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大学产教融合发展思考

2021-11-26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技能型产教职业技能

张 璇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80)

产教融合将校内教育和生产实践教育有效结合,高职教育是我国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2018年以来,为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满足现代企业高水平实用型技能人才需求的缺口,国家出台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文件和措施,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

一、产教融合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指出,要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就业创业需要,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方案》中已明确,2019年至2021年,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1]产教融合是将产业与教育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两者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教育教学、素质培养、技能提升、生产劳动和服务社会等多种因素一体发展,是培养大量职业技能人才的可行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校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有利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由于培养过程有企业深度参与,因此使学生更能适应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缩短企业对实习生的培训周期,降低企业成本。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校方成为企业的人才库,企业也为学校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行技术指导和资源支持,使校企之间形成互惠互利、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2.有助于保证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满足行业企业工作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才是真正的实践型人才。产教融合使学校、企业联合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的衔接,最大限度上构建模仿企业真实的生产和服务流程及环境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大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有助于师资队伍实践技能的提升

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使高校教师队伍依据行业企业的实践要求,通过企业调研、企业实践、企业研修等多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才能胜任培养高素质实践型职业技能人才的岗位要求。

4.有助于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对学校自身而言,招生率和就业率成为衡量办学效果的直接参考指标,教学内容的质量和合理性成为影响上述指标的重要因素。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应该把企业岗位需要的技能水平作为重要的参考。专业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保障学生就业的基础条件,但学校从专业设置和教学设置的最初阶段,就要考虑学生毕业之后的去向问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这都是院校自身发展的基础性需要。

二、国内外职业教育和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

在职业技能教育领域,我国于2019年开始试点“1+X”认证证书制度。“1+X”的“1”指人才培养的基础,“X”表示经过认证的技能的多样性和层级性,用以满足学生职业发展个性需要和劳动力市场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

在产教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已走在前列。德国国内的教育体系中高度重视生产、教学、科研三者的深度结合。《德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均要有企业人员的全过程参与及决策。德国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双元制”专业,为企业直接培养定制化技能人才。此外,德国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技能认证制度,将额外资格(技能)培训作为其职业教育体制的重要补充,与我国实行的“1+X”培训模式中“X”的含义类似。

美国的产教融合以建立校企联合研究中心为依托进行推进,或者通过学校与社会合办企业进行实施,依托学校的技术优势和企业的资金优势,为师生提供最贴近实际需求的研究平台,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进行顶岗实习实践。

澳大利亚在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上,强调发挥各个行业协会的力量,每个行业协会制定统一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能力评价体系。在国家层面,通过制定统一的培训体系和认证标准,实现职业技能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

与之相比,我国在产教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方面,已有一定数量研究成果发表,研究范围主要围绕产业政策环境建设、特定专业课程内容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规划、教学平台搭建等方面[2][3][4],但总体而言,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不足。

开放大学面向成人教育,培养提升其与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实用化专业技能,是学校的重要教学目标。本文简要分析国内外产教融合发展现状,梳理省级开放大学产教融合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开放大学产教融合的工作内涵进行讨论,对创新省级开放大学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效果评价等实施层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问题解决的建议。

三、高校产教融合工作推进现状及问题分析

作为产教融合工作落实的主体单位,许多高校已开始进行产教融合工作部署和开展实践。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以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试点,开展产教融合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创新尝试,构建了学生、学徒、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招生招工一体化,并建立了学校、企业“双主体”特征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取得了比较好的实际效果。[5]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电气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6]在电气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全过程,落实培训院校和委托单位的双主体责任,遵循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等原则。

作为省级开放大学,河北开放大学也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工作的落地,面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成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需求,已开展了切实的工作。目前,已经在北校区设立了产教融合实训试点基地。正在申请成立众创空间,初步探索和实践学校—行业协会、学校—企业的合作模式。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其他院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过院校与诸多单位的合作办学尝试,产教融合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也获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但总体而言,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深度和广度都存在不足,尤其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欠缺企业参与学校教育的驱动力。合作内容一般仅限于学生短期实践和顶岗实习,其主要原因在于校企深度合作机制不健全,让企业难以找到利益点。

1.校企合作的内容比较局限

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应始终贯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个基础,但目前校企合作的内容是比较局限的,工学结合的程度和质量也是难以保证的。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方面,合作内容比较表象,还不够深入,形式也比较固化,缺少具备推广意义的校企合作经典案例。

2.缺乏互惠互利的共赢机制

校企长期稳定合作办学,进行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前提是双方都能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合作大环节中,找到各自的利益点,这是双方产生合作的驱动力。当前高校方面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利用社会资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过多地强调了政府和企业支持产教融合的责任和义务,对如何发挥自身资源的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优质的技术和服务等问题思考较少。

3.缺乏互动交流的合作平台

目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落实过程中,校企双方的合作往往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工作的推进需要一事一议,只有在商讨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具体问题时,校企方面才会安排人员研究部署,在培养的其他环节,校企双方各自独立开展工作,缺少日常化人才培养过程中问题交流的平台,没有建立校企日常问题交互机制。

四、省级开放大学产教融合的工作思路

开放大学的定位与普通高校不同,它面向的教育对象是那些希望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成人学习者。所以,开放大学在产教融合工作的推进中,应做到不忘初衷,坚持开放教育的理念,依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制订符合成人职业技能培养需求的校企协同育人标准,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

1.明确省级开放大学产教融合工作的内涵

省级开放大学是本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平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产教融合的核心是引企入教,目标是协同育人,与开放大学的办学方针并不矛盾。省级开放大学产教融合工作,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培训服务供给形式方面,应该围绕提升成人职业技能而进行,通过引企入教、校企深度合作,为成人学习者提供职业技能再教育再提升的优质平台。引企入教、协同育人并未削弱开放大学的办学本质,并未动摇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恰恰相反,产教融合强化了开放大学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机制,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催化剂,使开放大学培养出更加贴近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

2.夯实校企合作的根基

产教融合工作是校企之间互惠互利争取共赢的合作办学模式,学校方面追求的是如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扩大学校的影响力;企业方面追求的是实际的人才效益,希望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本行业的实际工作需求,补充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缺口,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夯实校企合作的根基,要从根本上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诉求,使企业真正从产教融合办学中受益,激发企业主动参与办学的兴趣。

3.创新开放大学产教融合的实施方式

开放大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技能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的落实和实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坚持培训方式的创新。应该依据成人的工作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式,灵活采用线上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使成人培训者能够方便地获取培训资源,灵活地接受培训。其次,要依据培训方式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能够满足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要求,保证培训和技能实践的质量。最后,校方和企业之间,还应该实现培训硬件设施建设的共建共享,从培训场地、教学用具、教学设备、实践设施、食宿保障等多方面进行投入,逐步改善产教融合实施保障的硬件环境,提升培训服务供给质量。

4.建立产教融合效果评价机制

效果评价是评估已开展的产教融合工作的有效手段,评估的过程也是问题分析的过程,是积累校企合作办学经验,扫除障碍,更好地推进产教融合深入开展的必备环节。建立产教融合效果评价机制,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不同种类的产教融合培训工作,依据行业特点、专业特点、业务特性、人才培养目的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制定面向具体专业、行业的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机制,不搞一刀切,不搞通用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诉求,充分考虑学生对培训各个环节的学习效果反馈。总之,评价机制的建立,应该以是否满足企业实际需求为标准,以是否能指导后续工作的改进为标准,使评价机制真正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对后续产教融合工作的改进有实际指导意义,不能沦为一种过程和形式。

五、结论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培养大量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指导方针,本文从分析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初步归纳了国内外在产教融合推进工作方面的发展现状,指出深化我国高校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省级开放大学深化产教融合为目标,提出后续的工作推进思路,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启发和借鉴。

猜你喜欢

技能型产教职业技能
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及其构建略论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