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高频电圈套器套切术应用于2~4 cm巨大息肉的效果比较

2021-11-25田丽吴宗峰田甜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圈套消化道息肉

田丽,吴宗峰,田甜

(南阳市中心医院 内镜诊疗部,河南 南阳 473000)

消化道息肉临床较常见,是一种癌前病变。在息肉不断增大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越来越高的恶性病变[1]。同时,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消化道息肉检出率不断增加。目前关于2~4 cm巨大息肉是消化道息肉中较常见的一种,需要外科手术进行治疗[2]。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可适用于不同大小和形态的息肉,相较传统方法而言能彻底切除息肉,降低术中出血量。高频电圈套器套切术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完整切除率高的优势[3],逐渐被临床接受。本文对比分析了ESD与高频电圈套器套切术治疗2~4 cm巨大息肉患者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收治的2~4 cm巨大息肉患者87例。纳入标准:(1)符合内镜检查消化道息肉诊断标准;(2)病理确诊;(3)依从性较好;(4)2~4 cm巨大息肉;(5)18~70岁。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2)恶性肿瘤;(3)近1 a内有腹部手术史;(4)凝血功能异常;(5)妊娠期、哺乳期。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组、B组,例数分别是43例和44例。A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7岁,平均(42.83±5.0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8个月,平均(13.24±2.47)个月。B组,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42.81±5.0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个月,平均(13.24±2.49)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南阳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1.2.1A组 患者接受ESD术治疗。术前进行常规检查,心电图监护,使用2 000 mL温开水中融入2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每30 min饮用500 mL。通过内镜对肿瘤标志物进行标记,将体积分数为0.05%的正肾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加入生理盐水中)注射在肿物基底部,沿着病变位置使用针形刀将黏膜层切开,再通过剥离子剥离,使用圈套器对黏膜进行离断处理,参考息肉钛夹的使用方法通过内镜视野释放钛夹封堵创口,预防穿孔与出血。

1.2.2B组 患者接受高频电圈套器套切术治疗。术前处理同与A组。观察息肉后,根据息肉位置把内镜调整到便于操作的位置,收紧圈套器同时向肠壁方向下压圈套,快速收缩圈套器将息肉和周围组织机械性切除,通过内镜钳导将标本收回,进一步切除,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无活动出血后,关闭创面。

1.3 评价指标(1)一般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切除息肉个数、息肉切除时间和出血量。(2)疼痛情况:术前和术后2 h、术后12 h疼痛情况。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0~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3)炎症因子水平:术前和术后抽取两组患者肘静脉血3 mL,低速离心处理后留下血清,使用全自动分化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4)临床疗效:参考患者临床症状和镜检指标进行评定。治愈:患者无呕吐、腹痛和腹胀等症状,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消失。显效:患者呕吐、腹痛和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显著消失。有效:患者呕吐、腹痛和腹胀等症状改善,肠镜检查息肉有消失或减小。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将治愈、显效、有效计入临床总有效。(5)并发症和复发情况。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收集两组患者并发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指标比较A组和B组患者切除息肉个数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息肉切除时间短于A组,出血量少于A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术后,两组患者VAS较术前增加(P<0.05);且B组患者术后2 、12 h VAS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2 h出现一过性升高,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术后,两组患者WBC和CRP水平较术前下降,B组患者术后WBC、CRP水平低于A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比较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7/43),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8/4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54,P>0.05)。B组复发率[4.55%(2/44)]低于A组[25.58%(11/43)](χ2=7.484,P<0.05)。

3 讨论

肠息肉是起源于黏膜表面向消化腔内突出的局部隆起性病变,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疾病[4-7]。息肉直径较小或发病初期时患者无明显症状,只有少数患者伴有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胀痛等。当息肉增大或缔部变长增粗后,部分患者可出现出血、便血和腹痛等症状[8-11]。既往数据显示,>3 cm以上的巨大息肉患者癌病机率显著增加,对大息肉患者进行积极干预可降低癌变率[12]。及早切除息肉能有效降低结肠癌的病死率[13]。ESD操作时间较长,步骤较复杂,同时涉及到多种手术器械,使得临床操作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故而术后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4-16]。既往探究认为,较小的肌层裂伤会造成穿孔,之后继续剥离,可以先剥离病变再缝合裂口,使得康复时间延长[17]。高频电圈套器套切术是一种微创手术,能够独立看到创面,对判断术后组织病理和息肉残留情况更为有利[18-19]。高频电圈套器套切术不使用电凝刀,减少了复发风险。圈套器套扎根部能有效阻断滋养血管的动脉血流,继而再行切除,能起到预防出血和止血的作用[20]。

本次研究对比分析了ESD与高频电圈套器套切术治疗2~4 cm巨大息肉患者的效果,结果显示,接受高频电圈套器套切术治疗(B组)的患者息肉切除时间较接受ESD治疗(A组)短,出血量较接受ESD治疗(A组)少,且术后疼痛明显改善。圈套器套切术相较ESD具有操作简单、出血量少的优点,使用圈套器结扎息肉根部,再进行切除,确保了创面闭合,降低了电烧伤风险的同时,促使息肉坏死,从而提升了临床疗效,减少了出血量。B组患者术后WBC和CRP水平较低,临床疗效较高(97.73%比81.39%,P<0.05),且复发率较低(4.55%比25.58%,P<0.05),此外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一致(18.18%比16.28%,P>0.05)。高频电圈套器套切术注意事项:(1)术前准备至关重要,高频电圈套器套切术要求肠道准备满意,否则视野不清,容易使息肉漏掉;(2)圈套器套住要牢固,一定要有较完整的组织给予支撑,不可直接套在创面上,否则容易脱离;(3)圈套器避免与钛夹接触,距离钛夹0.3 cm为佳。

综上所述,对比分析ESD与高频电圈套器套切术均能治疗2~4 cm巨大息肉,对比疗效发现圈套器套切术效果更佳,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圈套消化道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狼的圈套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小小数迷泽西之时间圈套
篮球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