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琵琶教学中学生美感的培养

2017-02-05王欣洁

戏剧之家 2017年1期
关键词:艺术修养美感

王欣洁

【摘 要】琵琶演奏主要是为了展示音乐美,因为琵琶演奏技巧较多,学习难度大,很多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过于注重演奏技巧,忽视了音乐美感,所以造成音乐感染力不强,音乐作品的生命力也会丧失。因此,在琵琶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美感的培养。本文探讨了琵琶教学中学生美感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琵琶教学;美感;艺术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99-02

随着我国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加强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生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将音乐作品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大学生琵琶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并不断创新讲课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美感的培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琵琶演奏技巧,并在课堂中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这样既能够提升琵琶教学工作成效,还能让学生的琵琶演奏水平得到提升。

一、琵琶演奏中学生美感培养的基础

(一)过硬的基本功。琵琶演奏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尤其是要加强指法与技巧的训练。琵琶演奏要想获得成功,基本功必须扎实,能够深刻领悟音乐内涵,从而将乐曲准确表达出来,让情感得到抒发。在琵琶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琵琶基本功的训练,只有具备过硬基本功,琵琶演奏才能一气呵成,作品二度创作水平也能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在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逐步培养美感,最终演奏时,将琵琶的美感表现出来,让观众真正领略到琵琶的艺术魅力。[1]此外,大多数琵琶乐曲都是从地方戏曲或小调改编而成的,由于地方戏曲和小调各具特色,这增强了琵琶乐曲的民族色彩。琵琶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基础知识,清楚各种风格的乐曲,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

(二)准确理解乐曲内涵。琵琶是一种常见的乐器,可以演奏古今中西各种风格的知名乐曲,比如《十面埋伏》《天鹅》《草原小姐妹》《查尔达斯》等。学生在学习时,要想原汁原味地演奏出这些名曲,需要深入了解每首名曲的背景,从而准确理解乐曲蕴含的潜在内涵。以《草原小姐妹》为例,这首协奏曲的主奏乐器是琵琶,与西洋管弦乐队合作而成,同时将多乐章的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相结合,并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和交响乐中常用的鸣奏曲式相结合。创作者为更好普及这首乐曲,将其改编成了独奏版本。学生要想掌握这首琵琶乐曲的演奏方法,必须了解乐曲中描写的蒙族少女龙梅和玉荣的故事,并根据协奏曲版本音响所传递的震撼,这样才能提升对该独奏版本的演奏能力。

二、琵琶教学中学生美感培养的方法

(一)注重形态美。良好的仪态、正确的坐姿是学习琵琶演奏的第一步。对大学生而言,起初因为学习内容简单化,所以保持正确的演奏姿势即可,在演奏水平提升以后,不仅要保持正确的演奏姿势,还要具备美感的形态活动,这样才能更好渲染音乐情绪,让音乐表现力得到增强。[2]以琵琶曲《霸王卸甲》为例,其塑造的正是垓下决战的失败者项羽的音乐形象,乐曲着重渲染的是西楚霸王的英雄悲剧气概,而且更多地通过同情的角度,表现对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历史人物的赞颂。所以该乐曲以沉闷和悲壮为主要特色,音调凄楚而婉转,情绪低沉而悲壮,音乐中蕴含的“以悲为美”的悲美特质正是《霸王卸甲》的艺术风格和乐曲意蕴。在这首乐曲的扫弦、升帐这一乐段,扫弦时呼吸配合抬臂,过弦速度要快,右手指尖立起与琴面垂直,扫弦过后右手要有一个弹回来的动作,这样演奏出的扫弦既有弹性,又有气势,很好地表现出音乐的内容,让音乐作品呈现一种震撼感和悲壮感,以及对英雄的憧憬之情。

(二)培养内心情感,注重声音美。琵琶演奏的主要目的是让观众聆听演奏者演奏的曲目,领悟并体会到演奏者的思想与情感,同时在这种双向共鸣下,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因此,在琵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心情感,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学习的曲目进行二次创作,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性体验,并在演奏过程中品味乐曲的内涵,实现自身音乐情感与演奏技巧的完美结合。在教学期间,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色分辨力。因为琵琶形制很扁,发音孔不大,其自然音色比较硬和薄,且演奏技法也很复杂,必须借助指甲发声,导致演奏时容易出现杂音。所以,在琵琶演奏过程中,需要将音色控制好,这样才能保证演奏质量。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追求音色美的习惯。只有学生内心真正体会到声音的美感,才能将音乐把握好。教师既要提升学生的听觉能力,还应提升学生内心感受的能力,在内外双重培养下,可以帮助学生奠定琵琶美的声音概念,为提升琵琶演奏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在琵琶教学课堂上一定要把美感落到实处,教学模式不一而足,常见的有“探索型”、“体验型”、“表现型”等,所谓“探索型”教学模式是指在培养学生美感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具有包括常识等在内的科学探索精神,进而引导学生进入到音乐的殿堂;“体验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讲授一些包含人文精神、品德教育等的素材,让学生自己领悟音乐的美感;“表现型”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大胆表现出来,进而引导学生的创造意愿。当然,这三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分开使用的,它们可以相互融入,更好地完成学生美感的培养。

(四)注重文学、艺术修养。首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修养。音乐属于艺术,音乐与其他艺术如文学、诗歌、绘画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一个学生具备了欣赏欧洲古典建筑、诗歌、散文、经典名著等方面的基本素质,那么他会对欧洲古典音乐的曲式、结构中所体现的力量与平衡有更为深刻的理解。[3]如果能引导学生领悟到中国水墨画、古典文学、诗歌、国画、书法中的淡雅情趣,就会让其品味到中国民族传统乐曲中的特有韵味。其次,要让学生充分了解音乐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音乐的风格、流派、体裁、创作背景、作者及其相关的文化信息。因此,在琵琶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琵琶名曲的背景知识,不仅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能力,而且会在这个过程中净化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五)积极参加艺术实践。琵琶演奏属于一门表演艺术,学生通过参与艺术实践,可以让演奏技巧得到锻炼,从而不断提升演奏能力。对于琵琶教学而言,也可以视为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以,在琵琶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艺术实践机会,通过对他们的合理引导,让其能够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得到锻炼,这样才能真正走进音乐,并在艺术实践中增强对音乐的审美体验。[4]此外,学生在参与音乐艺术实践过程中,音乐表现的自信心也能够得到增强,合作意识也越来越强,逐步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对于琵琶教学而言,艺术实践可谓一面镜子,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及时纠正。因此,教师要在加强学生基础训练的同时,还要通过艺术实践进行检验,这样学生的琵琶演奏学习效果才更好,美感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结语

总之,在琵琶演奏过程中,不仅要有纯熟的技巧,还要具备较强的音乐表现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些都是音乐美感的另一种形式体验。因此,在琵琶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选用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美感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琵琶教学水平,让学生熟练掌握琵琶演奏技巧。

参考文献:

[1]冯卉.情景式教学法在高校琵琶教学中的探究[J].艺术教育,2016,(9):102-103.

[2]闫芳.地方高校琵琶教学刍议[J].韶关学院学报,2015,(5):174-176.

[3]龚燕.高校琵琶教学现状及改革方案探析[J].大舞台,2014,(3):222-223.

[4]冯卉.从培养优秀人才的角度谈高校琵琶教学[J].艺术教育,2016,(7):104-105.

猜你喜欢

艺术修养美感
几何映射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学词心语之二 提艺术修养 塑音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