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路径研究
2021-11-25徐金庆
徐金庆
(琼台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
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人才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应顺应课程改革发展潮流,积极融入新理念和新方法,将思政教育纳入教学的重要范畴,将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渗透对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的培养与教育,切实提升体育教学的水平与质量。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很多高校体育教师未能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只是简单地将其视为强身健体的课程,最终不利于思政教育的有效展开。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中合理的教育和引导,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纪律意识、集体精神以及诚实守信等优秀品格。
1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提升,素质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也不再仅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是更加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思政教育也逐渐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体育教学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有着诸多先天优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不仅能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还能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精神磨炼。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会遭遇磨难和挑战,思想意识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而走向错误的方向。可以说,在体育教学中落实思政教育能较好地对大学生的精神思想进行磨炼和提升,最大化地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与价值。除此之外,体育教学内容大多是合作性运动或竞争性运动,更有助于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品质进行培养。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日俱增,而高校作为人才教育的主要阵地,更应当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专业能力强、思想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优质人才,推动社会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和落实思政教育对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措施。
2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
2.1 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先进、现代的思想观念
观念影响人的行为和习惯,对大学生的未来就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良好的思想观念能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导向,帮助大学生成长为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首先,体育教师自身需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和现代化的观念,这样才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高校体育教学中有效落实思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来对待学习和生活。所以,体育教师应当以大学生身心健康需求为核心,充分结合体育课堂教学任务,把握大学生思想情感需求,坚持以大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人格以及教学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素养、行为规范等提出高标准、高要求,从而使大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积极、先进的思想观念。
2.2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结合相关调查数据和实践教学经验来看,体育课堂教学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将思政教育合理地融入体育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团结友爱、积极进取、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优秀品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锻炼大学生的精神意志,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思政教育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渗透才能实现理想的效果,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有众多教学资源可以融入思政教育,体育教师在提升自身思想境界和政治水平的基础上,应顺应体育改革的要求,探寻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契机,在逐步总结经验和大胆创新中,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产生积极的引导与培育,最终有效地促进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3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路径
3.1 充分利用体育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高校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学开展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若想有效落实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要求体育教师能合理规划课堂教学活动,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教育机会,有效融入思政教育,保障体育课堂科学展开。首先,体育教师应充分考虑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特点,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结合教材内容来适当拓展和融入思政教育素材,结合教学需求和内容特点,在保障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其次,体育教师还可结合课堂中的偶发性事件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观念,妥善处理好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再次,体育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班级的集体特征,培养大学生彼此之间的默契,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效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帮助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最后,体育教师可充分利用班级的舆论功能,对班级中存在的不良言行和错误思想进行批评与教育,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舆论风向和正确的思想氛围。
3.2 通过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渗透思政教育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有着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高校通过构建良好的体育文化有助于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和培养,通过文化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滋养。首先,高校应加强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与完善。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水平。其次,加强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可以通过弘扬优秀运动员的光辉事迹为大学生树立思想典范和学习榜样;通过讲座、宣传栏和学校网站等渠道为大学生介绍思想先进、道德高尚的先进榜样,营造出良好的体育精神文化氛围和环境,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先进思想的影响和感染,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与习惯,学习他人艰苦奋斗、奋勇拼搏、坚持不懈、热爱祖国等优秀的思想品德。最后,加强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完善的制度文化是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科学开展的必要制度基础,也是校园体育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制度建设,能更好地实现体育社团与大学生会等大学生机构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活动中更好地落实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优秀的思想和品格。
3.3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补充与延伸,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思政教育功能和价值,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空缺和不足。大学生通常对课外体育活动有着较大的兴趣,参与欲望比较强烈。很多课外体育活动既能对大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起到良好的提升效果,还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大学生能体会竞技运动的公平、公正,能感受同学之间团结友爱,能学习他人吃苦耐劳、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品格,能不断磨炼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在实践中自觉履行体育道德规范,有效地提升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
3.4 科学设置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应清晰地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并非两者简单的相加,不是将思政教育内容生硬地放在体育课堂上,更多的是应当促进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合理分配,发掘体育教学中可开展思政教育的素材和机会,促进两者的融合与交叉,达到双赢的效果。体育教学活动应围绕大学生展开,体育教师应充分把握大学生主体的个性与特点,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来渗透思政教育,满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需求,最终实现理想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思政教育效果。由此可见,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若想有效渗透和融入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应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规划,让体育教学服务于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反馈于体育教学。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还应充分听取大学生的反馈与意见,及时地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最终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更好的进行。
3.5 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的主导者和执行者,体育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决定了体育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同时,体育教师日常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行也会在无形中对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政政治榜样。如果体育教师自身思想落后、政治素养不高,则其思政教育很难产生说服力,也会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产生诸多负面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政教育教学方法,采取正确的手段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帮助大学生成长为思想健康、政治方向正确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4 结 语
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品格、道德修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深研教学内容、借鉴教学经验、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等方式,在教学中有效落实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