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大概念组织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

2021-11-25李珍罗月旺

化学教与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复习课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李珍 罗月旺

摘要:运用大概念组织单元复习课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阐述了对学科大概念的理解,说明了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依据课程内容、认识思路、学科本质来提炼大概念以及以大概念为统领进行逆向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叙述运用大概念组织单元复习课教学的操作要求、特点和注意事项;并以课程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为例加以分析

关键词:学科大概念;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8-0060-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 1008-0546.2021.08.016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重视以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大概念并非指某一知识的具体概念,而是指具体知识背后的更为本质、更为核心的思想或看法,它是对概念间关系的抽象表述,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以及事物间的内在关系及规律的高度概括[1]。然而,从课堂观察来看,许多教师在复习课教学巾,学生的学习往往停留在以具体知识获得为核心的浅层学习层面,忽视了知识背后体现学科本质、反映学科认识思路、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深层学科大概念的建构,从而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路不清、能力不足。为此,探索在复习课巾运用大概念进行组织教学,以期为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路径和参考。

一、学科大概念的凝炼及建构

在学科构成中大观念可代表学科核心概念,大观念的理解及其在应用大观念解决问题上的表现,体现了学科课程目标的要求[2l。所以,运用学科大概念组织复习课教学,教师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提炼学科大概念?二是如何对学科大概念进行教学转化?

刘徽总结了大概念提取的八条路径[3],笔者查阅相关文献。不难发现,学者们立足于方向和要点来阐述大概念的提取路径,这些论述对运用大概念进行组织教学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因其抽象概括程度高而缺失可操作性。课程标准是指导学科教学的基本纲领性义件,大概念的提取理应参照课程标准。因此,根据初中化学课程要求建构学科大概念的提取路径,并从中获得更有普遍意义和迁移价值的大概念是可行的。

大概念视角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三个关键步骤,即目标设计、评价设计和过程设计[4],即逆向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科大概念的内涵、学科大概念视角下教学设计的关键步骤及初中化学课程要求,建构学科大概念的凝炼路径和大概念导向的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为一线教师提供在实践中可以践行的基本要领和操作案例。图l所示的教学设计流程经历了两个阶段:阶段一是自下往上的学科大概念的凝练过程,在深刻理解学科本质的基础上,首先梳理课程内容的内在关系,明晰基于事实的概念及其认识功能;其次是基于概念的认识发展逻辑,抽取基本概念;接着是建构基本概念之间的认识思路,提炼核心概念,形成基本认识;最后是基于学科本质理解凝练应当深入持久理解的大概念。阶段二是自上往下的大概念建构过程,借鉴逆向设计理念,围绕大概念的逻辑基本问题进行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学过程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学、教、评”的一体化,强调大概念的建构是依据事实和过程获得的。这一教学设计流程将主题、内容、概念相联系,知识结构与认识结构相融合,促进学生形成深层次的概念性理解,有利于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化学问题时进行迁移。

二、践行大概念统领下的教学设计

大概念统领下的教学设计需要思考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将大概念转化为逻辑性基本问题;二是如何基于基本问题进行逆向教学设计。现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复习课为例,呈现基于图l所示的大概念导向的教学设计流程开展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大概念的提炼

大概念主要还是来自内容标准[5]。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而且宏观、微观、符号相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独特思维方式,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发展规律。因此,立足于学科本质和教材的事实性知识来分析、梳理“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内容的内在关联。从“宏观一微观一符号”“定性一定量”视角分析概念功能(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厘清概念结构,提炼出物质、元素、微粒(分子、原子)、符号四个基本概念,其认识结构关系如图2所示,并在深刻理解学科本质的基础上提炼核心概念。最后,基于对物质组成的学科理解凝炼出“物质的组成是有规律、有价值的”这一统摄性大概念(如图3)。这就是凝炼课程主题内容大概念的思维路径。

2.大概念统领下的逻辑性基本问题

逻辑性基本问题能引发学生在不断质询和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促进理解性学习的发生。所以,大概念的內隐性和抽象性使得其理解性学习要与基本问题建立联系,即基本问题要与大概念相匹配,指向和突出大概念,确保基本问题能引发与大概念相关的持续思考,不断激活学生的具体经验,促进认识逐渐向大概念方向发展。基于图2和图3巾核心概念的理解,物质组成的基本问题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有序地认识物质的组成;二是从组成角度认识物质。具体包括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是怎样组成的、是怎样表征组成的、怎样有序地认识物质的组成,依据组成怎样将物质分类、怎样解释物质的性质或现象等基本问题。这些逻辑性基本问题引发学生进阶性的思考和学习,促进学生形成“物质的组成是有规律、有价值的”这一大概念。

3.指向大概念的逆向教学设计

(1)设计教学目标——外显大概念

设计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清晰地表述希望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做什么。所以,教学目标设计要在大概念的统领下,基于对课程要求和学生经验的理解,从基本问题出发,清晰描述在事实性层面上的“知道”,在认识视角层面上的“理解”,在认识思路层面上的“能做”。这三个维度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作用的。“知道”的内容是重要的,但也是实现意义“理解”的工具,并且这种“理解”将成为学生迁移“能做”相关事例的思路与方法。

为此,“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的复习目标确定为以“物质的组成是有规律、有价值的”这一大概念为统领,围绕基本问题的逻辑线索,重在培育学生具有化学学科特征的认识物质组成的稳固的、有序的思维方式,形成对物质组成的宏观、微观、符号、定性、定量及其相互间关系的认识。从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一是“知道”,即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微粒是有结构的;元素的化合价是体现不同元素原子组合的数目比值;元素、微粒、物质可以用相应的符号表示。二是“理解”,即理解物质、元素、微粒、符号之间的关系,形成从宏观、微粒、符号、定性、定量视角及其相互关系来认识物质组成的思维方式,建构物质的组成是有规律的认识。三是“能做”,即能够依据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运用组成解释物质的性质、现象,能够运用“宏微符”联系、转化思维去认识陌生物质的组成并解决生活巾的相关实际问题,形成有序地认识物质的组成是有价值的观点。

(2)设计教学评价——评价大概念

关于理解的理论认为,在实际情境中的解决问题是激发和评估持久性理解的恰当手段。所以,表现性任务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持久理解、学习迁移的恰当证据。本单元教学评价确定为:(l)通过解读液标签,能够说出84消毒液的成分,并结合已有认识知道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NaClO),诊断学生对学科研究对象和构性关系的认知水平;(2)通过认识次氯酸钠(NaC-lO)的组成,诊断学生对元素、元素化合价、分子、分子结构、原子、原子结构、离子、离子结构、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等知识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角度;(3)通过尝试画出物质、分子、原子、元素、元素符号、化学式之间的关系图,诊断学生的知识结构化水平;(4)通过有序地认识次氯酸钠( NaClO)的组成,诊断学生对物质组成的宏微符联系及转化的认识水平,以及“物质的组成是有规律的”认识水平;(5)通过回顾物质的分类,判断84消毒液的类属,诊断学生对物质分类的认识水平;(6)通过分析氯酸钠(NaClO)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理由;思考居家消毒时,不能随意改变消毒液稀释比例的原因,诊断学生对“组成决定性质”的认识水平。

(3)设计教学过程——内化大概念

无论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都“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巾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培育起来的”[6]。所以,运用学科大概念组织教学不能把大概念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站在大概念的高度上,依据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已有认识,并遵循逻辑性基本問题来设计驱动性问题线索和教学活动,学生在问题探究巾落实大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设计如表l所示。

三、结语

大概念是课程要求的概括性体现,如图1和图3所示,运用大概念组织复习课教学是以大观念为内核,向上是将教材内容、课程内容、认识发展集中到大概念上来;向下是将大概念的理解转化为逻辑性基本问题,并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相呼应,促进学生在探索基本问题过程中,深刻地理解大概念并加以迁移运用。在大概念的提炼过程中,要梳理教材内容、课程内容、概念功能、认识发展线索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要思考凝练的大概念是否具有中心性、统摄性、迁移性和学科本质性等特征;在大概念的教学转化过程中,基本问题贯穿大概念教学始终,要注意基本问题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之间的一致性,特别是要注意基本问题与大概念相对应。

参考文献

[l]何彩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大概念单元教学探讨[J].化学教学,2019( 11):44-48

[2][5]邵朝友,崔允部.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设计:大观念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7(6):11-19

[3][4]刘徽.“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构型——兼论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J].教育研究,2020(6):64-77

[6]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本文系福建省罗月旺名师工作室研修成果,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指向化学思维的初中化学知识结构化教学实践研究”(编号FJJKXBl9-380)的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复习课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