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措施
2021-11-25孙维
孙 维
(渤海大学 辽宁 锦州 121000)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地位,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的共同思想基础。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如何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
“大众”一词在《辞海》中的含义是“泛指民众”[2],《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为“群众”[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地说就是使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并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类似表述,在我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就出现了。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出现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这些早期马克思者,不但主动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还意识到向群众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他们意识到仅仅依靠知识分子的努力,是很难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为了能在中国更加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始着手进行国外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和出版工作,创办了大量刊物,并撰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肯定了广大劳工阶级的重要性,并在《青年与农村》中要求知识分子和劳工阶级打成一片,并号召要发动群众,提高工农群众的觉悟。在这些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推动和宣传下,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端。“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先生说过:“通过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教育,必须依靠下层人民,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4]
毛泽东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站在文艺工作的角度上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做了深刻阐述。毛泽东认为,所谓大众化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毛泽东十分强调群众的重要性,指出文艺工作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要扎根民众、以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熟悉群众,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符合大众需求的好作品。毛泽东把实事求是定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路线,并在实践中一直坚持这个原则。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刻阐释和实践,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的党员和人民所理解、所接受。”[5]
二、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1.理论内容贴近群众实际,坚持以人民为导向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人民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人民的主观世界,进而化为人民的实践活动。怎样让人民了解马克思主义,首先要贴近群众实际,坚持以人民为导向。
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来源于对他们现实生活的感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内容就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表达人民的心声、满足人民的需求,解决人民实际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如果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只是一些束之阁楼、刻板教条而脱离实际生活的空洞经验,或者只是一些花里胡哨、天花乱坠的夸夸之谈,群众又怎么会去理解和学习?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众,马克思主义要想走向群众,得到群众的认同和理解,理论内容就不能脱离群众的实际生活,只有深入群众生活、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群众生活,解决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群众才会感觉到马克思主义的作用,才愿意相信马克思主义能够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才能发自内心地认同和相信马克思主义,进而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化为自己的实践行动,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人民常被比喻成载舟的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足以证明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人民群众的问题,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根本性的问题,必须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以人民为导向,指出“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6]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相结合,把满足群众需求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结合。理论内容要贴近群众生活实际,多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现实生活,多研究人民群众切身的实际问题,多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矛盾,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有温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有说服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要让人民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才能提升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和内化程度。
马克思主义要想被群众认可和接受,内容就必须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以人民为导向,反映和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聚民心、集民智,才能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2.理论话语通俗易懂,推进大众话语体系构建
新时代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就必须让人民群众听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理论话语在一定程度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重要呈现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要接近人民群众的认知水平和语言习惯,用大多数人能听懂的方式,阐释深刻的道理,尽量做到通俗易懂,推进大众话语体系的构建。
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理论话语如果高高在上,脱离人民生活环境,就很难得到人民群众理解和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的同时,指出要用简单质朴的话语将马克思主义给人民群众讲清楚,说明白,便于人民群众可以接受和理解。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契合了人民群众的价值目标和话语诉求,简单的话语向大众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围绕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习近平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用通俗的话语让每个党员和人民群众了解到反腐行动一视同仁,绝不懈怠;围绕理想信念缺失的问题,习近平指出缺失理想信念就是“缺钙”,用生活化的语言表明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围绕生态环境问题,他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比喻的手法向人民群众表达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生活化、通俗化的语言去表达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使人民群众能够听起来亲切,听起来明白,拉近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
做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工作,大众话语体系的构建也十分重要。所谓大众话语体系的构建,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表达系统化,逐渐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术话语体系。只有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体系的建构,才能系统地研究大众话语,读懂人民群众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群众语言相融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表达通俗易懂,被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大众话语的研究也是一个需要持续深化的过程,必须重视大众话语体系的构建,向学术化、系统化推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被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内化为他们的实践行动。因此,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话语表达要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让群众明白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这是拉近人民群众和马克思主义距离的关键一步,同时重视大众话语体系的构建,深化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研究。
3.普及形式多样化,利用好新兴媒体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也尤为重要。它像是一座桥,连接着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群众去熟悉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除了报刊、书籍、通信、广播、电视这些传统的普及方式,普及形式还应该更加多样化,传播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好丰富多样的传播平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相比于新兴媒体缺点和不足暴露出来,呈现出与受众的互动方式比较单一、方法有些落后、缺少必要的交流等弊端。这就需要我们在运用传统媒体的同时也要注重传播手段的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形式更加丰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App于2019年1月1日上线,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持建设,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地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海量的资讯、图文、音频和视频等学习资源,向大众输出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内容,帮助群众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除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创新,还可以通过专题网站、电视直播、手机短信等手段,使人民群众第一时间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和要求形象化,引起群众的了解和学习兴趣。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引导马克思主义适应当代环境,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马克思主义以一种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层出不穷,我国网民数量迅速增多,网络普及率快速增长。网络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要紧跟时代潮流,利用好新兴媒体完成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7],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正视网络新兴媒介迅速发展,人们借助网络平台获取大部分信息的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伸向新兴媒介平台,尽快获得这个舆论战场的主动权,使互联网这个最大的变量变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大增量。充分运用新兴媒体手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综合性方式进行普及,从听觉和视觉上增加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知,促进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同。
利用新兴媒体多途径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错误思想,让网络新兴媒体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载体平台。
三、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时代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必须坚持贴近人民生活实际的原则,以人民为中心,学会运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话语,采取多种形式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能够真正被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化为人民群众的实践,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