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出走”母题的置换变形

2021-11-25崔凯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
关键词:倾城之恋伤逝

摘要:自胡适将《玩偶之家》翻译引进,“娜拉出走”的形象便开始深入人心,文学作品中便逐渐出现类似“女性出走”的情节,变成了众多作品中的创作母题,反复出现在人们视角中。本文即从“女性出走”母题进行探讨研究,以《伤逝》《倾城之恋》《饮食男女》三部作品为例,分析不断重复的创作母题背后的流变,探究作品中“女性出走”的形象及意义,展示女性独立精神的崛起。

关键词:女性出走  《伤逝》 《倾城之恋》 《饮食男女》

一、“女性出走”创作母题的阐释

(一)原型批评理论

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是对神话批评理论的超越发展,他认为文学最基本的共性在于对“原型”的摹写,而“原型”就是文学作品中“典型反复出现的意象”,也就是文学作品中包含的神话象征1。并且在原型批评理论中,神话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神话故事这个定义,而是上升到一种程式化理论化的文学叙事结构原则,通过对 “神话”的探究,批评家们寻求到文学表现的规律进而讲述并建构作品。

《伤逝》《倾城之恋》《饮食男女》中皆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她们以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立足于作品之中,为我们展示出了不同时代不同环境的女性,虽然其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有着不小的差异,但是在分析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要“向后站”,清楚地看到故事背后清晰的原型组织,从宏观方面把握作品的整体构思,看到文本中女性形象背后隐含的创作母题——“女性出走”。

(二)“女性出走”创作母题

“母题”就是在跨越时代与语种的无数作品或一个作家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作品中被不断重复的无意识欲望2,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作品都围绕着某一母题进行创作发展,受时代话语的以及个人创作经验的影响,母题也会在不同的作品中赋予不同的价值内涵,所以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母题的个人解读以及不断的置换变形。

在以上三部作品中都紧紧围绕“女性出走”创作母题进行阐发解释,但是这母题也在被不停的置换变形,《伤逝》中的子君是从封建伦理中出走,却在“无爱的人间”遭受社会的抛弃;《倾城之恋》的白流苏是从父权主导的家庭伦理中出走,并又慢慢回归到平淡的生活,继续依附于夫权主宰的社会;《饮食男女》中的几位女性形象是从传统伦理中出走,追求精神解放与独立精神,收获理想生活,达成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二、《伤逝》——从封建伦理中出走

《伤逝》是鲁迅在1925年创作的唯一一篇爱情小说,小说以涓生的角度讲述了他与子君冲破封建伦理同居生活后的种种细节,鲁迅以冷静审慎的态度于1923年发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稿,揭示娜拉的结局无非是回来或者是堕落,并于1925年创作《伤逝》一文,揭示在中国当下此种行为的后果以期唤醒虚无的理想主义。

《伤逝》中的子君是“女性出走”的典型,子君的“出走”实际是一种对爱情的义无反顾,在这段看似感人泪下的义无反顾的爱情里,涓生是理想的虚无主义的化身,而子君则是虚无的理想主义的化身,两个人满怀着对生活的期待,却不知道柴米油盐的背后是人性的冷漠、处世的艰难,更不知道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下,子君根本没有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更可悲的是,那个她想托付终生的男人只不过是追求一时的欢愉,却没有半点对爱情、对子君的责任心。

由此可见,“女性出走”的母题在《伤逝》中呈现出来的是挣脱封建伦理却被越缠越紧的表现形式,鲁迅用她笔下的人物揭示了女性出走之后走向堕落的悲惨结局,那一句“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也未能真正得到实现,但是我们仍然从中感受到了女性的力量。

三、《倾城之恋》——从家庭伦理中出走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出走”的母题也在不断地被重复使用,张爱玲以其独有的女性视角,深入到女性的精神世界,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女性处境,为“女性出走”阐释了另外一层价值含义。

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作为那个年代的离婚女性,自然就会受到社会的白眼,加之其贪财爱利的家庭,白流苏很难寻求到安身之处,在这种环境中,“女性出走”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抗,是在现实的压迫下不得已才做出的决定,而并非是寻求解放思想的自发的斗争。

即便白流苏从原本“父权”掌控下的家庭伦理中出走,却依旧选择回到“夫权”的社会中去,因为与她而言,“出走”本身就是为了回归,回归到稳定安逸的婚姻生活中,将自己的幸福重新寄托给另外一个男性,在平凡的生活中实现自己的“出走”。由此,在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出走”是大时代环境下,对于个人需求的阐发解释,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深窥背负着时代压力的个人群体,揭露在传统社会中女性的精神困境,为“女性出走”增添了个人独有的价值。

四、《饮食男女》——从传统伦理中出走

以上两篇都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出走”母题的置换变形,艺术都是共通的,在电影《饮食男女》中也深刻的反映出女性对于出走的渴望,对于传统伦理的排斥和抵制。

在影片中,“饮食”是维系家庭结构的重要因素,一家人每周日依靠吃饭来联络松散已久的关系网,而也正是由于“饮食”,二女儿家倩才在饭桌上率先提出自己要离开父亲,这让原本就不牢固的家庭关系走向破碎,撥动了另外两位女儿同样急于从传统家庭的伦理中出走的心。

小妹“抢”走了好姐妹的男朋友,全然不顾传统的伦理观念,并率先从家庭中“出走”,大女儿家珍看似对爱情毫不渴望,但是其却对爱情有着强烈的向往,最后她从传统宗教伦理中出走。

影片中不能忽视的一位女性是锦荣,她全然不顾伦理纲常,从原本的家庭出走,与朱爸走到了一起,无论是锦荣对于生活的渴求还是自身心理中的“埃勒克特拉情结”,锦荣从传统伦理中的出走更让人看到了女性对于出走的另一份意义,对于爱情的另一种诠释。

三位女性的相继出走,也映射出了旧秩序的瓦解崩塌,但是在电影最后朱爸从女儿的汤中尝到了味道,寓意着新旧秩序实现了平衡的发展,优秀的传统最终也会被传承下去,而女性也会在传统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五、“女性出走”创作母题的思考

“女性出走”这一母题由来已久,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一直在不断的重复更新,对文学母题的置换变形不是单纯的追求文学的外在形式的不同,而是依据人类原始经验以及其对人生的独特体验,以一种无意识的形态将母题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正是由于文学内部因素的不断丰富阐释,我们才能看见文学母题背后蕴含的多层价值内涵。

《主题学和文学批评》中说到:“通过主题学的研究,可以窥见思想观念的发展史,通过研究主题如何传达观念,又可使人认清人类思维的本质。”3虽然关于“女性出走”有不同的价值阐释,但是无论是在大时代背景下的观照还是对于女性个人内心的精神的探索,亦或是对于时代传统伦理的反应,我们都应该认识到作品中对于女性的关照,感受到社会对于女性的逐渐关注,意识到女性正在这个社会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无论如何,这给我们以启迪,也给我们以力量。

参考文献:

①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8:377.

②曾军.邓金明.新世纪文艺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14:116.

作者简介:崔凯(1998—),女,汉族,教育硕士,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 济南 邮编:250014

猜你喜欢

倾城之恋伤逝
《倾城之恋》与《莫失莫忘》语言特色的比较研究
浅论《倾城之恋》人性异化的悲剧性表现
《倾城之恋》:掀开传奇的华丽之袍
简述施光南生平及歌剧《伤逝》
劝诱与牺牲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小说《伤逝》中男主人公“涓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中隐喻的认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