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艺术修养在古籍修复中的重要性
2021-11-25赵文慧
摘要:古籍修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技艺,历经从古到今几百年的传承,它是保护古籍得以永久流传的有效途径;它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不仅仅是医者,更是知己间的交流,只有读懂它,了解它背后的故事,这样的修复才是有温度的,才能用更适合的方案帮助它破茧成蝶。这项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身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的使命感,只有提升艺术修养和加强技法训练并驾齐驱,才能使修复好的古籍得到很好的保存和研究。本文阐释艺术修养对古籍修复的影响,旨在提升修复师的审美情趣,并使艺术修养融入到古籍修复中。
关键词:艺术修养;古籍的艺术价值;古籍修复
一、古籍的艺术价值
古籍是记载和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有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更有艺术价值。书籍的版刻、装帧、版式、字体、插图等都蕴含着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的独特之美。
古籍所包含的很多要素都是极具特色的艺术,而由它们排列组合而成的古籍就必然带有艺术性和艺术价值。例如宋版书和明版书,不同的朝代对字体、版式、刊刻形式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它们又都具有许多艺术的元素:装帧艺术、平面设计艺术、字体艺术、绘画艺术、诗歌艺术等。这些共同构成古籍的艺术价值。古籍作为古代平面设计的主要载体,是古人不断创新的設计理念的结晶。从单一的书口设计到有鱼尾、象鼻、边栏、板框的装饰添加,再到不断创新的牌记设计,无不显示出古人对艺术的无限想象和不断追求,也让古籍从单一的信息传播向更加美观更具观赏性的艺术品靠近。从宋朝开始古籍版刻字体就有了规律性的发展。人们试图运用各时代著名的书法家的字体来修饰古籍版刻字体。宋代古籍采用欧、颜、柳等唐人的楷书风尚。在修复古籍之前,拿到一部古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籍的样式、装帧风格及内部的版式、字体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古籍修复的下一步工作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艺术修养在古籍修复中的重要性
修养是指一个人的素养,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义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质。
(一)思想素养在古籍修复中的重要性
古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遗产,进入古籍修复师这个行业必须是品德高尚、思想端正的人,热爱这一份职业,耐得住寂寞,具备细心、耐心、恒心的职业道德精神和择一业做一生的匠人精神,才能做好这一充满使命感的工作。
(二)文化素养在古籍修复中的重要性
古籍修复有着百年的历史,老一辈的古籍修复是师傅带徒弟的技艺传授。古籍修复不是为了修复而修复,按照修复原则,制定修复方案,所用材料的选择都是极其讲究的,这也是传统古籍修复师对审美的要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20世纪末,经过一批新时代修复者的不懈努力,传统修复理论渐渐受到重视。古籍修复技艺已进入高等院校,作为一门专业进行科班的教学和实践性运用,课程设置中对艺术及文化素养科目日渐关注,如古籍鉴赏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版本学、装帧学、化学、生物学、美学、书法、国画、古汉语、篆刻等等。
通过下列国内几所大学院校及课程设置,可见其对文化素质培养的关注方向及关注程度。
1.中国美术学院艺术鉴藏专业:书画材料与笔法、书画理论概要、书画装裱与修复、文物鉴定要论、艺术品保护与修复。
2.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院),但是修复的本科在国内都很薄弱,只有研究生阶段才有系统的修复专业。
3.北京市首都联合职工大学,与国家图书馆合作,由国家图书馆员工亲自任课,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重大维修成果,如四库全书、敦煌遗书、永乐大典等。培养一批技术性的人才。
4.科技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开设古籍修复本科专业的高校。
5.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装帧与修复技术》为主干课程,现为上海市市级精品课程。
6.天津市艺术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与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书,联手培养古籍修复专业人才。
7.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是第一所在职校内开办古籍修复专业的学校。
8.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于2015年正式招收、联合培养“古籍修复与保护”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方向研究生。
9.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在2009年首次开设古籍修复课程,并通过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合作建立了专业实训室。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雁行说:“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的时候,全国古籍修复人员不足百人,但如今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专业人员已经超过千人。”据统计,全国有8500多人参加过短期的古籍修复技术培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这说明具备精深的古籍保护专业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是未来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
(三)业务素养在古籍修复中的重要性
1.具备鉴赏能力
每个出版系统、每个地域出版的书籍都会利用各自所得到的材料,形成各自的特点。古籍修复师要把各类古籍的装帧、装潢特点和规律加以总结归纳,修复时,操作起来才不会盲目,同时还有助于鉴别版本。
具体说来,纸张发明后,书籍的装订形式就经历了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等数次演变,而每种形制都各有其艺术特点。对此,古籍装订技术中至少有两种不同的粘连方法:有的以保护画面为主,仅在折口处点上三四点糨糊使其连上即可;有的则用糨糊粘住书背,求其牢固,视书籍的情况选择其一。再如线装形式的书,系采用纸、绢、绸等材料做书衣,再以明线装订,庄重大方。但同为线装,还有材质和颜色选择上风格的不同。
2.具备美术基础
古籍修复原则中的“整旧如旧”是指经过修复后,尽量保持书籍原貌和装帧特色,是最能反映艺术性的一项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配纸染色的过程。修复补纸的选配、染色直接反映古籍修复环节中感观审美能力。
古籍文献修复时修补用料的选择,一般认为要与文献本身质料相同或近似。正如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中强调:“补缀须得书画本身纸绢质料一同者。色不相当,尚可染配;绢之精细、纸之厚薄,稍不相侔,视则两异。”具体到纸质文献修复方面,一直以来我们也基本遵循“质料一同”的配纸标准。一般我们挑选补纸讲究材质、厚度、帘纹和颜色的匹配,这些指标都与艺术性密切相关。选择修补用纸首先要参考与原件的材料相同或近似,其次是纸张厚度和帘纹粗细匹配。厚度选择方面,需要遵循宁薄勿厚的原则。关于纸张颜色,修補用纸一般采用染色作旧的方式达到颜色方面的匹配。
古籍修复常用橡碗、普洱茶、正山小种、金骏眉、大红袍、小青柑、糯米香等植物染料染色。例如同样是黄色,有不同色相的黄,染色时通过眼睛对比,需要有色彩学的基础。目前修复的《内经知要》的牌记是整体成土黄色,偏暖色,但是黄而不艳,略有一层稳重的色调,或许是岁月的沉淀使得纸张呈现古朴之美,是一种舒服的色调。调色的时候就要根据原有黄色基调上加点墨色,橡碗子(米黄)、藤黄、赭石(偏红),不同剂量得出的色彩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西安真父母记》的封面是枯黄色,偏冷色,有一种干枯焦黄的色调。根据颜色浓淡的程度随时调整。调制染法,需要考虑染料用量的多少,染料本身的色素含量和溶水量,需染纸张的数量和颜色的深浅,以及水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很难规定一种固定的比例,这要通过具体的试色来测定。同时,注意观察每一层色调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调整下一步配色方案。
古籍修复虽然是门手艺活,但是要使作品呈现出完美的形态,各个步骤做到精益求精,还应不断提高修复师的艺术修养,提升修复师的思想高度、大的格局、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子达主编,魏华琳著.古籍修复[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5.
2.钱君匋著,钟桂松、郭亦飞编.钟声送尽流光[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4.
3.赵歆璐.浅谈画谱古籍的艺术价值——《梅花喜神谱》与《刘雪湖梅谱》之比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07):P76-77.
4.朱赛虹.古籍修复技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5.王晓民.古籍保护与修复技术探究[M].沈阳:辽海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
赵文慧,大学本科,工作单位:衢州市博物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古籍修复和书画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