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春谈艺录 旋转的楼梯与大师的笔墨

2021-12-04撰文王家春

艺术品鉴 2021年28期
关键词:佛塔用笔齐白石

撰文=王家春

楼梯和笔墨有什么关系?先讲个故事。

去过欧洲古城堡的人会发现,在古城堡中,大部分的楼梯都是旋转上升,而且楼梯都不太宽,除非是王宫,同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旋转上楼的楼梯,大部分都是右转向上,用现在的话说叫顺时针方向。

有什么讲究吗?

原来,城堡不仅有居住功能,在古代社会管理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职能时,往往会时不时地遇到各种侵扰甚至匪徒的攻击,这个时候,城堡具有了另一个重要的功能——防御。

一旦敌人攻入城堡,主人就要向上一层退守,那时候没有机枪大炮,靠的全是手动的冷兵器,刀啊,剑呀什么的。

大部分的人都是右撇子,这个时候,主人在上,敌人在下。因为楼梯右转上行,下方敌人右手挥动大刀空间狭窄,而上方的主人挥动刀剑就非常自如。

可见,古人的每一个设计,背后都有设计的智慧,只是随着时光的流失,我们只知其然,慢慢不知其所以然了。

中国有很多佛塔,大部分佛塔的楼梯,也是顺时针向上。佛塔主要用来藏经和礼佛,和打打杀杀的攻击和防御应该关系不大,那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佛说右绕佛塔功德经》中说到,右绕佛塔,功德无量。《萨婆多论》也讲,右绕者顺佛法,故右绕。

可见,在建造佛塔设计楼梯的时候,也是有所讲究。可以这样说,古人的设计,其背后具有诸多隐藏的内容和原因。

扯得远了,回到大师的笔墨。

大师笔墨,各有特点,如果标准统一,也就不能称其为大师了。我们在评判中国画的时候,往往会形而上地讲一通什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笔墨当随时代、似与不似等等诸如此类的空话、废话,又形而下地中锋用笔、浓淡干湿、造型准确、师承有序、甚至用笔老辣、用墨灵活、墨分五色、无色胜有色之类的套话雅话。特别是把谢赫六法拿出来作为标准,说什么六法精论、万古不移: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摹写。我画了几十年的画,碰到的画家多如牛毛,还没有一个画家认为自己的画不气韵生动的。可见,这样的标准有了,但放到具体人和画上,这个标准往往成了各人的标准,不像1+1=2,你说等于3,那就是胡扯,艺术这东西没有一个公认的绝对正确的答案,就如齐白石,你认为他是大师,还有人认为他的画都是烂画。虽然标准不可能完全统一,但大众审美的趋同性或着说民族文化形成的审美共性还是有的,能符合这个标准,有人再反对,也是没用。

这里对笔墨不展开讲,无论是王维的还是石涛的,齐白石的还是黄宾虹的,大师的笔墨后人都进行了总结。一本芥子园,把清以前大师的笔墨技法都进行了教科书式的归纳整理,就如楼梯,已经建在了那里,形式上的东西实实在在摆在那里了,真实不虚。

我想问的是,楼梯的设计背后有故事,大师的笔墨呢?他创立的勾法、皴法、点法、擦法、染法、晕法等等,背后有没有故事呢?就如齐白石经常用平涂法表现山峦,背后有没有什么玄机呢?

可以肯定地说,大师的笔墨背后一定有故事,这个故事一定是他创立此种笔墨技法的原动力。

当今之人学习大师之笔墨技法的时候,看到了形的笔墨,看不到背后的故事,所以就容易有形而无神。只知其形,未知其神。

从楼梯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大师的笔墨,只是艺术的外形,深入大师的内心,才能知外形的灵魂。

而深入已故大师的内心,当何其难矣,难于上青天。

吴冠中做的好,进不了大师的内心,就进入自己的内心,自己内心的大门对自己来说,始终是敞开着的。吴冠中关于形式美的心,终于用他自己的笔墨表现出来了。

所以,石涛讲的好,笔墨当随时代。宋人的笔墨再好,跟随的也只是宋代,现在新时代的笔墨,需要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有这个时代感人的故事,不落前人窠臼,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笔墨了。在那里总是沾沾自喜的炫耀,此法出于宋代某某,那法出自唐代某某,唯独没有自己,没有我们这个时代。如此,终究只是个笔墨的二传手、三传手,不可怀疑,会被这个时代抛弃。

猜你喜欢

佛塔用笔齐白石
中国政府援缅甸蒲甘他冰瑜佛塔修复项目举行启动仪式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拜门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佛塔画(大家拍世界)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
天然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