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1-11-25郑祥喜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德育校园历史

郑祥喜

摘 要:在我国教育部制定的“马克思主义工程教学大纲”中,对教育体制改革下学生全方位素质的要求越发严格。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再仅限于专业成绩,而是从全方面进行打分。社会的发展需求决定了学校的教学理念要随之转变,在培养学生时不应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要格外注重学生的德育。德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以及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随着学生学习科目的不同,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科目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从科目教学向学生渗透正确的德育观念。

关键词:初中历史 德育渗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6.048

中国教育要随着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尤其在德育方面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每一所学校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先树人后成才,德育关系到每一位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改革意识是先进的、科学的,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需要学校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漏洞,完善德育教学计划。本文主要讲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德育观念

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不仅仅是专业成绩优异的人,还是在思想道德方面有一定建树的人。德育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与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渗透,可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缺少文化课程的教育但万万不可缺少德育。倘若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德育作为引导,会使学生误入歧途甚至危害社会。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原因

首先,校园欺凌给被害者心灵以及身体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当人们面对校园欺凌案件时,首先归因于学校监管不力,从而导致个别学生肆无忌惮地伤害其他学生。随着校园欺凌案件的发生,国家以及政府在最短时间内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政策,通过法律的威严性遏制校园欺凌案件的发生。在法律的高压管控下,校园欺凌案件的悲剧却还在上演。这样的现象不得不使国家以及家长深思,在法律的严格管控下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国家以及学校应把问题的目光集中在施暴者的身上,施暴者作为一名还未接触社会的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使他对其他学生进行施暴。从问题的根本上看,造成校园欺凌的主要凶手既不是施暴者也不是学校,而是落后的教学方式无法对学生进行德育。德育在教学过程中将会对学生的心理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是非观念,以及当自己心理出现问题时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而不是将自身的痛苦延伸到别的同学身上。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无法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大多数家长以及教师都过分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

其次,新式教学要求与实际教学难以融合。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无论到何时都会被大家所重视。随着校园矛盾日渐突出,教育部结合现阶段突出的问题进行改革创新,试图减少校园中的矛盾。为避免校园欺凌、学生偷盗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教育部将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自身所讲授的科目融合德育观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随着德育进课堂的深入,学生以及学校通过试课的方式发现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际的教学模式并不相符,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排斥。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德育意识不强

部分教师的思维模式较为固化,他们大多简单认为教师就是传授知识,除讲解课本上本来的内容之外,添加的内容并不多,在德育内容方面的延伸更是少之又少。教师们在讲授历史知识时更加偏重讲授课业知识来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但是忽视了从长远角度看德育对一个学生的影响。

例如,在历史课上时,教师讲述甲午战争时大多会从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爆发的主客观原因、吸取的经验教训等内容讲起,但是会忽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将历史课本想要实现的、让学生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教学目标有效完成。教师无法带领学生充分认识历史是如何发展的,没有从根本上对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出总结,不利于学生探寻事物的本质。所以在初中教学阶段,教师大多会将课程完成进度摆在第一位,对学生的德育不够深刻。

2.现行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德育有负面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根据学生们的理解程度查漏补缺,制定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但是从现阶段运行的评价机制来看,中国现行的制度大多偏好通过考试的手段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并没有一个可行的教学机制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只能通过客观的分数来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反复的考试也会引起学生负面情绪。学生对考试以及考试的分数尤为敏感,在考试前夕,学生会面临很大的考试压力,而考卷的题目也仅仅是检查学生对固定的历史时间、人物的记忆程度和对历史事件的刻板理解。

四、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1.提高學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自觉地接受知识,从而方便教师在开展基础教学工作之上对学生的德育进行培养。由于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知识点较为分散,碎片化程度高,所以学生不仅需要教师在课上讲授知识之外,他们自己还要课下复习并着重记忆相关知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强大的兴趣作为支撑很难自发地对知识进行复习、消化。但是,学生如果没有完全掌握知识内容,就没有办法掌握历史知识的重大节点和历史教训,从而降低德育效率。

2.充分利用历史人物形象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他们树立一个人物形象更容易让学生有效学习历史知识。因为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外,通过一些人物和事件来连接历史更容易让学生完整地记忆,也更容易让学生学习到历史人物身上的品格,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例如,在讲述古代文化发展时,可以通过仓颉造字作为导入,以时间为线索讲述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通过学习古今文人墨客的事迹,完整清楚地向学生表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成长离不开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做出对比,为学生们列举放弃学习的负面人物形象,通过正反人物的对比,加深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正确判断。最终通过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育模式

初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教师单一地讲授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意义等内容,无法达到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期望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转为消极性,最终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失去了自身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多管齐下,为学生们搭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脉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从而优化历史教学中德育偏航的问题。

综上所述,对初中学生要做好德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复杂繁重的课业学习中变得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从而达到社会对人才德才兼备的要求。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学科作为可以给人以启示的学科,要肩负起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责任。但是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德育的融合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所以需要初中历史教师以身作则,积极投入到历史学习之中,并且建立检查机制,有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规划教学强度。同时,历史教师应当潜移默化地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投入历史学习中,实现历史教育的德育作用。

参考文献:

李笑笑《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初探》,《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德育校园历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