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血管通路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实施效果

2021-11-25邓英娥张毅胡梦诗高国霞罗家凤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效果

邓英娥 张毅 胡梦诗 高国霞 罗家凤

摘要:目的:分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强化血管通路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入样本80例,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入样本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样本经双盲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一般资料对比后分别予以强化血管通路护理、常规护理干预,总结患者护理后的凝血指标(aPPT、PT、Fbg)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血管闭塞、感染、血栓、动脉瘤)。结果:实验组在aPPT、PT方面相比于参照组更高,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总结分析患者的Fbg、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相较于参照组更低,互相之间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强化血管通路的有效性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强化血管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维持性血液透析能够挽救患者生命、延续患者生命,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救治手段,为了能保证血液透析的有效性,必须要保证良好的血管通路。为了能降低血管通路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必须事先做好预防工作,把控细节,通过持续性质量管理,强化血管通路,从而获得更高的护理效果[1]。本文主要分析强化血管通路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有效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截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80例,样本需接受对比分析,首先经双盲法分组,不同组别需应用不同护理方法,分别为强化血管通路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介于20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41.46±3.04)歲。参照组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介于20岁到66岁之间,平均年龄(41.02±3.42)岁。经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为P>0.05,说明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入院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予以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包括用药指导、血管通路护理方法、饮食禁忌等。

实验组患者应用强化血管通路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1)围术期护理:术前需要将血管通路重要性以及手术方式告知患者,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嘱患者保护血管,造瘘侧手臂不能开展静脉穿刺,保持皮肤干燥、整洁,避免出现损坏,预防术后感染;术中护理人员合理选择相应血管进行穿刺,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后要加强穿刺部位检查工作,是否出现渗血、渗液等,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该要适当予以相应处理措施予以处理;术后一周应该要保持手术侧肢体清洁,嘱患者不要随意去除敷料,一旦有异常现象需要立即报告给医生。(2)透析期护理:穿刺前需检查造瘘管是否红肿等,如有红肿症状可湿敷硫酸镁;透析期间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情况,一旦发生渗血、渗液等情况应该要尽快进行处理;透析结束之后可使用创可贴覆盖针眼处,对穿刺处进行压迫2~4小时,静脉穿刺处则按压15min左右即可。(3)并发症护理: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该要注意低血压、低血糖、局部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护理工作,一旦患者发生低血压应该要及时关注生理盐水,减缓血流量,遵医嘱进行血液透析;为了避免发生局部感染等情况,术后要及时对局部进行换药,避免置管处出现感染、血栓形成等情况,并保持血管通路通畅,预防堵塞;注重患者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日常清理会阴部。

1.3研究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凝血指标(aPPT、PT、Fbg)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血管闭塞、感染、血栓、动脉瘤)。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输入SPSS21.0分析,计量数据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患者的凝血指标

相比于参照组患者的aPPT、PT,实验组明显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Fbg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低,P<0.05,见表1。

2.2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比于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明显较低,P<0.05,见表2。

3讨论

血液透析能应用于维持生命及挽救生命的治疗当中,这一治疗方法涉及到多种环节。在患者血液透析期间,病情会随着治疗、身体素质等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为了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需要予以护理干预,保证血管通路通畅度[2]。另外,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患者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影响到患者治疗进程,必须要制定个性化、合理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3]。从结果上看:实验组患者的aPPT、PT比参照组高,Fbg、并发症发生率比参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强化血管通路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安斌. 探究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 心理月刊,2021,16(03):56-57.

[2]张丽,邱建霞. 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 透析与人工器官,2020,31(02):75-77.

[3]胡雪芳,蔡淑宜,刘玉妹. 强化血管通路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7(04):133-134+137.

猜你喜欢

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效果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作用
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s-CRP、IL-6和ADPN水平的影响
全程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伸到居家护理的应用研究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