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东西欧钢琴音乐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以德奥法波俄钢琴学派为例

2021-11-26

黄河之声 2021年14期
关键词:学派音乐学院作曲家

丁 亮

欧洲钢琴音乐从巴洛克主义时期开始,历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的充分发展,形成了诸多的钢琴学派。通常来说一个钢琴学派的形成,基本都需要以下三个条件,首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政治基本稳定,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人民对文化艺术事业有需求,这才能够让世俗音乐有生存的土壤。其次,要有能为本民族音乐进行创作的作曲家和弘扬本民族音乐的教育家,这样才能让本学派的音乐作品和教育思想得到传承。第三,拥有能够诠释本地区、本学派音乐的钢琴演奏家,将该学派的作品和理念传播出去。只有顺应音乐发展潮流、兼容并蓄、改革创新才能形成本国独特的音乐,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立足于世界音乐的舞台。

一、德奥钢琴学派

德国国家统一进程。德意志联邦在19世纪初时,还是由近30个小的城邦国组成的松散型国家。这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是有阻碍的,其中发展最好的是普鲁士和奥地利。普鲁士经过近300年的战争直至1871年,一步步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统一后的德国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资产阶级的民主改革也宣告基本完成,这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奥两国音乐家也是人才辈出。随着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音乐艺术也开始普及到社会大众,这也为职业的音乐家提供了生存的空间:神童的莫扎特创作了18首奏鸣曲、变奏曲、钢琴协奏曲等作品;贝多芬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新约圣经”、变奏曲、协奏曲无不被视为经典;舒伯特在其短暂的31年生命中,创作出1500首作品;门德尔松其短暂的38年生命中为世人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并于1843年创办了德国的第一所专业的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舒曼是第一位将独立的钢琴小品串联在一起形成套曲的作曲家,他于1834年创办了《新音乐杂志》,用以推荐优秀的新作品;勃拉姆斯在1853年得到了舒曼的赏识之后大放异彩,一生创作出奏鸣曲、叙事曲、协奏曲等。尽管勃拉姆斯的职业生涯一直延续到了19世纪末,但是他却坚持依据维也纳钢琴的特点创作。[1]

该学派的演奏代表人物是:施纳贝尔、肯普夫、巴克豪斯、海布勒和古尔达等。该学派的钢琴演奏家们在演奏上更加显得严肃深沉、一丝不苟;他们在处理作品时细腻深刻,更多的强调原始的写作意图、整体的布局安排而非一时的情感宣泄,深层次的表达作者的情感;演奏作品时节奏平稳流畅、音乐要求均衡、多声部色彩变化极为丰富;演奏技术上更加强调的是手指的快速灵动与重量的使用,追求各个部分的协调演奏,演奏过程律动感强,节奏清晰,准确性高。

纵观整个德奥学派,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几乎使用着相同的创作思路,演奏理论和作曲技巧,推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作曲家和理论家,极大的丰富了该学派的作品维度和层次,大量优秀的殿堂级演奏大师更是将该学派声名远播,这也是德奥钢琴学派演奏风格仍然传承至今的奥秘。

二、法国钢琴学派

法国社会大变革。法国大革命彻底的粉碎了法国封建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确定了资产阶级统治。大革命对世界的先进思想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列宁说:“这次革命,以至于整个十九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2]

继承传统的作曲家和教育家。弗朗克创立了法国民族音乐协会,为提升法国器乐的独立地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圣-桑是杰出的钢琴家,他创作了涉及音乐的所有体裁,对钢琴的主要贡献是5首协奏曲并深刻的影响了印象派代表人物--拉威尔;福雷是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衔接人物,他于1905-1920年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任职期间,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使得巴黎音乐学院成为当时欧洲最负盛名的学府;德彪西开辟了印象派主义音乐;拉威尔更是将印象派主义音乐推向了高潮。

该学派的演奏代表人物是:玛格丽特·隆、科尔托、吉塞金、卡扎德絮、弗朗索瓦、卡蒂亚和玛丽艾玛。法国钢琴学派的钢琴家们沿袭了本民族的音乐传统和审美趣味,秉承了法国以手指弹奏为主的传统演奏方法。[3]具体特点为以下几个方面:在整体的演奏风格上,他更倾向于精致典雅、抒情浪漫的风范;在形式上手法较为简洁,追求着大一统的和谐均衡,不再像法国歌剧追求史诗、大场面的内涵,转而向清新淡雅和别具趣味的方面发展;在演奏中,重视手指和手腕的配合使用,要求手指灵活、独立、有力但均匀,强调音的颗粒性和音色的控制。

法国钢琴学派的发展较为坎坷,器乐包括钢琴音乐发展较为缓慢。在找到正确的方向之后,得益于强大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家们的砥砺前行,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开创性的:建立了协会,开创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建设并发展专业音乐学院。

以民族性为突破口,追根溯源,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风格特点,终让法国钢琴学派成为主流之一。

三、波兰钢琴学派

动荡、复杂的国家。波兰地处欧洲的中部平原地区,位于波罗的海和黑海中间,是东欧通往西欧的必经之地。战略要地使得波兰成为欧洲多股势力的争夺对象,从18世纪到19世纪沙皇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领土,镇压波兰民族独立,19世纪初成为沙皇俄国霸权之下的半自治国家。但是波兰人民不畏强权,为获得民族独立和国家的解放广泛而持续进行着斗争。

里程碑式的人物。由于领土的不完整性,不管是在文化习惯上还是传统习俗上都不免留下了俄国、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的痕迹,但是这并不影响波兰浓郁的本民族音乐文化气息。在恶劣的社会背景下,波兰的钢琴家们开始了注定不平凡的音乐斗争之路。波兰能成为拥有属于自己民族乐派的国家,这要大大归功于这个乐派的创始人,生活在19世纪的伟大作曲家肖邦。[4]他的一生只为创作钢琴作品,他一生所涉猎的钢琴体裁之广无人能及,创作的作品种类达到14种。他的作品无不深刻的体现了对祖国命运的关心、社会环境的变换以及个人经历的曲折,无论是从技巧性上还是内容的深刻度上都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深刻的影响着后继的音乐家们;列舍蒂茨基开创和发展了波兰学派;帕德雷夫斯基就读于华沙音乐学院,之后留校任教,1915年放弃音乐从事民族独立事业中,1919年-1921年担任波兰总理;陶西格远赴魏玛拜李斯特为师,并于1865年创办了高级钢琴学校;莫什科夫斯基就读于德国柏林库拉克音乐学院,毕业后从事钢琴教学长达25年,并创作大量的钢琴作品。不难发现,前仆后继的音乐家们为了波兰钢琴学派的发展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们不仅教学还著书立传或创作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该学派的演奏代表人物是:霍夫曼、鲁宾斯坦和齐默尔曼。波兰钢琴学派的演奏特点最突出的是将俄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优秀之处融入到本国的钢琴演奏中,由于波兰的政局长时间的动荡,大量的优秀钢琴家都是离开祖国去国外学习,学习了先进的技法,吸收了大量的优秀元素。他们学成后都在积极为波兰民族的音乐事业努力奋斗。

波兰钢琴学派的发展可以说是极不寻常的。总的来说就是“送出去,迎回来”。一方面学派受到本民族的音乐影响较深,对民族民间的舞蹈风格把握以及较强律动的表达有着深层次的掌握,对整部作品的处理上注重音乐的整体性和旋律的歌唱性;另一方面音乐家们决不生搬硬套西欧的那一套理论,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西欧经验理论波兰话,这对于现在的中国是有很深的借鉴意义的。

四、俄罗斯钢琴学派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欧洲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席卷到了遥远的东欧,俄罗斯进步人士开始探索和思考着本国社会的解放之路,俄罗斯是当时欧洲封建制国家中最专制的,迫于压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并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虽然不及法国大革命的干净彻底,但也是促进了俄国政治的民主化和现代化。当西欧的音乐朝着崭新的方向迈步时,俄罗斯音乐才觉醒不久,正在如饥似渴地吸收西欧传来的各种音乐文化。[5]

从学习到超越的音乐家们。俄罗斯作曲家们不局限于模仿欧洲音乐,他们对本国本民族音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得俄罗斯钢琴音乐快速的发展了起来。格林卡,直接将俄罗斯音乐从半专业的状态直接提升到了成熟状态;“强力五人团”作为格林卡音乐继承者,其中以巴拉基列夫为主力,创作的作品被誉为俄罗斯钢琴音乐的里程碑;柴可夫斯基被誉为浪漫主义音乐家中,唯一一位可以在广度上堪比古典作曲大师的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了幻想曲、协奏曲、狂想曲、前奏曲、练习曲等一系列作品,可以说他继承和发展了浪漫主义音乐;斯克里亚宾创作了前奏曲、练习曲、音诗、即兴曲、玛祖卡和夜曲等,他较为激进的创作手法直接影响到勋伯格、普罗科菲耶夫等人,因而说他是现代音乐的先驱者;斯特拉文斯基创作了波尔卡、进行曲、圆舞曲、那波里舞曲、练习曲等充分体现了他新古典主义的风格。

该学派的演奏代表人物:霍洛维兹、李赫特、吉列尔斯和键盘上的马拉松健将阿什肯纳齐。[6]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钢琴学派之所以成立最晚但影响最大,主要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和莫斯科音乐学院培养了众多专业的作曲家、教育家和演奏家。这两所专业院校逐渐形成了以伊共诺夫、戈登为泽尔、法因贝格、涅高兹、尼古拉耶夫五人为代表的该学术门派。五个门派推动俄罗斯钢琴艺术的发展,最终逐步形成了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总体艺术特点。

结 语

通过研究发现,这四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国家钢琴学派的建立是有一定规律的:首先,国家都处在统一的过程或完成统一中,民主思想开始解放,进步思想开始影响社会,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人民对音乐艺术有了追求之后产生的;其次,本学派作曲家吸收外来元素后,充分的和本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交融,创作出大量反映本国文化的优秀作品;再次,有一大批能够解释或者演奏本民族作曲家创作出的优秀作品的演奏大师,并通过音乐会、沙龙、演出等形式向外界进行传播;第四,该学派拥有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音乐学院并能培养出本民族一流钢琴演奏家。一般来说,通过各地音乐学院培养的音乐家在诠释本国、本民族作品时更具权威。[7]

十九世纪是钢琴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二十世纪是钢琴音乐艺术风格的历史性转折时期。钢琴艺术也随着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涌现出大量的作曲家和教育家,也培养出演奏家。他们创作、演出大量的音乐作品传世于今。只有充分的了解了各个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才能够更好的去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表达。■

猜你喜欢

学派音乐学院作曲家
伯明翰学派“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研究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恋幽兰
具有创新价值的伯明翰学派文化阐释
长大可当作曲家
猫咪成长史
论朱智贤学派:儿童心理学理论与实验的创新
作曲家
Astor piazzolla and his new Tan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