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语

2021-11-25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精神力量研究者文艺

在21世纪的第21年,很多人都期待着“牛”转乾坤。

这当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然而,我们肯定还将面对一个复杂的环境:疫情还会反复,全球生态和气候问题无人可以躲避,国际之间还会有各种矛盾冲突,社会阶层且分化且固化,大众文化撕裂……重重叠叠的问题之中蓄积着突破和创新的能量,只等时机成熟。谁也无法预料,明天早上起来,人类又会在能源、生物、人工智能等领域开辟出一个什么样的新天地。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人文精神和现代文明的领域,除了应对不同层面上的新问题之外,还是始终要面对千百年来的老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人应该如何生活,或者说,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生活——虽然理想不是用来实现的(可以实现的只能是“小目标”而已),但是也不能放在遥远的未来,而是要用它来照亮现实,在当下的现实中发生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段话是对文艺工作者说的,也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者。

学术研究不能没有理想,也不能没有现实关怀,为此,需要有思想、立场、方法,需要利用全人类历史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它们并不因时隔久远就变成静止的,而是如同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一刻不停地在我们身边流动着,它们一直都是现在进行时。不断重读经典,乃是走向理论前沿的正道,而唯有正道,才是捷径,所谓“弯道超车”,只是实践中的权宜之计。

1921年1月1日,在上海编印的文化杂志《新青年》第8卷第9号刊出蔡元培先生的《文学研究会宣言》,其中写到:“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事业,正同劳农一样。”一百年过去了,这样一种信念和工作态度,是不是依然值得倡导和秉持呢?文学和文艺,是不是依然“于人生很切要”,构成基本的人文教养呢?

当然,文学和文艺的本质、形态、效用,以及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已经大为不同,而且还在变化之中。边界扩展,界限消融;人文与科技的结合,经过三五百年(从卢梭或达·芬奇的时代算起)的摸索,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开始起步。五年前,Alpha Go横空出世,宣告“未来已来”。现如今,我们难以想象五年之后的A I时代将会是怎样一幅景象。可以确定无疑的是,文化成为生活本身,将会在城市文化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文学、文艺和文化研究者的眼光,早就不得不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延伸到城市的大街小巷,乃至于图像、装置、屏幕和虚拟空间。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学者”作为“学习者”的自我认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新的起点上,本刊再一次调整提高,奔赴伟大的新时代新征程。在此,我们感念过去30多年里曾经为本刊付出心血的前辈们,感谢为我们出谋划策的各位师友。期待学界同仁的鼎力支持,做好我们共同的事业。

猜你喜欢

精神力量研究者文艺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1942,文艺之春
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凝聚精神力量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平静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文艺范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