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理论与方法》发布暨非遗图谱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2021-11-25曾庆椰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院图谱学术

曾庆椰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图的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理论与方法》成果发布暨非遗图谱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于2020年11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国家重大项目成果,对非遗图谱研究的学科意义、学术视野、理论体系、治学理路与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对非遗图谱研究成果进行探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蔡丰明指出,非遗保护工作日益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必须集聚更多力量投入非遗研究,共同开展有关非遗保护理论方法、规律等问题的探索,以便非遗保护事业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有更多创新。上海社会科学院民俗与非遗研究中心主任陈圣来指出,非遗图谱的编制在非遗研究领域内比较薄弱,希望今后能够促成建设非遗图谱学的学科体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徐锦江介绍了本所文化与民俗研究的相关情况,认为各高校、机构可以通过非遗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为我国非遗保护事业的繁荣兴盛提供更多的真知灼见和学术智慧。上海师范大学非遗传承研究中心主任陆建非认为,课题理论著作的发布是非遗研究方面一个里程碑,对于以非遗图谱形式来整理、归纳、传承、传播非遗是一个关键性的工作。上海社会科学院民俗与非遗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庆红认为,此次发布的成果是一部具有理论指导和操作方法的非遗图谱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能够为高校和非遗保护专业机构提供真实有效的非遗学科建设的指导。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认为非遗图谱研究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为非遗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有效地组织,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培养了一批人才;三是通过图谱化、图像化的研究对非遗谱系性的建构,为非遗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构建了桥梁和联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毕旭玲认为非遗图谱信息化对非遗保护和传承观念有三点影响,一是改变了非遗的传承和传播的模式,二是改变了非遗的呈现观念,三是非遗图谱的信息化改变了非遗的时空观念。

跨学科视域下的非遗图谱的实践与应用可以更好地推动非遗保护。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建强指出,非遗要多维度、多角度、多形式充分利用“微电影”。上海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孙小力认为,在多媒体时代,非遗图谱研究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图谱研究可以通过立体化呈现把古代与当代串联起来。上海大学教授章莉莉对近年来非遗的活态传承和创新设计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讨,认为设计学可以对非遗图谱理论的实践落地进行延伸和探索。上海大学讲师方云以上海棉纺织技艺的研究为例,指出上海的棉纺织类非遗是从国家级、市级到区级有错落的体系,对这些内容如果有一个图谱的编制,可以形成一个活跃的、动态开放的体系。上海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黎明指出,现实中有许多传统非遗技艺在慢慢消失,这些项目要采集记录,肯定需要一定学术力量的加入,相信非遗图谱研究能够对这方面的工作起到很大的助力。

非遗图谱学学科的建设问题,也引发了多位学者的讨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杨剑龙指出,非遗图谱研究的课题成果为建立非遗图谱学学科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要推进与拓展非遗图谱学,从高校学科建设角度来看,不仅需要基础理论、教材体系,还需要师资力量、课程设计才有可能真正建立和确立非遗图谱学。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徐华龙认为,图谱是图和谱的组合词,将它梳理、真正结合成为文化概念,还需要探讨图和谱之间的连带关系。非遗研究中图谱脉络目前并不清晰,有待加强研究。图谱学作为一个很好的学术范围和学术理念,如今刚刚起步,需要基本概念的阐述、历史的描述,才能把图谱学更好地建立起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赣丽认为,非遗图谱学重要之处就在于它是跨界的新学科,早期的学术研究是分门别类的、专门化的,先是有图像,后来才是文字符号。图谱的研究价值在于可能带来新的空间或视角,这是文字性研究不能达到的。图谱学作为学科要有多个层次的设计,打通各学科之间的阻隔。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徐清泉认为,非遗图谱研究作为非遗研究方面的学科增长点,空间是无限广大的。在一个大的系统里面,孤立存在的一些要素是看不出意义和价值的,只有形成一个网络、一个普及化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才能看清脉络。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院图谱学术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图表
上海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