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莎乐美》的意蕴内涵阐释

2021-11-26

黄河之声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施特劳斯和弦作曲家

刘 颖

一、戏剧剧本的改编与创作起始

作曲家在对歌剧脚本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动,基本框架是保持完整的,只是把一些叙述性的部分删去。还有一处是“七纱舞”的表现,在歌剧中则进行了大量的扩充,用音乐和表演展现这段情节,由于它的推动,冲突发展到高潮。“七纱舞”具有矛盾的特点:标志着情节的停滞和疯狂推进;它的表演是为了取悦国王,但同时也是莎乐美自我表达的最高时刻;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在歌剧中它是核心的故事,是作为歌剧舞台上现代表现性舞蹈的早期例子。反映了人们对颓废的东方主义①和探索女性心理病态表现的强烈兴趣,舞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歌剧史上以一种新的、更抽象的情感描绘方式,第一次作为戏剧发展的一部分。莎乐美的舞蹈是歌剧的戏剧性转折点,促成了行动并决定了约翰的命运,也描绘了主人公从任性的青春期到充满激情的女性的转变。

除了这些,话剧的总体进程没有做出改变,作曲家直接拿来作为歌剧脚本,说明与王尔德所表现的思想内涵也保持一致。首先王尔德是一个唯美主义②论者,它反对自然、反对现实、反对艺术的教育作用、追求“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追求外在的形式美。虽然王尔德以追求美为宗旨,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也是来自社会现实,其中暗含着对社会的抨击与反映。歌剧作曲曲家创作歌剧的理念与戏剧作家基本是一致的,作曲家在选择剧本的时候,是符合自己的标准。他反对宗教思想,忽略对精神实质的表达,不追求作品的精神内涵,把技术技巧放在首要位置,追求形式,其性格也体现了现代的思想。所有这些都与王尔德的戏剧创作思想不谋而合。

二、歌剧的音乐特征

(一)主导动机的运用

理查德·施特劳斯在全剧中使用了主导动力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歌剧《莎乐美》中,作曲家根据剧情需要,将动机不断发展、变形,以适应符合剧情的走向与人物性格、心理特点,使整个歌剧成为一个连续的整体。主要探讨歌剧中两个主要人物莎乐美与约翰的主导动机。

首先是莎乐美的动机。作曲家在用音乐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不同的主导动机,表现其性格和心理变化。第一个动机为“莎乐美和弦”,每当提到“公主”时,都会出现在在乐队中。运用,4/4节拍、#C大调,由一级大三和弦和降三音的重属和弦叠置的复和弦组成。这个动机开始时是作为铺垫作用,奠定了歌剧的基调。第二个动机对音乐的色彩性进行了扩展、丰富,和约翰一起出现在第三场景的开始处。约翰对莎乐美母亲的讽刺与训斥之后,体现了莎乐美的情绪变化。在张继红的《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研究》中把这个设为第三动机,表现初见约翰时莎乐美对他的喜欢,充满好奇又带有羞涩的情感,作曲家用简单的动机地表现出复杂的情感莎乐美对约翰既爱又怕的情感。③而在马峥《歌剧<莎乐美>中主导动机运用的戏剧意义研究》一文中写到:“莎乐美真正登场是在第二景开始处,这时乐队与她的上场同步出现了另一个A大调的主导动机。有许多研究中都称这个动机为莎乐美第二动机,这样判断的缘由自然是认为首次伴随人物出现的音乐一定是这个人物的主导动机。但是我们看到这个音乐动机不但毫无个性,而且缺少整部歌剧中管弦乐的色彩性特征,甚至没有可变化的空间。”④

所以他将第三动机分析为第二动机。笔者认为不管是哪一种分析方法,与所研究的目的是相联系的,对莎乐美的分析中两者都是从人物塑造出发,但她们所分析的人物角度是不同的,所以对主导动机的认定也不同。作曲家要表现的人物形象是有着自己的主观意识,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在分析中也要根据歌剧表演之间人物的情感与冲突和所站角度来判断其动机的含义。

此外还有“爱情动机”“亲吻动机”,这些动机都是以莎乐美为中心,以对约翰的爱情为出发点来表现,从这一连串的动机中展现莎乐美的人物性格和对待爱情的强烈态度。

其次是约翰的动机。约翰有两个主导动机,他的第一动机几乎由圆号演奏,根据圆号的特质和音色及调性的关系,突出约翰的性格、孤傲、神圣的形象。第二个动机表现他禁欲的情感态度。施特劳斯运用调性转换来表现人物,主导动机的性质也体现在调性中,展现了各自独立的性格。因为约翰是属于上帝的,是一位真挚、清净的传道者,他不涉猎世俗,更不会产生爱情,所以对莎乐美火热的追求与爱恋是坚决冰冷的拒绝。

(二)和声特点

施特劳斯使用的音乐语言,是属于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具有半音和声、附家和弦、调性转换频繁不稳定的特点。附加和弦不再解决,具有独立意义,如体现在莎乐美的第一动机上的附加四度、六度音的三和弦,这个和弦贯穿歌剧始终,使歌剧的音响统一。还有附加七音的三和弦,用来表现标题内容,具有色彩性、音画的效果。

在歌剧中运用了大量的半音,在主干和弦的基础上,运用纵向的半音和声和横向上的半音线条,调性不稳定,使调性转换频繁、大量使用转离调、泛调性、调性游离的手法,使音乐产生朦胧、游离、模糊的感觉,进而表现歌剧的那种不安、动荡、游离不移的戏剧效果。施特劳斯的这种音乐技法的使用,也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一种先现,推动了20世纪音乐的发展。⑤

三、作品的情感表达

(一)“欲”字之的人物悲剧

“爱欲”促使的悲剧。“爱欲”是造成悲剧的关键词,作为女主角的莎乐美的一系列诉求都是因其而起。莎乐美作为情窦出开的女子,想要获取爱情与幸福。在当下社会,追求爱情是自由的,获取爱情的途径也是正当的,但莎乐美在追求爱情的途中,把爱情作为一种欲望,不顾一切,不达目的不罢休,都是其欲望使然。跳七纱舞的一幕作曲家用纯音乐的手法表现出来,是歌剧的一个亮点,有它的展现使莎乐美更有信心去展开自己的欲望。剧中常出现的台词“我要吻你的嘴,约翰。”在第三场景与约翰的对话中一直重复,到第四场结束“我吻到了你的嘴唇,约翰。”是其爱欲由内而外的散发。故事的结局得到约翰的头颅,得到了他的吻。当时社会无法忍受的这样的人和这样的场面存在,在爱欲促使下莎乐美被自己过分的欲望所打败,最终走向灭亡,造成悲剧的结局。理查德运用各种音乐技法,用音乐来推动悲剧气氛的发展,更加深了其悲剧性。

“禁欲”促使的悲剧。爱欲和禁欲造成了一组矛盾冲突。《莎乐美》最早来自《圣经》,约翰是一位信仰上帝并代表基督教的传教士。基督教禁欲思想一直影响着他,在莎乐美想要进入水牢之中见他时,他是抗拒的,“那个看着我的女人是谁?我禁止你看我。他为什么用金色的眼睛看着我?我不知道它是谁,我也不想知道。叫她走开,我想要谈话的人不是她。”莎乐美回答他时希特罗的女儿时,约翰多次严词拒绝,并加以诅咒:“走开,巴比伦的女儿!不要靠近主的选民。”等等这些辱骂和嘲讽,展现出他执著于上帝,抛弃尘世欲望,最后也因为这些遭遇了杀身之祸,造成悲剧的结局。⑥

(二)冲破束缚的女性欲望的展现

从两性角度看,《莎乐美》是对父权社会的反叛,是在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和女权运动在争取妇女权利和地位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施特劳斯的作品颇具代表性。

歌剧中的体现了女性权利的争取以及女性的强烈欲望。通过戏剧性的氛围突出女性主体意识,以女性角色为中心展开剧情,有意识的弱化男性角色。最后莎乐美得到了约翰的头颅,并亲吻了他,是其女权胜利的表现。并且通过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段落是“七层面纱舞”和“手捧约翰头颅亲吻”的场面来表现展现的女性欲望,对男性身体的渴求。她是属于主导地位。音乐频繁的变调,成为表现莎乐美身体欲望的重要手段。另外,为了更精确的表达女性欲望,施特劳斯使用了代表约翰和莎乐美的调中心C调和升C调来突出莎乐美与约翰的矛盾冲突,莎乐美的内心强烈的情感体验是通过半音所表现出来的,创造了复杂的戏剧性氛围。⑦

(三)歌剧的“真实”与“非真实”?

首先,对于文学作品本身就是虚构的,我们只能在背景和所表现的内涵来评价它。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歌剧作品的真实与不真实的划分,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在歌剧中对于它的不真实性,大多是架构在文学作品之上,因为歌剧对文学作品的原封不动的移植,也是对其作者思想观念和表现手法的肯定。

其次是创新,用各种表现技法来渲染矛盾冲突和中心焦点。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七纱舞,它是女主角情感的一个高峰,从这里也引出了手捧约翰头颅亲吻的场面,一切的高潮均来自作曲家对女主角内心情感的关注与聚焦,歌剧的使用的手法对剧情的推动产生大跳的作用,情感的极度转变,充斥着太多大多数人看来的血腥、暴力与色情,人性的扭曲,会使人感觉到不真实,但是这背后的深意是对当时现实生活的写照。

每一部作品的产生,不是凭空而现,所处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思想内涵势必对作品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都表现出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性,我们不能全盘对他给予否定,在对作品是否真实表达上,我们没有办法去站在一个角度去剖析,价值观的不同影响了我们对作品的看法,需辩证的看待整部作品。

结 语

歌剧《莎乐美》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作曲家通过对歌剧脚本的解读,施特劳斯用自己独特的作曲技法,创作了这部优秀的作品,用音乐再现了所表达的意蕴内涵,与王尔德的观念不谋而合。一部好的歌剧作品离不开优秀的剧本和优秀作曲家,而《莎乐美》则是这两种美好的体现。《莎乐美》被列为唯美主义作品,不注重精神内涵,没有教育的效用,但作品所表现的对欲望的追求,何不是我们人类内心所想被放大来看。其中表现的女权思想也是当下所追寻的,是女性突破自我,获得自由的典型。其中使用作曲技法,促进了20世纪音乐的发展。■

注释:

① 东方主义,译自Orientalism,原意是指西方对近及远东社会文化、语言及人文的研究,亦可译为西方作家、设计师及艺术家对东方的模仿及描绘,也可以指对东方文化的同情欣赏。

② 唯美主义,英语是aestheticism,主张艺术哲学应独立于所有哲学之外,艺术只能以艺术自身的标准来评判。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

③ 张继红.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3.

④ 马峥.歌剧《莎乐美》中主导动机运用的戏剧意义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5,(03).

⑤ 欧阳文思.理查·施特劳斯歌剧《莎乐美》中晚期浪漫音乐语言的诠释[J].音乐创作,2018,(06):147.

⑥ 杨敏艳.王尔德的创作与维多利亚道德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05.

⑦ 余鑫,石磊.女性主义视阈下的理查德·施特劳斯歌剧研究——以《莎乐美》和《埃莱克特拉》为研究对象[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报),2016,(01):137.

猜你喜欢

施特劳斯和弦作曲家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大师的礼让
长大可当作曲家
不想做个追随者
不想做个追随者
猫咪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