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2021-11-25赵海芳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丁苯酞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

赵海芳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CI)患者应用丁苯酞+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8例急性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与试验组(采用丁苯酞+依达拉奉治疗),每组各19例,所有患者均于2019.5-2021.5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肢体功能运动量表(FMA)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在两组血清脂肪因子(脂联素、趋化素)对比中,试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满意度(94.74%)高于参照组(68.42%),P<0.05。结论 急性CI患者应用丁苯酞+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血清脂肪因子,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运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丁苯酞;血清脂肪因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在临床中主要指脑部供血发生突然中断,进而导致脑组织缺氧性损伤或缺血的一种疾病[1]。目前临床一般对急性CI患者多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该药物属于一种自由基清除剂,能够有效改善梗死周围局部脑血流量,阻止脑水肿和脑梗死进展,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具有血栓溶解效果强,选择性高的优势,能够快速疏通闭塞血管,促进脑部供血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脑部受损程度。但依达拉奉在治疗同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在出血风险。而丁苯酞能够有效作用于各个脑缺血病理缓解,帮助患者改善缺血耐受程度,建立侧支循环,对周围血液微循环梗死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能够有效保护脑神经细胞。故此,本文旨在对急性CI患者应用丁苯酞+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2019.5-2021.5我院接收的38例急性CI患者,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19例,其中参照组男女各10、9例,年龄50-75岁,平均(68.18±1.26)岁,病程1-9d,平均(5.18±0.11)d;试验组男女各11、8例,年龄50-75岁,平均(68.15±1.45)岁,病程1-9d,平均(5.15±0.12)d。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年龄均≤50岁;(2)患者经核共振血管成像及头颅CT检查确诊为CI[2];(3)存在失语、偏瘫、认知障碍、病情无进展者。

剔除标准:(1)合并颅内静脉血栓及脑出血者:(2)存在肺内感染、心脏病以及肝肾功能异常者;(3)以往有过神经功能损伤疾病或无法配合治疗者;(4)双侧肢体均已瘫痪。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颅内降压、吸氧和补液等基础治疗。

参照组则静脉滴注由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依达拉奉注射液(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70051;规格:15mg/支),30mg/次,2次/d,将该药物稀释与適量生理盐水中,在30名内滴完。

试验组额外口服由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丁苯酞软胶囊(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g/粒),0.2g/次,3次/d。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肢体功能运动量表(Fugl-Meyer,FMA)[3]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4]。其中FMA总分均为一百分,评分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ADL总分为一百分,患者日常生活中不需要依赖他人,可自理:100分;患者生活能力存在轻度功能障碍,但基本操作可以自理:<60分;患者存在中度障碍,日常生活需要帮助:60-41分;患者存在重度障碍,明显需要依赖他人:40-21分;完全障碍,日常生活中需要完全依赖他人:<20分。评分与护理效果呈负相关。

(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脂肪因子(脂联素、趋化素)。

(3)根据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判两组治疗总满意度,满分:100分,满意:≥90分;一般满意:70-89分;不满意:≤69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FMA与ADL评分

治疗前,两组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血清脂肪因子

治疗前,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脂肪因子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见表2。

2.3治疗满意度

试验组治疗满意度(94.74%)高于参照组(68.42%),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CI在临床中属于一种病情较为危重的疾病,患者脑组织在发生缺氧性坏死或缺血症状后,能够明显减少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合成,导致脑细胞出现大量凋亡,可致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此外,急性CI患者病理过程与其他疾病相比较为复杂,能量耗竭、钙超载、神经元凋亡、炎症反应等均能够导致脑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5]。CI患者在发病时,机体炎症细胞会随着病情发展大量产生,进而加重病情,因此,对于CI患者发病时,应当积极控制其损伤进展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

有学者研究发现[6],依达拉奉能显著改善急性CI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依达拉奉是一种较强的抗氧化剂和羟自由基清除剂,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并且对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进行抑制,减轻脑水肿,稳定脑细胞,能防止氧化性细胞损害,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减少缺血半暗带的面积,发挥抗缺血作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FMA与ADL评分、治疗满意度高于参照组,血清脂肪因子(脂联素、趋化素)均优于参照组,P<0.05。由此可得知,将丁苯酞+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CI患者,不仅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还能够有效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血清脂肪因子(脂联素、趋化素)水平,为病情恢复奠定基础。本文所纳入的丁苯酞软胶囊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分子量小、起效快等优势,在服用药物后,可在1.25h内将药效充分发挥,可通过血脑屏障,直达病灶深处。与此同时,丁苯酞软胶囊能够将动脉血管管径加以修复,确保血管结构完整,调整机体微血管数量,促进脑部血流恢复,帮助患者改善局部缺血现象,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急性CI患者应用丁苯酞+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够促进其肢体恢复,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脂联素与趋化素水平,提升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值得运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宝荣,陈伟亮,许尊创.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21,32(12):1537-1540.

[2]杨东娜,张涤,于佳佳.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3):477-480.

[3]徐海霞,胡灵芝.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急性期老年患者的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1,31(16):94-98.

[4]吴蓉,王晓莉,刘才英,等.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 中国药业,2020,29(16):82-84.

[5]王红娥,董蕾.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20,27(7):868-871.

[6]藏君.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2019,14(5):715-718.

猜你喜欢

丁苯酞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