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属地社区协同育人的路径与实践
2021-11-26胡颖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胡颖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党支部作为党建工作的两个基层单位,是党的战斗力的堡垒,其运行状况如何对整个基层党组织能否发挥党员先进性、是否具有活力、是否能服务好师生与社区居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使高校与属地社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人才共育、社区共建”的双赢目的,高校与属地社区党建“结对共建”应运而生。此举为高校服务社区搭建了平台,为在校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提供了载体,为社区各项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属地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区域内互不隶属的基层党组织连接起来,一方面,高校学生党员队伍规模大,认知社会、服务社会的渠道亟待拓宽,这些可以依靠社区党建来实现;另一方面,社区党建人力和科技资源不足,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为社区所倚重。因此,以高校党建带动属地社区党建、以社区党建优化高校党建,实现高校党建与社区党建同频共振,为高校的组织育人工作搭建新平台,见图1。
图1 “结对共建、同频共振”四联四提升组织育人流程图
二、主要做法
(1)组织联建、提升育人凝聚力。社区党建与高校党建融合发展,其关键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2019年10月,机械学院党总支与湘龙街道南塘冲社区党支部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后,在制度创新方面主要做了如下事项:一是统筹学校属地与社区党建规划,共建党建活动中心,联合开展特色党建主题活动,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工作联动、集约发展。二是通过建立“党建联席会议”“高校情况通报”“主题党日”“结对共建监督激励”等系列制度,促进结对共建活动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做到党建共商、问题共解、服务共享、文明共创。通过组织联建,把学院的各个支部和社区中划分“网格”联建起来,一个党支部对接一个“网格”,一个团支部对接一栋居民楼,一名师生对接一户居民,实现党的建设到社区“神经末梢”,敦促党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2)党员联管、提升育人战斗力。推行双向相互融入开放的组织生活,开展师生党员进社区,共同参与社区各类党建活动。通过,激发共建双方的内动力和积极性,焕发基层党支部建设的生机和活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长期工作合力进程中,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政治理论素养得到显著增强。2019年,通过双方提前制定计划,联合组织主题党日活动7次,其中4月17日下午,机械学院党总支联合湘龙街道南塘冲社区党支部在社区开展了“学习余元君同志先进事迹和模范榜样,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聚精会神的聆听了余元君同志的英雄事迹。5月22日双方又在长沙县党建服务中心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分享会,学习分享会由长沙县党建服务中心袁备主持。学校副院长杨续波,南塘冲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艾东洲,筑梦星园小区党支部书记谭映选、机械工程学院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南塘冲社区全体党员共计110余人参加了分享会。通过共同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创新了主题党日形式,通过学习,增强了党员“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
(3)资源“联享”、提升育人影响力。结对双方的党建阵地、资源相互开放、共用共享、经验做法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党建联动工作中,社区为学校搭建了一个社会活动平台,学校则为社区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利用社区的党建资源优势,可以创新学校党员活动的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让教师、学生党员在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通过利用学校的党建资源优势,可以为社区党建提供一定的帮助。如组织党性强、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深厚的教师党员给社区党员上党课;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到社区开展相关专业知识辅导培训;组织党员为社区提供教育、法律、政策、卫生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等等,提升育人影响力。
(4)活动联办、提升育人向心力。在双方的“结对共建”中,通过将社区的需求融入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发挥社区的区域优势,促使学院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区,既锻炼了学生,又服务了社区居民。依托学院学生专业优势,定期开展机械维修、电气维修等学雷锋活动,既满足了社区需求,又为学生专业提供实践机会;依托社区“湘龙义家”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组织“大手牵小手”四点半课堂活动,即利用周一至周五下午四点半至六点时间段,将放学后的小学生统一组织到社区服务中心教室,在学校党员志愿者的陪伴下,开展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素质拓展等活动,等到父母下班后再来社区接回孩子。该活动保障了小学生们的安全,丰富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了适龄儿童家庭后顾之忧。活动多次被星沙在线等媒体报道,社会反响良好。通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让参与活动的学生了解社情民意,不断增强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
三、效果启示
(1)职业院校基层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构建“四联四提升”组织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融合发展。秉着“资源共享、板块联动、集约发展”的原则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以定位准确、效果优良、群众满意为目标,双方充分发挥工作优势,合理利用有效资源,不断加强交流合,积极探索“校区共建”的有效机制和途径,从而形成多层次、多角度联动、协同共建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2)职业院校基层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构建“四联四提升”组织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发挥协同育人优势,形成人才培养合力,拓宽育人途径。通过组织师生参与社区建设,了解社区居民所需,让校内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开展社区帮扶、志愿服务、技能训练、就业创业、文化建设等活动,为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根据地”,形成了定点化、常态化、融入化的实践育人资源协同体系。
(3)职业院校基层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构建“四联四提升”组织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制定了一套“共建制度”,形成了一套“合作模式”,开发了一套“评价体系”。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总结会、反馈会、研讨会等形式进行反馈和监督,在共建联席会议上通报党建共建工作的实际进展和实施情况,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成果,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克服困难,致力提升不足,从而推动高校与社区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