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室内乐重奏《晋剧印象》之创作技法

2021-11-26王一棒

黄河之声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全曲大调乐段

王一棒

分析室内乐《晋剧印象》的创作来源之前首先要对晋剧做一个大致了解。

山西中部是晋剧的主要发源地,发展过程中吸收晋中地区的歌谣、秧歌等民间艺术韵律。它很多具体的音乐的特征。例如:一、晋剧唱句的尾端多以下行为特点,下行句端多落在曲子主音上。二、它的常见音域是在13度,有时候会达到更高,但不超过16度。三、它的基本调式为七声D徵调式。四、晋剧音乐的伴奏乐队分为文场和武场,管弦乐部分为文场,打击乐部分为武场。五、晋剧音乐的核心是强调,主要还是通过腔调来发挥人物的情绪、描述人物性格,这是它的主要表现方式。晋剧的基本板式主要有七种。一是平板,又名四股眼,一板三眼的拍子,4/4拍击,节拍流畅,歌声迟缓,旋律感强烈。二是夹板,一板一眼,4/2节拍,节拍强弱更迭,变化丰富。三是二性、四是流水、五是介板、六是滚白、七是导板。在晋剧的大段"乱弹"唱腔中,往往由平板——夹板——二性,到流水板时发展到高潮,最后散板结束。本文所分析的室内乐三重奏《晋剧印象》就几乎采用了这种板式的发展方式,由平板作为基础,夹板在其中过渡。

一、《晋剧印象》的创作来源及风格

目前来看,这些年晋剧在其它音乐形式中有很多的发展,晋剧成分的音乐作品越来越多地浮现在听众面前,比如乔家大院主题曲《远情》和《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而此文章所分析的《晋剧印象》也是饱含晋剧元素的一首作品。

音乐的主题设计在晋剧的基本调式D徽调式上进行,并选用其中之一的板式平板(4/4拍)作为整首音乐的节拍。旋律四度下行以及音阶式下行级进在音乐的主题旋律进行,正是晋剧唱腔的主要特征,而句端落音“2”体现出了晋剧的调式特征七声D徽调式。

曲作者将前面四小节的引子节奏给的相对自由,带给人一种悠远安静的感觉。乐曲的第一部分来像是源于晋剧的腔调元素提取,因为晋剧非常注意运用二人以上的轮唱,轮唱手法也是发挥其唱腔的艺术特性。当主题音乐响起时,采用了第一小提琴与钢琴的轮奏,完美的契合了唱腔元素的核心。第一小提琴缓慢奏出主题,钢琴紧跟着奏出主题的后半部分,像是一唱一和,仿佛在讲诉一个优美的动人的故事。第二部分来源于晋剧文场的伴奏提取,速度的提升,调式的变化,音符的丰富,淋漓尽致地模仿了晋剧文场中胡琴的味道,更与第一段晋剧唱腔上的模仿,从形式上、节奏上、力度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建出强烈的晋剧味道和艺术感召力。第三部分来源于晋剧武场的伴奏提取,主题依旧在不停的环绕,上方的小提琴和下方的钢琴利用音高和大跨度的和弦营造出武场的气势磅礴。

二、《晋剧印象》的曲式结构分析

《晋剧印象》是一个复式结构三部曲式,经引子导入直接进入主题。

第一部分〔A〕是一个单二部曲式,其中包含两个A段。

两个A段其中有两个a小句,是一个平行方整的同头变尾的乐段,主题在第一句就生动地出现,为全曲奠定了基础。钢琴织体采用分解式和弦,右手跟随主旋律,营造出轮唱的味道,左手采用五六度单音流动,整体起伏不大。

三个小节(16、17、18小节)的过渡,和声变化强烈,钢琴织体丰富,出现了音程的叠置和八度的推进,为推进之后的A段进行了铺垫。之后的A段主旋律由第二小提琴演奏,此A段依旧沿用了第一A段的主题,只是在第二个a小句之后进行了转调,为整个乐曲的高潮部分B作一个准备,可见这是一个同头变尾的平行乐段①。乐曲的第二乐段A与第一乐段A相比,旋律线有很大的起伏和变化,特别是反映在第一把小提琴赋予复调声乐的旋律,升高风格的旋律线,在上升的旋律线不时的运用波浪形的旋律线条,整首歌推入高潮,让人感到激动人心,回味无穷。

第二部分全曲的高潮〔B〕,是整个乐曲的展开部,一共分为三段(BCD)。

B段是一个同头变尾的平行乐段,结构方整。一共有两个b句,别出心裁的设计是第一个b句旋律由钢琴演奏,第二个b句旋律由第一小提琴演奏,形成了呼应,让人在听觉上也随之跳动。这一段在速度、音符、技巧上与第一b句相比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第一b句钢琴织体呈上升式的琶音,第二个b句钢琴采用二度叠置的和弦方式,为第一小提琴起到衬托。第二小提琴同时在这两句之间流动,旋律线条的起伏不大,但依旧是起到了呼应的效果。

C段是一个4+4的对比乐段,也是整首曲子调式变化最复杂的一段,从B段的A自然大调转到C段的C自然大调又转到F自然大调,第一个c乐句旋律声部交给了第二小提琴,钢琴织体依旧沿用第一B段的肢体,第一小提琴在旋律上方做了一个高声部的复调,第二个d乐句旋律声部又回到第一小提琴,钢琴织体出现了变化,右手变为琶音式跳音,左手采用八度或者柱式和弦支撑。音符上面也出现了变化,但是音的走向与第一B段还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虽然CD变化较大,但依旧互相联系。

D段是一个4+4的对比乐段,整个展开部已经达到了高潮,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钢琴旋律声部之间频繁的交错,力度的增加,和弦的积累,将全曲推进了高潮。这一段看似和前两段并无联系,但仔细分析聆听,她依旧与主题旋律紧密相连,作曲家将三段围绕主题不停的扩展,采用乐曲中的材料,将乐曲展现的极为丰满。

整个〔B〕部分,在三个段落之间小提琴的华彩设计像极了晋剧中文场的伴奏乐器晋胡,这一华彩的铺垫让整首歌具有更加鲜明的地方特色,进一步突出歌曲的主题,让人感受到亲切,从而使听众听到正宗的“山西味”和“晋剧的味道”。

第三部分〔A〕,是一个再现的主题。调式回归到D大调,但并不是完全的再现,因为和〔A〕部分相比,这一次的再现,整体来说更加丰富多彩。

A段是4+4的平行方整乐段。旋律声部依旧交给第二小提琴,上方小提琴声部奏出全曲的华彩,钢琴为了营造整体辉煌的气势采用了波浪式的大琶音,右手部分采用了密集的音程,让人听起来气势磅礴。第二个A段只有6小节,作曲家独特的设计在于将全曲推进到一个高潮结束,尽显乐曲张力。最后四小节钢琴小提琴完全的重合,加上空拍的运用,使聆听者跟随着整首乐曲一同屏住呼吸,直到乐曲的结束。让人回味无穷。

三、《晋剧印象》的调式和声特点

《晋剧印象》虽是一个现代室内乐,但为了延续晋剧元素的味道,所以在主题创作方面依旧采用民族调式,就是晋剧的基本调式:七声D徵调式,虽然里面掺杂着许多民族和声的元素,但毕竟是一个现代室内乐,抛开主题的设计,我们基本还是以西洋和声为主要分析。

〔A〕部分A段:由两个乐句组成的A段,由D大调的主音开始。其中和声基本以下属类和弦和主和弦交替为主,每一小句的钢琴后两小节是与之呼应的一个小分句,形成一种一长一短的组合形式。左手声部主要以四五度进行为主起到衬托作用,突出叙事的忧郁短叹的感觉。每一小句的结束音都在主和弦上,虽然作者采用G大调谱号记谱,其实实际上每一句的结束音也是饱含对调性的强调,进一步阐述了此曲民族调式的地位,更使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晋剧风格。在和声设计上,整个第一个A段都采用了稳定的和声进行,直到15-18小节,意外的出现了许多降B,这给我们的分析带来了两种可能,一种是:此处变为了F大调,第二种:左手低音还依旧围绕在D大调的下属类和弦上进行,并且最后一小节又回到原来的D大调的和声上,如果频繁的出现降B可以认为此处变成了D和声大调。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此处的连接因为降B的出现而变得别具风格。

第二A段依旧采用了第一A段的和声进行,无特殊和声变化,依旧是在连接处29小节出现了频繁的不稳定和声,这一连接即将过渡到全曲的高潮〔B〕部分,所以不断的转调为下面做铺垫。29小节的♯fa♯do♯sol一目了然的让人知道转到了A大调,但30小节后半拍和31小节前半拍突然的全部还原,在根据旋律的吟唱,确定是转到了C大调,紧接着31小节的后半拍又出现了♯fa♯do♯sol,并且第32小节停在了A大调的属和声上,由此可以肯定这一段连接为了进入高潮〔B〕做了铺垫。

〔B〕部分:是一个展开的中部,音区的提高,力度的加强,和调式调性的变化,使〔B〕部分理所当然成为全曲的高潮,虽然在伴奏音型,旋律走向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依旧能听到主题材料的碎片,第一个中段B:第33小节到第40小节,和声依旧采用主属和弦的交替方式发展,钢琴织体上出现二度四五度叠置这种民族和弦式的运用。第二个中段C,转到了C自然大调进行,整个C段旋律走向与B段完全相同,只是向上整体提高了三度,所以理所应当从A大调转到了C大调,这一段在小提琴部分也首次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G,到第45小节,旋律又发展到F大调。进入到D段,钢琴与小提琴的不断模进,旋律又从F自然大调转到降B自然大调,一直到55小节,模进结束,即将进入〔A〕部分的再现,又从降B自然大调回归到D自然大调。

再现〔A〕部分:是一个不完全的再现,主题是完全的再现,但钢琴和上方复调声部又得到了升华。

通过对全曲的调式和声分析不难看出,《晋剧印象》的和声并不复杂,但对于调式的运用却很丰富,全曲通过模进的方式而进入另一个调式,并且通过对主题的不断压缩重组利用到极致。虽然全曲是一个大调的性质,但却听到了一丝小调抒情性。

四、《晋剧印象》的配器手法

全曲是一个室内乐三重奏,整首乐曲以小提琴为主,钢琴为辅,独奏与室内乐三重奏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音乐织体上,独奏通常采用主调织体,而在室内乐重奏中,主要以复调织体为主。本曲对于复调的运用可以说在配器手法上又紧密的贴合了这一特点。例如:整个〔A〕部分根据旋律所在段的地方,上方或者下方都有一段复调声部。同样再现的〔B〕部分在上方写出来一条复调,整首乐曲所有的华彩部分也集中在此。当整首乐曲主题的开始互换位置时,演奏者要找出主旋律所在声部,并且演奏时向其自动依靠,不能自顾自的演奏。而钢琴作为低音声部,给到了足够的低音支撑,使整首乐曲听起来饱满而且前文中曾讲到过,在此曲中为了营造一种武场的氛围在整个〔B〕部分,钢琴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有时钢琴会跟随主旋律,有时会在下方做和声支撑。总之作曲家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除了主题方面的运用设计很出彩,在配器方面也使全曲变得更加成熟。

五、《晋剧印象》所表达的事物及音乐情感

优美抒情的旋律契合了晋剧的特点,从主题悠扬的奏起时,就将人带入到一种回忆晋剧过往的故事中,轻柔的小提琴与简单织体的钢琴表达了整首曲子的伤感情绪,借用晋剧元素将从古至今的晋剧发展到如今经历了一系列的酸甜苦辣的心情表达出来。

通过对《晋剧印象》各方面的分析之后,首先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室内乐创作中的一股清流,也展现了运用戏曲元素创作乐曲的独特魅力。戏曲作为我国的艺术瑰宝,势必要与现代艺术接轨,这样才能继续蓬勃发展下去。■

注释:

① 平行乐段:两乐段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也叫作重复性乐段。

猜你喜欢

全曲大调乐段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萨拉萨蒂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艺术特征分析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G大调随想曲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