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研究
2021-11-25程莹
摘要: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两不愁三保障”是衡量底线任务的标尺。“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攻坚的内在体现,是维系党群关系的重要纽带,是发挥制度优势的有效举措。在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我们需要通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与短板来维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不愁;三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严格的标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两不愁三保障”是指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所保障,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有效举措。现阶段,“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因此,深入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意义
“两不愁三保障”是党对农村贫困人口作出的重大承诺,旨在保障贫困人口生活基本生活需要,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因此,“两不愁三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攻坚的内在体现。一方面,“两不愁三保障”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目标。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确保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指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需要,“三保障”是指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因此,“两不愁三保障”的落实程度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的质量。另一方面,“两不愁三保障”是检验脱贫的根本标尺。“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提高贫困人口物质生活水平,消除农村地区绝对贫困现象,同时强调由“温饱型”脱贫升级为“保障型”脱贫,保证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让贫困人口在满足基本温饱需求的基础上活的更有盼头。
其次,“两不愁三保障”是维系党群关系的重要纽带。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驗是复杂的,面临的脱离群众危险是严峻的,所以维系好党群关系刻不容缓。一方面,“两不愁三保障”是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通过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彰显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成为维系良好党群关系的重要纽带。另一方面,“两不愁三保障”是锻炼党员、提升干部执行力的重要途径。大批党员干部在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中怀着植为民的情怀和砥砺实干精神,竭尽全力帮助苦难群众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等迫切的生活难题,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感与支持。党员干部在基层群众工作中得到历练、磨练党性,与群众增进感情,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执行力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改善。
最后,“两不愁三保障”是发挥制度优势的有效举措。一方面,“两不愁三保障”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通过调配各区域各领域资源,解决农村地区深度贫困问题,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两不愁三保障”体现了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殊优势。“两不愁三保障”是在党的领导下,由中央统筹地方,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全社会力量,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两不愁三保障”的主要问题
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三保障”问题能否解决以及解决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的水平。
一是义务教育保障问题。首先,从教育扶贫观念上看,部分贫困地区容易轻视义务教育保障在脱贫攻坚中的整体价值。由于教育领域的扶贫开发过程具有长期性、效果的迟效性和价值的潜隐性等特征,一些地方在推进扶贫的实际操作中,经常为满足扶贫政绩要求,不合理的分配教育扶贫资源,这样江教育扶贫作为政治任务是无法发挥教育扶贫的真正作用的。此外,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艰巨的脱贫任务加剧了部分地区的思维短视,导致一些短期化、形式化、政绩化的教育扶贫现象,甚至出现了挪用或整合教育扶贫资金用于打造学校的“形象工程”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保障的实效性。其次,从教育扶贫行动上看,部分地区采取的教育资助政策缺乏精准性。部分地区在制定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的过程中,忽视了不同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差异,采用同等资助标准,使不同贫困等级的学生享受到了相同额度的资助,对特困生不能展开有效帮扶。
二是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我国贫困人口的健康问题是加剧贫困发生的重大因素。一方面,部分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理念出现偏差。基本医疗保障是健康扶贫的核心指标,其目标是使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部分贫困地区采取的健康扶贫政策只注重降低贫困人口的疾病负担,让贫困户看得起病,而忽视提高贫困人口预防疾病的能力,致使其难以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实现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另一方面,部分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水平不达标。目前,部分贫困地区县域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农村医疗设备落后,严重影响健康扶贫整体进度。同时,由于贫困地区环境恶劣、薪资待遇不高、难以引进医学人才,基层医疗人才缺乏,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难以提供标准化的医疗服务。
三是住房安全保障问题。住房安全保障是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过程中开展难度较大的工作。近年来,特困户危房改造面临压力较大。特困户即使享有国家危房改造补助金,但由于自筹资金能力较弱,无法筹集剩余建设资金,因而被迫放弃危房改造和政府救助。部分特困户采取借贷方式筹集资金,虽可解决短期问题,但从长期来看,因住房产生的债务负担易造成其脱贫困难亦或出现返贫现象,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初衷,降低了精准扶贫和全面脱的效率。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两不愁三保障”的实现路径
为保障“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解决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在义务教育保障方面,一是重视教育扶贫整体功效,推进扶贫扶志协同发展。扶贫开发既要聚焦当前的实际问题,也要着眼于更加长远的未来,以科学的战略思维和长远的发展理念引领教育脱贫攻坚大局。各地在开展“两不愁三保障”中应重视义务教育保障,深刻认识教育在脱贫攻坚整体布局中所发挥的基础性、引领性和全局性的价值功效。“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振兴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统一过程,其基础在于教育。”[3]扶贫开发要注重统筹协调,在提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义务教育保障程度,将扶贫与扶智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此外,各地政府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扶贫理念,实事求是制定教育扶贫目标和扶贫规划,严防出现“形象工程”等虚假现象,确保义务教育保障的实效性。二是构建精准教育扶贫机制,推动帮扶措施精准推进。我国义务教育保障需要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让每位贫困家庭的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针对资助对象不精准问题,地方政府应健全多维教育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多角度考察贫困学生家庭情况,根据困难程度不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得到最精准、最有效的帮扶。
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一是树立正确健康扶贫理念,加强农村疾病预防工作。健康从改变观念开始,当地政府可通过张贴海报、丰富宣传栏等受大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健康教育,引导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环境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当地政府要加大农村公共卫生建设投入,推进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等环境改善工作,提升贫困人口的居住环境质量。二是推进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提高扶贫政策利用效率。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和帮扶人员要加强入户宣传力度,让贫困户熟悉医疗保险、大病报销等健康扶贫政策的流程,将健康扶贫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切实提高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三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升农村医疗保障水平。为提高贫困地区医疗保障水平,需要做到两个“标准化”。一要做到基层医疗设施标准化。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医疗点标准化建设,推动实现城鄉医疗机构互联互通,让贫困农户在标准医疗环境中就诊,切实改善贫困人口就医环境。二要做到层级医疗人才队伍标准化。各地区要重视基层医疗人才培养,完善基层医疗人才激励机制,在养老保险、工作晋升、奖励表彰等方面更多地倾向基层医生,引进基层实际需要的人才。贫困地区医疗部门只有做到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才能切实提升健康扶贫的成效。
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一是推进危房改造方式创新,减轻贫困农户资金负担。为解决特困户无力自筹资金进行危房改造的问题,需打破原有思维模式,创新危房改造方式,多渠道进行危房改造,以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一方面可通过省、县、乡政府进行资金匹配适度提高特困户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另一方面可利用农村空闲建筑和宅基地进行集中翻修,向特困户提供廉租房,也可根据实际困难程度提供无偿供给。同时,对于老弱病残的五保户及其他特困户,需依靠政府兜底的社会保障政策扶持,各乡镇之间联合建立敬老院集中供养,保障其住房安全。二是完善异地扶贫搬迁工作,提升贫困户居住满意度。将同步提升异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作为扶贫搬迁的重要任务。首先,在进行异地扶贫搬迁工作前,未雨绸缪,科学选址。然后,在进行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注重维持搬迁秩序,严格把把控搬迁住房工程质量,完善道路硬化、水电气设施建设及周边绿化工作,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最后,在结束异地扶贫搬迁工作后,向贫困户积极宣传产业、就业、创业政策,鼓励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业,解决搬迁贫困户工作难题,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适当开展社区内贫困户交流活动,以构建和谐邻里关系,促进贫困户尽快融入新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C].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2]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程莹(1998-)女,汉,安徽省宣城市,硕士研究生,署名单位(安徽省芜湖市,24100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