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初中毕业班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味”课堂
2021-11-25陆亮
陆亮
[摘要] 新时代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说教显然收效甚微。在初中毕业班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能在立德树人、五育融合过程中激发学生活力和自主成长。本文以一节全区心理展示课“和挫折握手”为例,提出了如何打造初中毕业班心理健康教育“三味”课堂的三点策略:贴近学生实际,上出“人情味”;运用团体辅导,上出“心理味”;激发心理潜能,上出“健康味”。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课;挫折;育人;团体辅导;三味课堂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社会上报道的青少年极端事件屡见不鲜,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据调查显示,36.1%的城市青少年存在抑郁,12.8%存在自杀意念。尤其是处在初三这个关键时期的孩子,站在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上,会面临许多挑战:考试成绩的不如意、父母的责骂与老师的批评、同学与朋友之间的不愉快……孩子正面临着中考,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一旦遭受到失败的打击,有些人就会迷失方向,一蹶不振,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但如果有强大的内心,能正视这些问题,则会越挫越勇,敢于挑战,能在中考中取得佳绩,考上理想的高中。
笔者任教化学学科,常年在初三中途接班,目前已参加了南京市心理咨询员和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技术。在近几年的带班过程中,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和九年级的心理教材,结合新接手班级的具体学情,开设了初三一整年的系列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能促使初三学生加深对自我的理解和心理问题风险的认识,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学会应对,能有效预防现实心理问题的发生,增强学生对抗困境与挫折的心理韧性。同时,运用一定的心理辅导技术与方法,将学生隐匿性的问题以文学或艺术的方式进行呈现,有助于老师及早发现学生中不被了解的心理问题。最后,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以活动为媒介,推动学生心理体验的发生,并向问题应对与品质发展的方向转化。本文以一节全区展示的心理公开课“和挫折握手”为例,谈谈如何在初中毕业班上好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
二、案例描述
环节一 触动我心
【画一画】每个人都遭遇过大大小小的挫折,请以横坐标为时间轴、纵坐标为影响程度轴,在坐标轴上用点标注你生命中经历过的印象深刻的挫折事件并将这些点连起来。
【相互分享】回忆一下,这些事件当时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回看这些事件,你现在的感觉是什么?这些大大小小的挫折,不管当时你是什么感受,现在你都过来了,看看这条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的挫折线,你有何感受?
【形成认知】挫折是一个人在实现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阻碍,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内心剧烈冲突时的痛苦状态。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
【团体辅导】“破茧成蝶”游戏
活动形式:6-8人为一组,围成圈。
活动过程:
1.宣布活动规则
“蹲着”代表毛毛虫,“站着”代表蝶蛹,“离席”代表蝴蝶。所有学生刚开始都蹲下为毛毛虫,然后找同为毛毛虫的成员用猜拳的形式决胜负,赢了的便成长为蝶蛹,输了的仍然是毛毛虫。站着的蝶蛹找蝶蛹猜拳,赢了的破茧成为蝴蝶离席,输了的蝶蛹又变回毛毛虫,重新找另外的毛毛虫继续猜拳。如此反复,直到结束。
2.开始第一遍游戏
3.开始第二遍游戏
第二遍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做游戏:你在活动中做了什么?对自己的发现是什么?感受到什么?联想到什么?对自己的未来有影响吗?有的话是什么?
4.分享活动感受
游戏结束后请每人用2分钟时间在小组内分享个人活动感受,并选出一名学生做代表发言。可分享方向:游戏中有输有赢,让学生们联想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回想自己一步步的成长经历,感受如何?每一次成长给你带来了什么?(对未来增添自信)这个成长的背后有什么?(正确看待挫折)有一直赢的吗?有秘诀吗?(没有秘诀,都必须经历拼搏)输的时候感受如何,后来又赢了,又是怎样的感受?(生活中的起伏为正常现象等)可以提问最后的毛毛虫同学:活动的感受是什么?当别人都向上一阶段成长,自己还在原地,会自卑、焦虑吗?如果放弃不玩了,干脆做一只毛毛虫会怎样?(可以引导学生要有不放弃的精神,或改变认知)
最后总结分享。分享中关注学生情绪表达:如果学生表达了负向感受,一定要感谢他的真诚分享,并以此为榜样引导其他学生充分表达自我负面情绪;如果学生的分享为正向表达,一定要求全体学生为之鼓掌。
环节二 心灵课堂
1.与挫折对话
【选一选】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遭遇挫折时,自己常会有的情绪反应有哪些?请在方框里打“√”,如选其他请补充。
沮丧□ 失望□ 难过□ 焦虑□ 愤怒□ 生气□
悲伤□ 痛苦□ 抱怨□ 自责□ 郁闷□ 烦躁□
其他: 。
【选一选】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遭遇挫折时,自己会有哪些想法?请在方框里打“√”,如选其他请补充。
□我太倒霉了,為什么每次失败的都是我。
□我太笨了,总是不如别人。
□我很羡慕那些事事顺心的人。
□别人一定看不起我。
□其他: 。
人们在遭遇挫折时会有一些想法或自我对话,这些是对挫折的解释或归因,会影响我们的挫折体验,我们要对自己的这些想法保持觉知。
【知识拓展】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不稳定 稳定
内部 努力 能力
外部 运气 任务难度
【议一议】从归因理论的角度,以某一个挫折事件(初三期中考试,某一门失利)为例。
外部原因:试卷太难;运气不好;考试的文具出问题了等。内部原因:能力不足;答题不规范;心理素质差;审题不仔细;没有合理安排时间;突然身体不舒服等。
以上列举的原因中,哪些是我们可以改变的:答题不规范;心理素质差;审题不仔细;没有合理安排时间;考试的文具出问题了。对此,我们应有的态度:努力改变。
哪些是我们不能改变的:运气不好;试卷太难;能力不足;突然身体不舒服。对此,我们应有的态度:包容和接纳。
【形成认知】遭受挫折时,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表现。要及时冷静下来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对于难以改变的因素,我们应该选择包容和接纳,对于可以改变的因素,我们选择迎接和挑战,努力完善自我,最终战胜挫折。
2.挫折AB面
【提出问题】你觉得挫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交流分享】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一般有上表所示几种情况。
【追问】如何将挫折带来的消极影响转化为积极影响?
【交流分享】这时候,要抱着一颗宽容和接纳的心去看自己画的挫折曲线,回忆那一段段往事,分享彼此现在的感受。自身要能接受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在情绪低沉的时候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在低沉的状态时想象一年后的自己会如何看待今天的自己。
【形成认知】既然有些挫折无法改变和避免,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在困境中砥砺前行,在失败中坚强成长,坦然面对挫折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放下自责和懊悔,不要让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来打击和伤害我们自己,变消极为积极。
【再玩团体辅导游戏】第三次玩“破茧成蝶”游戏,交流不一样的感受。
环节三 心路指南
【提出问题】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若遇不到岛屿、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我们有哪些应对挫折的方法呢?
【七嘴八舌】向家长求助;跟好朋友商量;自己分析原因;降低目标;宣泄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调整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改变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冷静下来,制订行动方案;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等等。
除了以上常用的方法以外,也可以采取下面的步骤应对挫折。
1.明确导致挫折的原因
挫折往往是由特定压力事件导致的。我们应当确定压力事件是高强度低频率还是中等强度高频率。高强度低频率的压力事件很好确认,如父母重病、父母离异、考试失败等。中等强度高频率的压力问题不容易觉察,如人长期处于某种学业或工作压力下会变得麻木。
2.针对原因制订行动方案
例如,由于自己的误解和同学发生矛盾,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化解。我们可以主动向当事人道歉,说明情况,或请同学帮助转达歉意与和好的意愿。
3.衡量行动方案
从已有的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的方案。首先,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是否会遇到阻力和困难,应该如何处理;其次,应该考虑到每一种方案的风险和代价,会产生的消极后果;最后,考虑自己的价值抉择。可以试着问自己:“对我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我最看重哪一个结果?”
4.灵活机动地实施行动方案
在压力情境下,有时问题比较复杂,有些情况不是完全由自己控制的,如人際关系问题、受到意外侵犯等,这时需要我们灵活机动处理。当然,有些压力事件是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得到解决的,如考试焦虑等。
【形成认知】挫折和困境,就像风雨一般,都是我们生命中必须经历的。虽然挫折会让我们暂时失去信心,但也正是它让我们懂得生活的五味杂陈。当挫折来临时,我们应当学会积极应对,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让自己在挫折中成长。
环节四 心动行动
坚持将自己一个月内遇到的挫折记录下来,并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自己的解决办法,做一个月末总结,看看自己都遇到了哪些挫折,又是怎么解决的,最后的效果如何,哪些地方做得很棒,哪些地方有待改善,解决了这些挫折让自己获得了什么等。
我的挫折记录
时间: 。
遇到的挫折 解决办法
月末总结: 。
三、案例反思
1.贴近学生实际,上出“人情味”
班主任是离学生最近的人,也最了解班级的情况。班主任依据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设计出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必然是有人情味的。本课例是挫折教育,是初三学生面临最多的心理挑战,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后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在中途接班的6届学生中,依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具体问题和特点,设计和开展了20余节的初三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覆盖自我、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生活与社会适应、生涯与生命六个领域。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主题必然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师生、生生间坦诚相待,分享交流中处处流露着真情实感。
2.运用团体辅导,上出“心理味”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这些心理辅导技巧与方法的运用是上出“心理味”的重要保障。作为班主任,笔者设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使用最多的是团体辅导,这样能自然地引导与推动班级所有学生真实表达、反馈并深刻体验。本课例中,“破茧成蝶”这一团体辅导的游戏,前后呼应,出现了三次,同学们玩了三轮,大家分享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在同伴的互助和师生的共享中,将挫折教育从游戏中引申到了生活中,在玩乐中体悟、升华。
3.激发心理潜能,上出“健康味”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成效应该落实在学生能将心理健康的原理与技术迁移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激发心理潜能。心理健康教育课首先应该有预防功能,它能促使学生深度剖析自己和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在初三高压学习生活中,能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增强抗压能力;其次,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具有筛查功能,通过心理辅导的技巧与方法,能将学生隐匿的问题暴露出来,及早进行干预,起到心理筛查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发展功能,通过多元化的体验活动和心理辅导,推动学生心理体验的发生,为班级全面育人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林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价标准探析——基于南京市心理优质课评选的实践探索[J]. 江苏教育,20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