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倾兰台心向阳
2021-11-26高丽梅
■ 高丽梅
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脑海中曾无数次浮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人民谋幸福的感人画面,也曾无数次叩问自己:和平年代,为国守史的档案工作者的职责是什么?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参加工作20 余年的我面对同样冉冉升起的红旗,脑海中却呈现1987年我县档案馆成立时几位老党员在矮小昏暗的档案室故纸堆前挑挑拣拣、左比右看、整理卷宗的情景。在外人看来,这也许是一件微不足道,甚至毫无价值的事。而今天,面对党旗,我对他们只有钦佩和感动。他们竭尽全力抢救的上万卷资料,是珍贵的历史档案,是他们,筑起了弥渡档案的基石。
那一页页泛黄的老棉纸揭开了弥渡一段段尘封的历史:明清地契、入缅抗战、云南驿机场、滇缅铁路、边纵八支队、清匪反霸、农业学大寨、大跃进、十一届三中全会、防治非典、抗旱救灾、脱贫攻坚……一桩桩波澜壮阔的大事就这样载入史册。在这些档案里,家乡的历史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不断摸索前进。
每天工作,触摸他们当年打制的档案箱柜、印章托盘,翻阅他们整理的相册、题写的字迹,忆起他们工作的艰辛和对后继者的殷切叮嘱,总是情不能已。在那物资匮乏、条件简陋的艰苦岁月,档案工作举步维艰,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攻艰克难、爱岗敬业、坚守历史的兰台精神。而今,我已接过了他们手中那根沉甸甸的接力棒。
可以说,我县的档案工作与全国的档案工作是同步发展的。1954年党的第一次全国档案工作会议召开,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2018年档案事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印发;从《关于开放历史档案问题的报告》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贯彻执行,从《档案馆建设标准》到《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的制定,众多档案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无不印证着国家对档案事业的重视和引导。在党和人民政府的规范指引下,档案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2011年,为改善我馆馆舍不足的现状,省州相关部门审批了我县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申请到中央补助资金693 万元。2014年6月,新建成的弥渡县综合档案馆成为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功能全面的公共档案馆。至此我县的档案工作有了突破性发展,初具现代化规模。
在档案管理日愈便捷的今天,新时期档案工作者的职责究竟有哪些?是否真如社会传言,工作轻松,只需“守摊子”呢?
非也!迁馆后的三年间,仅我接收的档案就有39743 卷,62572 件,整理的图书19 类3637种。自2014年6月至2020年12月,累计接待查阅群众1.3 万人次,调卷4.78 万卷,复印3.13万页。
在档案馆多年,目睹了查档人的欣喜,也感受到他们的失望和不甘。记得那年为了修复弥渡历史上有名的永渡桥,设计者为找到当年的桥身资料而翻遍馆内所有可能与之相关的史料,却仅看到一幅谷际岐撰写的桥联:“画栋依云端时有清风时有月,长桥妆野趣半看流水半看山”,民国版《弥渡县志稿》对此桥也仅有一句叙述:“在城南二里旧名通济桥雍正九年建乾隆年间重修始改为今名今存为通景东大道”。还记得县武装部要建荣誉室,希望县档案馆能提供战争时期的相关图片文字、英雄人物、烈士事迹等资料,但我馆只能提供几页抚恤名册和一部由云南省民政厅编著的《云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而今急需补充完善的馆藏资料还很多,这些档案,将在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目前,老百姓最渴求的土地承包、宅基地批复等民生档案依然是我们最大的短板,那些查找未果的档案记录依然打着问号,可此类情况的查档登记数量却还在增加。
新时期的兰台工作者,除了翻阅历史,梳理昨天,还原真实以外,需要做的事还很多。如今,我坚定地接过一代又一代兰台人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责任。
2021年,根据《云南省档案局关于开展脱贫攻坚档案和新冠疫情防控档案归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脱贫攻坚的档案接收工作是年底以前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作为督导组成员,我下到各乡镇、村委会指导脱贫攻坚档案的归档工作。半个月后,全县八个乡镇的村委会干部及扶贫工作队员,开始严格按照日程移交档案。我们送走这家,迎来那家,检查一页页档案,核对一条条目录,推一车车档案消毒,将一盒盒案卷有序上架。截至本月底,已接收82 个村委会脱贫攻坚户档17539 卷,照片1500 张,文书档案14873 件,项目档案929 卷,案卷总长度接近1 千米。从三月到十月,我们错过了窗外的柳絮飘飞、阵阵蝉鸣和细雨绵绵,却没错过接收脱贫攻坚档案的黄金时刻。在这段忙碌的日子里,兰台人用特有的方式记录着祖国的历史,为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实践画上了圆满的符号。
作为服务窗口,档案馆肩负着全县的档案查阅工作,我们接待的查档群众不仅有本县的,还有外地的。无论查档群众来自哪,素质如何,我们都一视同仁,微笑服务,耐心接待。对于那些来自偏远地区的群众,我们更是给予了特殊关照,“特事特办”“以群众方便为原则”已成为档案馆不成文的规定。我们开通了手机认证、延时服务、电话预约、代替查询等服务,尽最大可能为查档困难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我们知道,他们查档目的只有一个:解决困难,追求更好,家和人宁,事业顺遂。解决好群众的查档问题,就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尽了责,出了力。
选择档案工作,就是选择了奉献。我一直认为兰台精神体现的就是坚守严谨,专心做事的执着。每天做好档案工作,认真把握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等每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材料不实、不全或错位,都会给查阅利用带来不便。要使档案馆真正成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需认真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坚持每天对库房温湿度和消防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对于那些因原保管条件不好而导致破损严重、抢救难度大的档案资料,需要通过修补缺损对脱落的碎片进行重新拼接加固,最大限度地保证档案内容的完整。这是一个档案工作者对历史负责应有的职业操守。坚持从每一个细节做起,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使档案资料保存完好,使历史记忆得以传承。
甘心立足兰台,坚守平凡岗位。新时期的兰台人秉持为国守史,为党管档的信念,发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努力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知识,更新观念,普及档案知识,提高社会意识,让老百姓明白档案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2019年6月9日,弥渡兰台人走上街头,向民众宣传普及档案知识,至今已坚持三年。人们找证明,不论是独子证、地契田产、合同公证,还是退伍、结婚、户口变迁、分配、调动、党员材料……第一时间就想到档案馆,这是当下兰台人迫切需要做的宣传工作!
随着全国数字档案馆的建成,在“电子档案”、数据共享等新名词面前,我既兴奋又忧虑,在做好日常业务的同时,我参加了线上的档案知识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档案的修复和电子文件的归档整理。面对日益增长的查档需求,真心希望“一网查档、异地出证”的惠民服务离我更快一点,再近一些。
祖国给人民绘制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我们兰台人将紧随其后,与她一起成长,见证她的富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楫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