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方物交往看唐朝的中日交流

2021-11-25徐亚丽

东方收藏 2021年11期
关键词:唐朝日本

摘要:唐朝经济繁荣,政治昌明,文化多元,处于世界文明的中心,以开放的姿态与多个国家开展友好外交。其中,与同处于东亚海域的日本因遣唐使制度交往格外频繁。本文拟以《太宰府天满宫史料》中唐朝时期中日方物交往的相关史料为基础,分析史料的表象内容以及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进而解读唐朝时期真实的中日交流样态,期望能够丰富现代的中日交流方式。

关键词:方物;唐朝;日本

一、方物的定义

“方物”一词, 本来是指某个地方的特产,其意略近于土产、特产之类。从物质生产的角度来说,无论是中心之地,还是偏远之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产。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方物”一词意义有所延伸,其意与我们现代所说的物品相近。其实 “方物”一词有着悠久的传统。但是,在古代东亚话语体系中,“方物”又是与“贡献”这一古代东亚政治制度密切相联的。来自他国的方物,有时又可被称为贡物。当然,其中不乏经由贸易等经济交流方式流通于两国之间的商品性方物。方物所具有的地方性和国家性不仅体现在其特有的物品种类,还体现在其特有的象征意义。正是这些具象与抽象的结合,造就了方物的地理识别度及其经济、政治、文化的内涵。尤其是在唐朝时期,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站在世界文明顶端的唐朝,与因遣隋使而一度接触到优秀的中国文化之后,迫切地想要汲取和模仿的日本由于遣唐使的派遣,中日交流更加频繁。国与国的交往伴随着人与人的沟通,自然也丰富着物与物的交流。此时的中日方物往来也呈现出别样的风采。

二、中日方物交往解析

笔者将《太宰府天满宫史料》中出现的所有唐朝与日本交往相关的方物进行了整理与对比,梳理的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知,由唐朝传入日本的方物多为牒状表文、经书、礼乐书籍以及画像雕塑,其中不乏“转经”这一特殊的方物。“转經”的规模之大、次数之多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转经”在中国的藏语中被称为“郭瓦嘉巴”,为藏传的一种日常修行仪式。其主要内容为以步行或者磕长头的方式绕转圣物,如寺院、白塔、转经筒等(也包括长距离绕转圣山圣湖)。而“转经”在日本有不一样的定义,更倾向于诵读经书,为他人或者神明祈福的作用。

通过“转经”行为,将在唐朝学到的典籍输入日本,对于文化东传有着极大意义。“转经”初始,志在镇护国家、维持统治。而后,“转经”的目的便转变为祈祷国家安定、减少旱涝等自然灾害、祈望丰收等。这也可以看出“转经”在日本的影响范围从最开始的政治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中。

通过抽象的方物,可见当时的日本派遣诸多人才前往唐朝求学,渴望从唐朝获取大量的文化知识以丰富自身。这虽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唐朝开放包容的外交姿态,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日本与唐朝交好,积极地学习唐朝文化的状况。

相比之下,由日本传入唐朝的方物包含了表文牒状,渡海入唐所需要的自卫兵器、粮食衣物,以及砂金金币。这些方物或实用性强,或多为日本盛产,比如砂金。

三、中日方物交往的特点

由史料的内容解读以及图表梳理可知,在唐朝时期,中日方物交往相对频繁。下面从种类、交往方式、目的来梳理唐朝时期中日方物交往的特点。

就方物的种类而言。根据上述史料整理唐朝传入日本的方物种类有:表文、牒状、丝织物、各类书籍、弓箭、画像、雕塑、情报、转经等。而日本传入唐朝的方物种类有:表文、牒状、丝织物、粮食、衣物、砂金、牲口等。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由唐朝传入日本的方物种类更多、范围更广。这也正体现了当时唐朝在东亚海域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以及开创中华文明圈的文化影响力。

就方物的交往方式而言,由唐朝传入日本的方物,多为唐朝派遣官方使臣交送日本的表、函、牒状等文书;以及对于来唐日本人的回礼和赐品;另外还有通过新罗人等传递回日本的唐朝消息等。而由日本传入唐朝的方物,多为日本向唐朝所贡之物,以及通过派遣留学生、留学僧、请益僧等依靠遣唐使船、唐客商船、新罗船等便利条件,带到唐朝的物品。唐朝传入日本方物途径的多样化,既反映了唐朝时期经济发达、物产丰富、文化大繁荣并且开放包容的特点,也体现了日本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吸收唐朝文明的热情。尤其是通过新罗来连接本朝与唐朝这一方式在现代社会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就方物交往的目的而言。唐朝派遣官方使臣交送日本文书且赐予来唐日本人各色物品,是为了体现唐朝作为东亚海域中心礼仪外邦的态度。而日本向唐朝多次派遣优秀人才,不仅学到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先进知识,并且在此过程中带回当时唐朝风行的各色方物。日本想要借助当时在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唐朝制度、文化等武装国家,加速发展步伐的热情显而易见。由于日本派遣到唐朝的人物都拥有优秀的才学,所以,即使他们留在唐朝的时间较短,也能够较大程度地掌握当时唐朝最流行的文化精髓,并且将其带回日本,对日本社会作出重大的贡献。

四、总结

方物虽然是静态的,但是蕴含在方物中的象征意义却是动态的。尤其是国家与国家间的方物交往,由于主体的特殊性,赋予了它更加深刻的含义。方物的种类与数量代表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方物的流通方向象征着文明程度和政治地位的高低;方物交往的目的体现了国家对外政策是开放或保守。通过解读唐朝时期的中日方物交往,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唐朝在东亚海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处于中心的政治地位,以及开创中华文明圈的文化影响力。从客观上来说,来唐日本人的确有力地促进了唐朝文明传入日本,给日本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艺术等各个方面的革新。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同样也为唐朝加入了新鲜的日本文化。有一部分遣唐使在唐为官,有的在唐娶妻生子,也有很多遣唐使在唐期间与唐朝的贤人志士结为挚友,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中留下了佳话。

参考文献:

1.程章灿.方物:从永州摩崖石刻看文献生产的地方性[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74(01):P87-94.

2.穆静然.具身性实践:藏传佛教转经仪式新解——四川康定瓦斯碉白塔个案研究[J].民族研究,2019(06):P74-85+P141.

3.王勇.从遣隋使到遣唐使[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P95-98.

4.王勇.从布帛到黄金:试论古代东亚的国际货币[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6(02):P5-16.

5.杜泽逊.尚书注疏汇校[M].上海:中华书局,2018.

6.太宰府天满宫史料[M].卷1-卷2,1964.

作者简介:

徐亚丽,单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硕士,研究方向:中日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唐朝日本
探寻日本
试论历史上真实的隐太子李建成
唐朝休闲文化对后世影响几何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日本神社
唐朝三省制浅析
舌尖上的异域风情
信安王祎传小考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