大放异彩,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升高,所以,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更应严格把关,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其中,色彩教育是最为基础的,教师应对其提高重视并进行深化改革[2]。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现状

(一)专业技能与文化素质不匹配

现如今,许多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的学生更注重学习专业技能,对于相关的文化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不匹配。由于艺术专业学生更加注重追求自由和个性,导致部分学生的思想较为偏激,缺乏相应的道德修养,只具备基本的艺术设计知识和技能,这对学生未来的自身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学生应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培养。学校和教师也应把提升学生文化素质放在首位,注重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3]。

(二)注重模仿,创新意识匮乏

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虽然名义上属于设计类,但是在真正教学过程中很难体现出设计和创新。其教学形式相当单一,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高,教学内容也往往是写生静物,而学生临摹的场景主要由教师安排,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无形中被抑制了。学生无法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色彩和艺术创作的对象,观察能力也由于教师所选择教材的限制性而无法提升。这种教学模式只体现了对色彩的临摹,没有加入对色彩的设计和创造,学生习惯了临摹别人的作品,对别人的设计照搬照抄,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打击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三)色彩教学未与设计性分析相结合

在色彩教学中,教师更注重传授给学生色彩相关知识,如色彩的冷暖、主次、对比和互补,让学生学习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识,了解基本的色彩配置规律。对于许多教师来说,这样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实际上,这一教学过程缺少色彩的设计教学,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是完全不同的,这种色彩教学与设计性分析的割裂,导致学生的色彩修养无法通过设计色彩的方式展现出来,影响了学生设计能力的发展[4]。

(四)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是新兴专业,相关的教学人才极其匮乏,许多教师来自美术、绘画等领域,他们虽然对绘画、美术的理解较为深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许多教师因此产生畏难情绪,自身的教学素质较低,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三、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艺术设计各种要素中,除了整体结构,色彩是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因素,能够使艺术作品给予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具感染力。要想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取得发展和成功,教师就应注重改革色彩教学,解决学生思维僵化、设计缺乏新意、设计产品不符合时代特色等问题,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设计能力,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5]。

四、对色彩教学改革方式的探究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照本宣科地对学生灌输相关的色彩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讲的各种色彩基本理论,设计思路僵化,没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只会依赖教师给出的相关主题进行设计,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无法对其进行灵活运用。所以,教师要进行课程设计改革,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丰富课堂内容,如引领学生进行室外写生,或者引导学生接触实际的设计创作工作,从而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入和践行新的教学思想。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及设计思维

教师可将课程分为不同的课题,从调色训练开始让学生主动动手,从传统的静物写生到引导学生进行风景写生,让学生自主寻找景色亮点。在进行风景写生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取景进行点评,结合相关优秀作品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储备,在学生逐步熟悉自然色彩及绘画方式的同时,引导学生设计新的主观色彩。同时,教师要释放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创作,如利用自己的水杯、鞋子、扇子等进行随意创作,或者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进行针对性创作,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感觉,在基础扎实的情况下运用色彩知识具象或抽象地表达自身的主观艺术意识[6]。

(三)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

在学习色彩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对颜料色很熟悉,因为学生进行色彩训练的主要方式就是以颜料色为主的手绘。而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的今天,计算机可以为学生节省大量的调和色彩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艺术设计和创作。并非所有的色彩艺术构成都可以依赖计算机,颜料色与光色存在一定的差别,但这两种手段能够取长补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交叉使用,以提高学生的色彩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师生互动,共同进步

“填鸭式”教学模式忽略了师生互动,导致师生关系疏远,而互动交流型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思考相关的艺术设计问题,学生通过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教师迅速得到教学反馈,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详细分析。学生之间进行艺术创作思想的交流,可以迸发出更多的奇思妙想。教师之间也不能敝帚自珍,而是要互相交流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五)加强师资建设

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应对于相关专业教师进行系统化的教育能力培训,让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同时提升教师自身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让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走上创新的道路。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基本素质,对色彩教学课程进行深入改革,使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色彩知识,更加主动地对色彩进行艺术设计,从而使学生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色彩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神奇的色彩(上)
书封与现代艺术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