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

2021-11-25李旭东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5期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活动创设

李旭东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顺河乡中心学校,安徽 宿州 234100)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正处于从“量”的发展时代转向“质”的发展时代,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教育变革,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新一轮课程改革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注重学科活动育人,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运动品德。虽然《标准》只是高中版,但是义务教育今后的教育教学方向同样会朝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关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不仅能有效传授运动技能,还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多数体育教师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设计体育教学活动。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基于情境化、问题化和结构化的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1 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解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科育人方面具有独特性,具体表现为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不可或缺,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互为促进,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相得益彰。在培育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学科活动育人注重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快速发展,具体可以借助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主题学习等方式达成健身育人目标。从学生身心发育状况和运动认知与能力角度来看,充满趣味性的活动、与学生现实生活关联的活动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这样的教学活动必须借助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结构化知识与技能的渗透才能达成一节课和一个单元健身育人目标。

“情境化”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主要特征,主动创设与学生认知水平和运动兴趣相符合的场景。例如,在攀爬教材中可以创设“钻地洞”“蜈蚣前行”等具体的活动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进行学练。注意创设情境时要尽可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具体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进行结合。

“问题化”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大单元的概念,提出单元核心问题,这类问题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指向教学重难点。例如,跳跃教材中面对较高难度的跳跃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改变现状才能有效完成任务,注意在设计好单元问题后,不要忘记对单元问题进行分解,最后形成一串课时关键问题。问题的提出一定要基于教学重难点,要做到为解决教学重难点而提出问题。

“结构化”指的是从注重单个知识点和技术教学向注重学科核心素养转变,具体指每堂课都让学生进行多种动作技术的学练,参加形式多样的展示或比赛。结构化重点关注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联,以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如在一节篮球课中不能只教原地传球,还要传授投篮和运球等技能。

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其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充满情境化、问题化和结构化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在多元的情境中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在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可以参考以上3个策略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2 指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本部分以小学三年级跳跃运动为例进行基于情境化、问题化和结构化的活动设计,教学设计指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新课标精神进行大胆尝试,以期为体育与健康教学带来具体的操作经验。

2.1 关注教材内容与学生学情,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笔者将跳跃单元分成6个课时,现以第3课时为例进行阐述。本节课教授的主要内容是正面助跑屈腿跳高,教学重点是屈膝上提、落地屈膝缓冲,难点是助跑踏跳动作的连贯性,学生已经掌握了正面简单屈腿跳的方法,但还没有进行助跑跳学习。因此,本节课采用助跑起跳的方式,通过越过一定高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单脚用力踏跳、屈膝上提的技术动作。目标的制定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有一定的可达程度,这样设计学习目标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本节课制定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下三维目标。目标1:系统了解单脚助跑踏跳的关键要点,基本掌握用力起跳后屈膝上提的技术动作,大胆尝试挑战不同难度的跳跃高度。目标2:主动克服恐惧心理,通过结构化的技能学习,发展下肢力量、协调性与灵敏性;目标3:培养敢于挑战、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发展团结协作和相互配合的体育品格。

2.2 主动创设游戏情境,以问题驱动学生快乐学习

本部分主要呈现体育课堂教学的3大环节,即热身部分、核心内容部分和体能部分。通过创设游戏情境、问题激发和结构化技能教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练,在学练中感受多样化情境带来的快乐,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生成与发展。

2.2.1 热身部分的活动设计热身部分创设了“你来我往”小游戏,全班32名学生以半个足球场为游戏活动场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地盘”,这个“地盘”是提前用白粉画好的圆圈,“你来我往”的过程就是让自己要跳到其他人的圆圈里面进行交流,前提是他人的圆圈里面没人。

游戏开始后,教师每隔5s鸣哨一次,鸣哨后学生需要更换来往的位置,以此类推。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通过缩短鸣哨时间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和兴奋性。此练习将跑步与踏跳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起到热身的效果,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内容的学习做铺垫。“你来我往”游戏是教师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进行的结构化技能学练,游戏过程既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与协调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挑战意识。

2.2.2 核心内容部分的设计与实践本部分是核心内容分为3个环节,即针对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导和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展开教学。

环节1:创设“横跨平原”情境,提出如“你可以有几种方式跨越栏杆”的问题,学习内容是3步、5步的单脚起跳双落地,起跳高度为30~40cm。情境的创设主要是熟练3步、5步的单脚起跳练习,以培养学生学习信心。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踏跳高度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最低水平进行设置,30~40cm的高度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难度不大,目的在于为更高难度的跳跃做准备。

环节2:创设“越过山丘”情境,提出如“哪一种方式最能帮助你跨越栏杆”的问题,经过环节1的练习,学生能较好地做出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这一动作。本环节的主要内容是提升高度、增加跳跃难度,将跳跃高度提高至40~50cm,起跳距离向后延1m。本环节学生会感受到难度有所增加,部分学生不得不进行大胆尝试,教师看到尝试失败的学生时要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学生思考尝试后教师要提示跳跃要点帮助学生成功跳跃,成功跳过后学生的自信心会逐步提升,借此提高学生勇于挑战困难的能力。

环节3:创设“抵达高原”情境,提出如“怎样才能更快更高的跨越栏杆”的问题。本环节的难度会继续提升,跳跃高度提升至50~60cm,对前2个环节挑战成功的学生而言,挑战也会明显升级。学生想要顺利过关,既需要使用正确的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跳跃勇气。教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分层教学,50~60cm的高度为跳跃能力强的学生使用,跳跃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以环节2的高度为标准进行强化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提示学生要踏跳有力、屈膝上提明显。这个内容对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也有一定难度,但是这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努力,使用结构化的跨越动作成功完成任务。但是对于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除了努力外还需要教师和其他学生的鼓励与帮助。本环节最能培养学生挑战自我的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

2.2.3 体能部分的设计与实践本部分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是灵敏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同样需要借助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提升学生的灵敏素质。体能练习部分,教师可以创设“穿越火线”情境,以绳梯为“火线”,学生每次过“火线”都需要采用不少于2种方式的步法。创设“穿越火线”情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跳跃能力,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灵敏素质同样能得到提升。本部分也是发展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关键部分。

3 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反思

通过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发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应以主动创设情境、提出主要问题和建构知识与技能关联为主要导向,借助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开展课堂教学不仅能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发展。

笔者经过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提出3个反思点:第一,树立活动设计意识和学科核心素养渗透意识;第二,要挖掘教材和学生生活之间的关联点,依据关联点设计教学活动;第三,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重点关注多样化情境的创设、真实问题的提出和知识与技能的有效关联。

猜你喜欢

结构化教学活动创设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借助问题情境,让结构化教学真实发生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改进的非结构化对等网络动态搜索算法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创设未来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