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职称申报视角看新时期基层档案工作队伍结构的发展与变化
——以2021年云南申报中高级档案职称人员情况为例

2021-11-26张文芝

云南档案 2021年6期
关键词:职称申报人员

■ 张文芝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等级称号,职称评审是指已经经过初次职称认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经过一定工作年限后,在任职期内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申报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须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并且经过一些基本技能考试,向本专业的评审委员会评委提交评审材料,经过本专业的专业评委来确定其是否具备高一级职称资格的过程。每年的职称申报情况,都可以反映当下专业人才结构、知识结构和未来档案工作潜力的发展后劲,因为获得档案专业中级和副高级职称职务的人往往是档案基础工作的主体和中坚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担着大量的实体档案工作,他们也是未来档案正高级职称的候选人,将成为各行业档案工作发展的引领者和加强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申报职称档案工作者的构成,对于了解本区域档案工作人才现状与规划未来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本文以2021年我省档案专业中级职称和副高职称申报人员材料汇总情况为切入点,对新时期云南基层档案工作者基础知识与人才结构的发展与变化作简要分析和阐述。

发展变化之一:新时期档案工作需求量增强,大量其他专业岗位人员转行到档案岗位工作的人越来越多。由于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的标志,代表着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工作实绩,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对个人来说,职称与工资福利挂钩,同时也与职务升迁挂钩,是求职的敲门砖,同时也是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所以职称申报一直是职业人员追求的一种职业资格认可方式。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发展程度越来越强,各行各业档案形成的数量越来越大,设置档案专业技术岗位编制的单位和人员呈上升趋势,转行转岗到档案系列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尤其以基建工程、医药、高校、科研、电力等行业申报档案职称人员增长数量较大,申报人员较多。从统计报表看,从其他行业或职称系列变更到档案专业的有经济师、工程师、会计师、农业师、编辑、医师、图文馆员、中教一、二级教师、小教一级教师、护理师等等。其中从教师、工程师系列转岗到档案系列的人员占大多数。年龄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不等。如我省2021年申报中级职称的人员88 人,以八十年代生人居多,其中,八十年代的60 人,七十年代的16 人,九十年代的12 人,最大是1970年生人,已经51 岁,最小的是1994年生人,只有27 岁,年龄相差23 岁。副高级职称申报123 人,以七十年代生人为主。其中,七十年代的78 人,六十年代的15 人,八十年代的30 人,申报年龄最小的是1987年生人,有34 岁,最大的是1964年生人,有57 岁,年龄相差恰巧也是23 岁。中高级职称人员的年龄构成比例基本相似,中间大两头小,符合专业发展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转岗申报职称的人是人生中途放弃原有职称系列,重新选择档案岗位。这种变化,一方面体现了我国盛世重收藏、重视存史的传统得到发扬。另一方面也是新时期档案工作改革发展的结果,新时代档案的收管存用已成为各行各业加强的重点,是社会档案意识增强的重要体现。

发展变化之二:新时期档案工作涉及面增大,档案队伍以文史类专业为主转向包容各类专业人员的情况越来越突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我省档案工作新进人员的录用虽然从以转业军人为主逐步向以大学毕业生为主转变,但招录的对象大部分是以文史类专业居多,尤其以历史、档案、中文、英语、图书情报等专业较多,只有较少比例的理工专业如数学、化学、计算机等人员加入,档案专业队伍的人员结构重文轻理、较为单一。而进入新千年后,档案工作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随着档案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档案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强,各行各业加强了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配置力度,不仅在企业,在参公人员、事业人员选拔任用的公考、公选或转岗中,档案行业也吸引了大量的各种专业出身的中青年人加入。从2021 中职及副高职称申报人员的身份情况看,非档案或文史专业的申报人员有64 类,除了有汉语言文学、历史档案、图书情报文博、公共管理、外语、法学、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思想政治、工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教育学、新闻学、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学、职业技术管理、国际经济关系等等专业的人员报名从事档案管理岗位工作外,更有来自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农业推广、热动力机械、化学工程工艺、生物科学、森林保护、工程造价、电算会计、临床医学、护理学、禁毒学、动画专业、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旅游酒店管理、动物医学、房地产经营管理、电力经济、土壤与农业化学、园艺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学前教育、音乐、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数学教育、社会工作等等专业毕业人员从事档案工作。反映了档案工作涉及领域广、人才需求强、社会影响提升的特点,使得档案行业集结了大量不同专业、不同技术的人员,为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和档案行业队伍的综合素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展变化之三:进入新千年后,档案工作要求更严,档案干部队伍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从2020 到2021年申报中级职称的174 人员情况看,硕士研究生11 人,大学本科155 人。云南省档案馆人员学历结构变化也不例外,在现职的117 人,有研究生学历的19 人,占16%,78 人是大学本科学历,占66%,改变了八、九十年代以高中、大专为主,本科较少,研究生缺乏的状况。在其他发达省区城市,已有单位招录博士生从事档案保护管理技术与开发利用工作。从档案工作的视角反映出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给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提高。

发展变化之四: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事业单位申报人员比企业人员申报的多,民营企业申报较少,从事档案工作的女性比男性人员多,高精尖的档案人才队伍培养难度大。2021年中级职称申报的88 人中,女性有76 人,占86.3%,男性12 人,占13.7%,副高职称申报的123 人中,女性108 人,占87.8%,男性25 人,占12.2%。反映出档案工作需要稳定细致的特点似乎更受女性从业人员的欢迎。而从上报单位性质看,事业单位申报的人员比企业单位申报多得多,如上报的中级职称,事业单位人员有64 人,占72.7%,企业单位只有24 人,占21.3%,副高职称申报人员中,有事业单位人员114 人,占92.6%,企业的9 人,只占7.4%。而且,到了高职,企业人员比事业单位人员申报人数越来越少,且非公经济组织和私营企业鲜有人申报。这除了政策、编制、宣传、认知等因素外,与现在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掌握档案专业基础理论薄弱和研究能力不足有关,更与档案工作越来越向复合性人才转变的趋势有关。从每年职称申报情况看,档案与历史专业出身的人员较少,2021年申报中职和副高职的211 人中,只有16 人是档案专业毕业生,占7.5%,其余大都是其他学科转岗的人员。在大多数档案从业人员中,既有档案专业基础,又懂现代技术知识,既懂传统档案管理,又熟悉电子档案等新载体管理技术的人员不多。每年前来申报正高职称的一般也只有二、三人,甚至一个也没有,有的还不一定符合申报要求,即使符合基本要求通过的,在全国乃至云南范围内鲜见成为领军人才。反映出我省档案工作队伍实践工作能力强、基础理论研究能力弱,专业能力强、综合能力弱,复合性人才不足的现象。

从以上情况可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档案人才队伍结构和建设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大量各种专业人员转入档案岗位,档案专兼职队伍不断壮大,集结了人才,进一步优化了档案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为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发展需要奠定了人员基础。另一方面,专业人员档案学理论基础薄弱,使得档案工作人才向更高更深更广的研究能力提升显得功底不足;把专业知识与档案工作融合、把档案工作与现代技术整合与发挥的能力受到极大限制;以致在创新档案工作发展、深化档案科研,推广有益实践经验等方面后劲不足,高端的档案工作领军人才培养难度大。在初、中级职称申报人员中还有部分人员申报初心不是以做好和推进本机关档案工作发展为出发点,而是以解决自身的个人职称利益为出发点,找人撰写论文或打通“关节”虚报从事档案岗位工作证明、打擦边球、混职称待遇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敬业心不强,使得未来档案工作的发展潜力受到制约和影响。面对新时期的新问题,要解决档案人才结构和队伍建设中的矛盾:

第一,要进一步健全机构改革后档案人员职称评审机制,完善更新原有职称评审条件,放宽基层一线从事档案工作人员的评审条件,充分调动基层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为真正有专业实践和理论研究能力的人才创造职称晋升机遇和上升的空间。

第二,建立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关注每年职称申报人员结构情况变化,积极研判档案行业人才结构走向和发展潜能,建立本省档案人才专家库,用项目带动,对选择的中级职称以上人才开展理论与实践的重点培养,发挥带动与储备作用。

第三,要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档案人员职称申报评审制度,赋予民营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资质,积极培养民营企业档案人才队伍,优化我省档案人才队伍结构和管理水平。

第四,要不断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培训机制,提升档案业务培训质量和水平。档案工作横跨百业、纵贯古今,不仅需要专业知识,也需要综合治理能力,做到知识结构与专业素养双修,才能满足新时期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档案部门要积极探索培训方式,采取基础知识传授、专题培训、重点培训、分类培训等方式,不断丰富档案专业知识线上线下的培训内容,为档案工作者的实作能力和专业基础理论的传播提供有效平台和学习的机会。同时要不断发挥综合档案馆业务研究主体和培养人才的龙头作用,带动基层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升。

第五,要严明职称评审纪律,每一级职改部门必须加强对申报单位和申报人员职称评审纪律的宣传,加大对职称评审材料真实性的审核与监督,防止和减少混职称心态的存在,打牢档案专业人员敬重档案、敬畏职业的心理基础。

总之,队伍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健全档案工作治理体系的关键。面对新时期档案人员结构的发展与变化,必须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不断提升全省档案工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担当起“存史、资政、育人”的重任,也才能为档案事业的创新发展,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职称申报人员
鼠国要上天之离你十五米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职称:追寻幸福中的成长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职称
完形填空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