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秋时期的秦式玉器龙纹饰特征分析

2021-11-25王志钟,王晓雪,罗雪雁

艺术品鉴 2021年28期
关键词:玉佩龙纹玉器

秦以法家为尊,其代表人物为商鞅、韩非子、李斯。法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以法治国,法为严格规矩的律,故此秦式玉器风格形成不免受此思想影响。秦式玉器龙纹图案的主流纹饰多以直行线条表现,转弯处也多呈现为直角,线条迴转繁琐但却直来直往,粗细也基本一致。单元龙纹图案排列规矩,多是一板一眼的依次排列,其中的组成元素很少有不同的变化,以现在视角来看,如同集成线路板一般的感觉。直接简单,有规律,却显得刻板生硬,不讲趣味,完全是模板复制一般,缺乏婉转变化的味道!

盾形龙纹玉珮

长2.8、宽1.6、厚0.3 厘米

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村秦公1 号墓出土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图19 这件盾形玉佩出土于陕西省凤翔县,春秋时期属秦国的管辖范围,白色玉质,阴刻线雕琢出龙首纹图案。

图19

我们用墨线把龙首纹勾勒出来,尽量保持原来的砣具加工的参差不齐样子(图20),清晰可见龙纹的基本纹样元素为几何纹饰,图案与西周龙纹玉器风格有较大的区别,就现有出土资料对比看,是秦式玉器风格成熟期的典型器,纹饰简洁、洗练、大气。砣具加工有力度、奔放无忌、不拘小节,虽稍显粗糙,但具有粗犷的美感,有镌刻碑石的韵味。

图20

这件玉器上出现典型砣具加工痕迹,也是国内一些学者公认的具有典型砣具加工痕迹时间最早的出土玉器之一,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橄榄形砣具痕,起砣下砣的角度的变化,纹饰转接的部位,砣痕错位明显,或许正是对砣痕不加修饰,才给我们留下破解工艺的钥匙。

这件玉器是把龙首纹用几何线形进行了概括提炼,极难辨别。其实是把相反方向的两个龙首组合在一起。下面我们把两组龙首纹饰分别用蓝绿色标识,来做一下比较(见图21)。

图21

图22 是龙首纹组成部分的示意图,先找出龙的眼,这是比较容易看出的,单阴线椭圆形。鬣部的形状一致的,鼻部略有不同,但可辨识。颌部很清楚,舌部用回形线标识。整体线条粗狂不羁,金石味十足,颇具自然朴拙艺术美感。在这里,龙首纹已经被抽象化和符号化。此件玉佩的纹饰虽简单,却有助于我们认识秦式玉器中龙首单元纹饰的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掌握这个基本构成原理,便可以解读很多的秦式龙纹玉器,进而看懂很多春秋玉器龙纹饰的构成和含义。

图22

长方形龙纹玉珮

长10、宽5、厚0.4-0.6 厘米

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村秦公1 号墓出土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下面列举一件龙纹饰更为复杂的秦式玉器。

图23 这件长方形玉佩饰,在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村秦公1 号墓出土,现藏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非常典型的秦式龙纹玉器。

图23

图24 把龙首纹用细白线描摹出来,乍眼看去,仿佛是某种线路图纸一般,繁密严谨,规律单调,似乎为现代CAD 软件绘就的。

图24

仔细辨识,这件长方形玉佩饰,有一角是残缺的,三边均镂雕出方折线形孔隙,边缘加工成“几”字形出脊,中间有小一些突起长方台面。从台面底部向上刻一深槽,以便将玉牌嵌入它物中,在方形台面上阴刻细线雕琢出10 组龙首纹饰,台面的边缘之外镂雕五个三角形透孔,周围阴刻细线雕琢的龙首纹饰,现存并可以辨别出完整的有12 组,用红色填充出龙首纹饰组合,图形组合完整的有十组,有两组龙首纹组合是不完整的,用蓝色虚线圈框出(图25),有利于大家辨识。余处皆阴刻“S”形纹或平行的折线填白。两面纹饰基本相同。

图25

这件玉佩中间有突起的长方形上的十组龙首纹饰,又分成两列,其中第一列五组龙首纹饰虽有细小的差别,但构成基本要素几乎是一样的,在图中用蓝灰色表示出来(图26)。第二列五组龙首纹饰与上列呈垂直翻转排列,只是脖颈部分多了几组“S”纹饰装饰。在图中用灰绿色标识。从中用红实线圈随意选取两个龙首纹饰,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把两组龙纹饰调整到同一视角,可以清楚地看到虽然有细微的不同,但组成单元图案基本是一致的。标注出的五官部位的名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所有龙纹组合单元,如图27。相较于前朝,龙首的纹饰变得抽象化、符号化。相对而言,低洼面上龙首纹饰组合显的更繁密丰富一些,组合形式也更自由一些,龙躯体似乎演化成更细长的曲线表示,每组龙纹饰都有不同变化。

图26

图27

总体来看,龙纹饰更像一种方折线的组合,线条有粗细的变化,宛若游丝般穿行,如同现代的线路图一般繁密、精准、刻板。

除了这种异形的玉器,常见玉器类型里的玉璧亦是同样的装饰风格。

龙纹玉璧

直径16.8、孔径4.2、厚0.5 厘米

陕西省凤翔县河南屯遗址出土

凤翔县博物馆藏

再来看图28 这件龙纹玉璧,陕西省凤翔县河南屯遗址出土,现藏于凤翔县博物馆。玉璧呈墨绿色和浅绿色,边缘受沁有土斑。玉璧表面布满了单阴线装饰的龙纹饰,同样以方直线表现为主。

图28

在图29 中,用白线把部分龙纹勾勒出来,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解。玉璧中的纹饰分为四圈:最中心有一圈装饰的三角形纹,似乎是西周的羽纹演化而来,两两一组,共五组十只三角羽纹(图30 浅绿色部分)。

图29

外扩一圈为十四组龙首纹饰成连续纹样组成(图30 浅蓝灰色部分)。再往外是双龙首纹,共用一个躯体,两端相对视的两个龙首,龙回首张望状。整体半弧状犹如玉璜造型一般,共计七组单元纹饰,十四条龙纹(图30 紫色部分)。最外侧又是单龙首纹饰组合,共计二十四条龙首纹。与内圈龙首纹一样,呈连续纹样,龙首依次排列,规矩齐整,前后衔接(图30 红褐色部分)。

图30

两面均阴刻出不同的秦式龙纹,每面阴刻52 条,两面合计为104 条,玉璧表面装饰满满的龙纹,几乎达到密不透风的效果。虽然线条繁密,但细细循迹、脉络清楚、排列齐整、单调严谨。外缘和孔外缘均阴刻两圈细线收边。

提取出其中的龙纹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圈龙纹饰为组合纹饰,两端为龙首部分(图31 紫色来表示),通过眼睛的部位可以找到龙头呈现回首状,并且两端龙首呈回望相对姿态,中间浅绿色为共用的龙身,用回纹曲线装饰。内外圈的龙首纹造型十分相近,五官构成元素也几乎是一样的,细节略有差异,最明显的是一些龙纹有眼(浅色度标注),一些却是无眼龙纹(深色度标注)。

图31

灯笼形龙纹玉珮

直径4.9、高5.1、厚0.5 厘米

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村秦公1 号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秦式玉器的异形器较多,图32 这件灯笼形玉佩也十分独特,出土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村秦公 1 号墓,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白玉质,光泽好。外形如灯笼,边缘有“几”字形镂空,玉佩中心上下两端交叉对称,再镂雕成互相参差勾连的透孔,正面布满细阴线条组成的互相勾连的秦式龙纹,器物周边阴刻一圈细线收边,背面光素无纹。在互相交叉的尖足形透孔两侧各钻一对牛鼻孔,以便缝缀佩戴,可知应该是附着于其他物体表面的。

图32

玉佩单面装饰龙纹,用线条把玉佩表面的龙纹勾勒出来,这些繁密板直的风格,充分体现了秦人的行事特点。认真耿直、一丝不苟。玉佩上的龙纹有十二组,可以归成三种龙纹类型,分别用红蓝绿三种涂色区分(图33),绿色的是无眼龙纹组合,共有六组聚集在玉器的右半部分,蓝色组为有眼龙首纹共三组,集中在左半边,每组造型有细微差别,鼻部前伸突起,嘴部线条内曲,与舌下卷合为一体。正中部有三条有眼并有躯体的龙纹,躯体末端收束成尖,并曲折横向,在玉佩中间形成犬牙交错的镂空效果。

图33

整体龙纹分布呈现1,2,3,6 的数量分布(图34),其中下方一条双躯干完整的有眼成龙,对应上方两条单躯干有眼龙,并且这两条龙的躯干一个粗壮成熟,一个单薄稚嫩,三条龙似乎对应了龙成长的三个时期。如果把这三条龙都划归为成年之龙,那么左边三条蓝色的龙是还未化出躯体的龙,右边六条绿色的是连眼还未生成的龙,这三组颜色区分的龙纹更是表现了龙从生发到成龙的三个过程。同时这一布局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追求阴阳平衡协调的状态。1 与2,3 与6 对应,皆是阴与阳的对应,其中绿色组中最简单弱小的龙首单元却与最成熟老辣的双驱干龙交织在一起,享受着呵护,在关照中成长。又体现着阳中有阴,阴阳一体的哲学理念。

图34

图35 中从无眼龙→有眼龙→有躯体龙纹的比较,清晰的感受到龙的成长过程,龙纹中的结构元素也越来越丰富,神态也似乎从含蓄胆怯逐渐变得自信昂扬,终成大器,有躯体的龙那种昂首挺胸的样子充满了傲娇。

图35

龙纹玉璜

长5.2、宽1.8、厚0.35 厘米

陕西省宝鸡市益门村2 号墓出土

宝鸡市考古队藏

图36 的龙纹玉璜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益门村 2 号墓,现藏于宝鸡市考古队。玉呈赭红色,弧形扁平体,两面雕琢不同风格的图案,在同一件玉器上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风格。玉璜的一面是一种单阴线表现龙首纹饰,用阴线勾勒出四条龙首纹样,且风格明显有别于其它地区的春秋期出土玉器,阴线直行,折弯角度小,在折弯出也仅砣一下接转过,给人以砣工硬朗粗犷的感觉,近外轮廓边缘的阴线也不随形加工,依然用直阴线表现,基本纹样元素为“S”“回”型纹(图37)。

图36

图37

另一面却运用浅浮雕的表现,剔底起突,起突的坡面过渡自然,圆融光滑,折弯的角度变大,接转砣工数增多,使转弯自然圆融,不仅起突的部位如此,其上的装饰阴线同样圆融许多,装饰的纹样也随外轮廓的变化柔和婉转,底部装饰多以阴线斜纹。

从工艺特点上看一面用砣具砣出阴线,洗练直接,砣线的粗细变化不大,似是用一种规格砣具完成的,表面也没做抛光处理;另一面,工艺成熟复杂的多,有浮雕,减底起突,有抛光打磨,砣阴线的粗细有变化,主纹饰用大砣,辅助纹饰用小砣做出小阴线,给人一种饱满丰富的感觉。

从以上工艺可以看出应该是春秋晚期的作品,纹饰由四条龙首组成,分别用四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并加以研究,如图38。

图38

眼部造型的比对:

其中三个均为同一制作方法,即用阴线勾勒出眼的轮廓为近圆形而桔黄色的龙首图案眼的位置是阴线勾勒涡状的“回”形纹。

鬣的图形构成都有差异,完整清晰的是红色龙首,由横向的“S”形纹代表,黄色龙首纹的鬣变异为竖向,绿色和蓝色龙首的鬣是不完整的,只有一半或者说只有涡形的“回”纹元素来表现。

鼻及嘴唇部的造型比较:

似乎都不是很完整,但如果把下唇的上边缘线借进来整体看,构成的基本元素却都有了,又是很完整的构成,这种构思和运用着实巧妙。特殊的是蓝色龙首,嘴的部位是尖锐的鸟嘴的形状,可以理解为凤型的演变,那么也就联想到前面那件河南出土的(图11)春秋中期璜上出现两端为龙凤首图案构成,是古人有意表现龙属性的不同,即为一雄一雌慢慢到后期为一龙一凤的演变过程,至战国出现的“S”龙形玉佩,经常会看到一端为龙首,另一端为凤首,最终要表达一种阴阳相济,阴阳平衡的思想理念。

舌及颌部的形制:

图案很明确的表现出了这一元素,与春秋早期的分析过的造型来比较,演进的现象是很明显的,早期更具象的下唇与上唇结合卷曲线形,及颌部位收束的内弯圆形,用同样的涡状“回”形来表示,所不同的只是一个是顺时针一个是逆时针旋转,表现轮廓的双阴线的间距拉大,开始追求线条间的相互平衡关系,图形元素的高度抽象和符号化。

龙纹玉璜

春秋晚期

长3.8、宽1.3、厚0.2 厘米

陕西省凤翔南指挥村秦公一号墓出土

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图39 为陕西出土春秋晚期龙纹玉璜,玉璜为单面工,浅浮雕雕琢龙纹,共计雕琢了四条龙纹,左右对称分布。用的是减底起凸的加工工艺,并用阴线局部装饰,显得更加饱满丰富。

图39

图40 用蓝色细线把阴线勾勒出来,进行详细的解读分析,明显的有四个圆眼,这就说明一定有四组龙纹单元构成,结构是上下颠倒组合而成。

图40

图41 先把龙形用蓝色系填充,躯体部分降暗一些,这时我们会看到一只侧面的龙,前肢瘦小,后肢粗壮有力,尾巴上卷,有耳有鬣,鬣用斜索纹表示。两条龙头向外,尾部相对,形成半弧形造型。整体看是一只在爬行中的侧面龙。

图41

图42 把玉璜180 度旋转后用绿色填充,同样把躯体部分降暗,又有两条龙头相对的龙出现,只是龙头为侧向的姿态,躯体却是正向的,尾巴正对着观者。在这里,前面蓝色龙的鬣部与绿色龙的尾部是用同一结构元素,同样,其他部位也相应地进行了构成纹饰元素的换位。也就是说用同样的纹饰元素,同样的组合,只是转换不同的视觉角度,就能变化成不同的龙纹造型来,这是多么高超的艺术构想啊,而且两组龙纹由不同的视角成像,实际是把不同空间的龙纹造型折叠到一个平面中,这种空间折叠艺术构思,是西方艺术20 世纪立体主义的核心思想。这真是不可思议的艺术创造,我们两千年多前的古人就已经熟练的运用在玉器作品之中了。

图42

相对而言秦式玉器奉行简洁直接的风格,龙纹单调直行无粗细变化,只是一种图案符号的表达,整体韵味寡淡。艺术品味及丰富性要逊色于中原地区龙纹玉器。对比河南出土玉器中龙纹的样子,差别非常明显,机械呆板的秦式龙纹与宛转优美的中原地区龙纹,一个简单方正,直来直往,一个圆润复杂,环绕流畅。直接体现两个地区诸侯的审美观,并且反映出统治者不同的治国理念!

猜你喜欢

玉佩龙纹玉器
传统龙纹图样的现代平面设计研究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瓷器上的龙纹
陈述古墨钟破奇案
西汉玉器的鉴定
先秦时期组玉佩的设计理念探究
冰盒电池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绕骨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