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因素探讨

2021-11-25杜垣锋沈永锋孙承龙俞文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椭圆形三叉神经痛容积

杜垣锋 王 鼎 沈永锋 孙承龙 王 昊 杜 权 朱 强 俞文华

Mullan和Lichtor[1]于1983 年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 of trigeminal ganglion,PBC),此手术不需要开颅,故避免开颅手术所带来的创伤及并发症。由于PBC 具有成功率高、操作安全、无痛且复发率较低等优点[2-3],现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之一。尽管对PBC 术中可调节的参数较少,但目前这些参数对患者预后影响仍未达成统一共识。本文拟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PBC 治疗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探讨影响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可能因素。

1 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 年11 月—2012 年3 月期间,我科采用PBC 技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00例,共行205 次手术,其中男性91例,女性109例;年龄32~92 岁,平均66.5 岁,其中80 岁以上高龄患者57例,占28.5%;病程0.5~25 年,平均6.8 年;左侧84例,右侧116例;其中最常见的疼痛部位为第Ⅱ+Ⅲ支,达81例(40.5%),其余依次为第Ⅲ支45例(22.5%),第Ⅱ支39例(19.5%),第Ⅰ+Ⅱ支18例(9%),第Ⅰ支10例(5%),第Ⅰ+Ⅱ+Ⅲ支4例(2%),第Ⅰ+Ⅲ支3例(1.5%)。均为药物治疗无效、过敏或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常规行头颅CT 或MRI 检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同时常规行颅底CT 三维重建了解患者卵圆孔形态以及局部解剖是否存在变异情况。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No.2020-240-01),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采用Hartel 前入路技术行面部穿刺,在C 臂X 线机(Philips BV Libra)的引导下将一个内含钝头针芯的14 号穿刺针引进卵圆孔,撤出针芯,放入内含细不锈钢针芯的4号Forgarty 球囊导管进入Meckel's 腔,使球囊前端位于Meckel's 腔后部的出口处。注入造影剂欧乃派克充盈球囊,在侧位X 光的监测下,充盈球囊。参考斜坡、蝶鞍、岩骨等骨性标志检查和判断球囊的形状及位置。球囊充盈容积为0.3~0.8mL,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2~8min 后,排空球囊并撤针,手压穿刺点5min,手术完毕。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Mantel-Cox)检验;对影响无痛生存预后的联合效应采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整体疗效 本组术后疼痛即刻消失率为92.5%(185/200例),术后偶尔疼痛且不需服药的5%(10/20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195/200例)。随访时间12~40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2.5 个月,至随访结束,有效率为88.5%(177/200例)。术后手术同侧面部感觉减退96.5%(193/200例),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大多程度较轻;同侧张口困难、咀嚼肌乏力62%(124/200例),其严重程度差异较大,大部分在1~6个月内恢复;10.5%(21/200例)患者出现手术同侧面部感觉异常;2例外展神经麻痹,并于2 个月内恢复;1例患者出现颞肌萎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卵圆孔穿刺失败,2 天后行CT 图像引导下的无框神经导航穿刺,获得成功治疗。

2.2 单因素分析 PBC 术中球囊形状主要有梨形、不规则形状(包括类梨形、哑铃型)及椭圆形(见图1)。本组球囊呈梨形164例,术后163例疼痛消失,术后疼痛即刻消失率99.4%,明显高于非梨形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非梨形球囊形状,我们将其分为不规则形状(包括类梨形、哑铃型)及椭圆形。应用Kaplan-Meier 分析球囊形状与术后无痛维持期的关系,梨形组无痛维持期长于不规则形组及椭圆形组(P<0.01),不规则形组无痛维持期长于椭圆形组(P<0.01)(见图2)。其中不规则形及椭圆形中位无痛维持期分别为:18 个月、0 个月。

图1 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球囊形状

图2 球囊形状与PBC 术后无痛维持期关系

所有患者按球囊容积分为两组:球囊容积<0.5mL 组和球囊容积≥0.5mL 组,两组术后疼痛即刻消失率分别为94.1%、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Kaplan~Meier 分析球囊容积与术后无痛维持期的关系,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图3 球囊容积与PBC 术后无痛维持期关系

所有患者按球囊压迫时间分为两组,球囊压迫时间<5min 组和球囊压迫时间≥5min 组,两组术后疼痛消失率分别为93.5%、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6)。两组术后无痛维持期无明显差异(P=0.178)。a 组面部感觉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3.2%和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

图4 球囊压迫时间与PBC 术后无痛维持期关系

2.3 多因素分析 球囊形状(梨形、非梨形)、球囊容积(<0.5mL、≥0.5mL)、压迫时间(<5min、≥5min)、年龄(<70 岁、≥70 岁)、性别(男、女)、既往手术史(无、有)、术前病程持续时间(<7 年、≥7 年)、疼痛类型(典型、不典型)、疼痛部位(单支、多支)9 项自变量参与回归分析。Logistic 回归模型(见表1)分析结果显示:球囊形状(P<0.01)是影响患者术后疼痛即刻消失的独立预后因素。Cox 回归模型(见表2)分析结果显示,球囊形状呈梨形(P<0.01)是影响维持患者术后无痛病程的独立因素。

表1 Logistic 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

表2 Cox 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Mullan和Lichtor[1]最初报道,曾提出“梨形”的球囊可能直接影响预后。Lobato、Park 及Urculo 等[4-6]均对“梨形”的具体形态进行了描述。术中球囊不能获得满意的“梨形”主要与卵圆孔及Meckel's 腔的局部解剖变异等因素有关。Shane 等[7]报道卵圆孔颅底面附近的翼蝶韧带(pterygoalar ligament)和翼棘韧带(pterygospinous ligament)发生骨化的几率均为2.6%,骨化的韧带可能会导致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麻木、头痛和晕厥等症状,也可引起穿刺的失败。我们术前常规行颅底CT 三维重建了解患侧卵圆孔的形态以及局部解剖是否存在变异情况,本组1例出现卵圆孔穿刺失败,2 天后行CT 引导下的导航穿刺,获得成功治疗。

总体来说,术中球囊的形状可以呈现梨型、哑铃型、类梨型以及椭圆形等[8-10]。本组球囊为梨形者164例,术后163例症状完全缓解,即刻治愈率99.4%,经平均2 年左右的随访期,仍有89.6%无痛维持,均明显高于非梨形组。术中球囊呈现椭圆形,表明此时球囊并不再Meckel's 腔内,从而不能有效的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Park 等[5]研究认为,球囊呈现椭圆形,表明此时球囊位于颞下外侧位;哑铃型表明此时球囊充盈过度,小部分球囊通过Meckel's 腔的内口向桥小脑角上池扩展所致。根据本组资料的预后因素分析显示,球囊形状呈梨形(P<0.01)是唯一影响术后疼痛即刻消失以及无痛维持的术中因素,本组15例术后疼痛未即刻消失的患者中,椭圆形10例,占66.7%,且椭圆形的中位无痛持续期为0 个月。因此,术中应及时调整球囊的位置,尽量避免球囊呈现椭圆形。

本组研究表明,球囊容积以及术中压迫持续时间并不直接影响预后。Goerss 等[11]提出了球囊容积的个体化,即球囊的容积应根据每位患者Meckel's 腔大小的不同来调整。在Mullan和lichtor[1]最早的报道中,所采取的术中压迫时间为3~10min,后来缩短时间为1min,发现疗效与之前相似,而术后患者面部舒适度较前明显上升。Skirving和Dan[12]认为在球囊为梨型时,较长的时间压迫会增加患者术后的面部不适感。本组数据显示,在缩短了球囊的压迫时间(由原来的5~8min 调整为2~5min)后,患者术后面部感觉异常的发生率较前明显下降(P<0.05),约3.2%左右。

临床上典型的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阵发性的尖锐、刀割或电击样疼痛,无面部麻木感,且大多有扳机点。不典型三叉神经痛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持续性疼痛,其中锤击样、火烧样疼痛超过50%,且扳机点不明确或比较泛化。Monika和Jerzy[13]对比分析42例典型及17例不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发现两组术后疼痛即刻消失的比率相似,而术后1、2、3、4 年复发率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组患者相对较高。本组数据显示,疼痛类型对术后疼痛即刻消失无影响,但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无痛维持期长于不典型患者(P<0.05)。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随着患者疼痛年限的增长,一些患者会由最初的典型症状转变为不典型三叉神经痛,虽然本组分析结果未见术前病程持续时间对术后无痛维持有影响,我们还是建议所有患者均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手术史、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分布等参数对预后无影响。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既往手术史可能造成Meckel's 腔局部粘连、瘢痕形成,造成球囊不能顺利进入Meckel's 腔,因而无法获得理想的“梨形”。由于PBC 可选择性的损伤触发疼痛的有髓神经纤维,而保留了介导角膜反射的无髓神经纤维,因此,在治疗第I 支痛上较射频及甘油注射有明显的优越性,本研究无角膜并发症出现。由于此术式是在全麻下进行,患者痛苦小且安全性高,因此尤其适合年老体弱、对开颅手术依从性差的患者[14-15],本组57例80 岁以上高龄患者均获得有效治疗,且术后未发生重大并发症。

本组回顾性研究表明球囊形状是决定术后疗效的最关键参数,因此,在行PBC 时,应及时调整球囊位置至最大可能出现梨形球囊。

猜你喜欢

椭圆形三叉神经痛容积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综合护理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三叉神经痛
阅读理解专练(四)
能谱CT容积碘含量对晚期胃癌化疗效果的评价
巧求容积
蜜蜂
为什么有的人天生是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