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密码”工作坊的美育创新实践与探索
2021-11-25叶国洪
[摘要] “颜色密码”美育工作坊旨在通过丰富和拓展美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引导孩子自觉自主参与实践体验。在此基础上,唤醒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欣赏和享受艺术与生活之美,培育乐于通过劳动实现创造、怀抱感恩之心参与社会实践等美德,最终实现核心美育素养的渗透与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关键词] 颜色密码;自觉自主;美育
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我们提出“颜色密码”美育工作坊的拓展性研究,就是引导孩子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唤醒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通过劳动实现创造,欣赏和享受艺术与生活之美,怀抱感恩之心参与社会实践,回报和奉献社会,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现代小公民。
一、“颜色密码”美育创新实践的课程设计
“天然草木染”是“颜色密码”美术教学工作坊的主要研究领域,分“天然草木扎染”和“天然草木敲拓染”。什么样的颜色可以用哪些植物的部分,用什么方法来提取,就像一串有待揭示的“密码”,故美其名曰“颜色密码”。
1.“颜色密码”美术教学课程设计
“天然草木染”是一种利用天然的植物根、茎、叶、皮、果壳等原材料,经过煮、榨、捣、拓等方法,将植物中的色素提取出来制成染液,给纺织品染色并绘画的技术,也可直接将植物的茎、叶、花等部分进行敲打拓染,从而制作出自然天成的佳作。除了“天然草木染”外,“颜色密码”美术教学工作坊还涉及天然矿物颜料的探究(见表1)。
该课程的立足点在课堂,无论是对原料的认识、提炼,还是作品的创作,仅限于单纯的美术教学,美育的内容、途径、方法显得较为单一,许多美育的功能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
2.“颜色密码”美术教学课程的再认识
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提倡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融合校本课程,树立大教育、大学科思想,关注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综合育人实践。“颜色密码”美术教学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发明创造的文明成果。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气势恢宏的敦煌壁画、造型各异的唐三彩等中华文明,都有“颜色密码”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3.“颜色密码”美育创新实践课程的构思与设计
基于以上的理解与认识,我们从美育创新实践的层面,对“颜色密码”美术课程进行了拓展性再设计。
(1)课程构思
课程构思将课程实施的过程分为走进自然、参加劳动、美化生活、创造艺术四个环形步骤,每个步骤的实施内容不是单列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彼此影响的。每个步骤的体验实践都有明确的核心素养培养指向,使教育目标更加明确。
(2)綜合性学科教学体系的架构
多学科整体推进“颜色密码”创新美育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的1-2门学科中的2-3项内容参与实践,既面向全体,又充分考虑个性特长,凸显了拓展性课程的自主选择性。在“颜色密码”的教学内容上,无论是“草木染”、敲拓染,还是矿物颜料绘画,其对原材料的认识、采集与提取都具有丰富的研究内涵,课程实施的途径与评价也具有多样性,值得我们依据各学科教学特点,整合各学科教学优势,开展综合美育创新实践研究(见表2)。
二、基于“颜色密码”的美育创新实践
1.创建“颜色密码”实践基地,让探究活动落在实处
“颜色密码”并不神秘,就像发明创造就在身边一样。破解这种神秘感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进而才会想得到。我们把“颜色密码”的元素融入校园绿化种植之中,开辟了“颜色密码”百草园,播上紫云英等染草的种子,挖来艾草加以培植;在南面围墙的花坛里种上藤本染色植物,任它爬满墙面,营造出“处处有染草、季季有花香”的“颜色密码”特色校园。
2.线上线下结合,无限拓展工作坊的工作面
学校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便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设公众号,将“颜色密码”探究内容制作成短视频发送给家长,让学生和家长在家里共同完成作品,并将制作心得、图片、视频发到群里,大家共同研讨并分享。孩子与家长一道探究“颜色密码”的过程,使家校合作更加紧密,学生与家长的亲情也愈发增强。这种模式,解决了学校工作室空间有限的难题,让“颜色密码”工作室得到无限的“扩张”,一个个家庭都成为各具特色的“颜色密码”工作室,满足了每一位孩子的探究欲望。
3.多学科并举,实现探究活动的自主性选择
学校每学年举办一届“颜色密码”文化节活动,在此期间,围绕同一个主题,美术、科学、语文、综合实践等学科,各自发挥其学科特点,纷纷向学生展示体验菜单。喜爱语文的可以写观察日记;喜欢科学的可以研究和种植植物;喜欢综合实践的可以假日小队的形式,小组合作完成线路设计和推荐,参加“小小志愿者”公益活动……孩子带动家长一道参与,满足了不同兴趣爱好的需求,每一个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也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浓浓亲情。
4.多元评价,多层次满足学生的价值需求
“颜色密码”的创新实践,开启了评价的多元化。有集体展示式的评价,也有个人才艺的评价;有学校层面的评价,也有家长参与的评价;有学科层面的评价,也有社会实践的评价;有自我评价,也有同伴评价……这种评价有肯定的、有激励的;有赞赏的、有批评的;有全员参与的、有小组合作的。这种评价,在比较中找差距,在竞争中寻原因,无论是对班集体建设,还是对个人成长,都起到互学互鉴的作用,最终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三、“颜色密码”美育创新实践的成果
1.创造了让孩子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多重机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颜色密码”的实践,让家长们饶有兴趣地带领孩子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孩子们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风景。在寻找和收集天然染料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真舍不得折断眼前的那株南烛,虽然它会帮我实现做乌米饭的愿望,但不知道我的‘暴行是否会影响它来年的生长,我心有不忍……
校门口公园里的落叶,花店门口被遗弃的玫瑰花,都成了孩子们抢手的宝贝。他们会选择造型好看、汁水饱滿、容易上色的枝叶和花朵,用敲拓的形式将它们永远留在纸、布等材料上,说这是再现“活着的美”。
2.拓展和丰富了劳动的内涵,让孩子们乐于劳动、勤于劳动
“颜色密码”的探究过程就是劳动的过程。除了在自然界中采集原料,还可以收集家中平时丢弃的果壳、果皮,如洋葱皮、菱角壳、丝瓜皮、火龙果皮、紫葡萄皮等,收集后晒干再分类、整理、保管,这也是一项劳动。劳动培养了孩子们坚韧、自信的品质。暑假里,贵州锦屏的30多位小伙伴来到学校体验“颜色密码”探究课程,整整一个上午,我们的孩子手把手示范、指导、讲解,没有一个嫌脏叫苦。
3.发现和找到了美化生活的途径与方法,让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
生活处处有艺术,“颜色密码”让学生感到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孩子们会将自己制作的扎染作品装点教室、走廊和家里的小书房、卧室等;会穿上自己染制的文化衫,围上各色丝巾,带上五彩缤纷各式图案的手提包来校展示;会挂上自己亲手设计,并用天然染料绘上各种个性图案的陶笛去上音乐课;毕业时还会将自己亲手绘制的、承载友谊的精美小书签赠送同学。在各类活动中,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艺术,更学会了懂生活、知感恩、有担当。
4.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激发了孩子们发现美、创造美的热情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个在浓郁艺术氛围中熏染成长的孩子,内化的是美丽的心灵,外显的是美好的行为。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的展演现场,孩子们的作品求购、求藏者络绎不绝。他们将自己创作的艺术珍品拿去义卖,将义卖所得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体现出浓浓的奉献与助人精神。
都说育人无痕,但基于“颜色密码”的美育创新实践,把“美”绽放得有形有痕,美在自然、美在劳动、美在生活、美在艺术,美在浸润其中的成长。爱自然,润热爱生活之德;爱生活,润劳动之徳;爱劳动,润奉献之徳。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俞寅琳.探求推进中小学美育“路线图”[N].浙江教育报,2019-1-9(03).
叶国洪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