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021-11-25朱海洋李佳新

现代交际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有效性评价

朱海洋 李佳新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不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现代课堂,都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接受教育。新课改规定了教师如何讲,也规范了学生如何学,本文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1.有效性教学的含义

有效性是指教师用最短的时间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成就、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与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有密切关系。不同的教师为教学的准备和付出不同,因此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是高效的。[1]

2.小学课堂教学的特征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小学教育阶段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包括了教师讲解,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等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有多种形式,如运用语言的讲授法、教师问学生答的问题探究法、实践法,等等。多数小学教师的教学以课本为依据,课本如何写,教师就如何讲。若课堂过于“死板”,就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研究表明,小学课堂教师的言语比例占课堂80%左右,学生的言语比例仅占15%,此外还有5%的课堂沉寂。课堂教学的任务是在课堂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课堂教学主要参与者是小学教师与儿童。

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教学有效性常通过考试成绩、竞赛成绩、学生综合素质等来体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成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开始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将课堂关注点从“照本宣科”转移到与学生的互动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提高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学校自身发展与学生的个体发展,没有高效的教学作保障,小学教育便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教师教学以课本为主

小学阶段,课堂教学多以课本知识传授为重点,不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忽略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师自始至终眼光只局限于课本,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而课本内容多以知识点呈现,趣味性差,缺乏吸引力,导致儿童对学习表现出反感情绪。

2.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低

小学课堂上,教师多采用讲授法教学,缺少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佳。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中插入一些故事,做几个游戏,就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其实不然。学习本身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大多数学生在课堂的前20分钟会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而后注意力会逐渐被其他事情所吸引。教师如果使用不当的教学方法,可能无法使教学有效性得到显著的提高。

3.对学生缺乏科学性的评价

传统教学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常采用终结性评价替代形成性评价,没有或很少通过平日作业、课堂上小测验,口头提问等形式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进行考量,只依赖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效果。在缺乏形成性评价的课堂上,教师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也不会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这样做会降低课堂的教学有效性。[2]

4.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一些小学教师忽视学生在知识技能、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很大,如果教师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效课堂的构建,不光有教师方面的因素,还有学生方面的因素。许多小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听讲、多动,导致上课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课下不复习,不会独立思考,对待出错的题没有更正整理,做事粗心。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待学习还没有主动性,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不认真听讲,打断教师说话,不认真听同学发言,等等。针对课堂上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教师应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不能因此失去教学积极性,对教学工作采取消极态度,

三、提高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小学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和不受拘束的思维创造空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敢于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怕失败,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首先,小学教师必须热爱学生,这是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的基础。“四有好老师”是杰出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作为人民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相信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激发他们奋发向上。

其次,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只是角色划分不同。教师应深入学生中间,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有亲切感,从而乐于和教师接触,并积极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3]教师应经常表扬学生,表扬和鼓励会使小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充满了信任和期望。

再次,学生之间应该形成友好,团结,互相帮助的良好关系。独学而无友,孤而寡闻。课堂是一个群体,群体成员之间友好、互助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扩展视野,拓展思路,产生新想法和新主意。在这种关系里,学习将成为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会增加,学习态度也会变得积极主动。

2.教学中融入游戏,创设生活化课堂教学

新课改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还要学会从旧知识中创新。而这种创新精神需要教师的后天培养。教师不应一味地按照课本内容去讲课,而是要有选择地使用教材,活跃课堂气氛,使用生活化的例子进行教学。如学习百以内加减法,教师创设一个购物小游戏,假设学生与父母去超市买东西,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一些物品的价格,让学生们想一想买什么,并计算一下价格。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还可以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使学生主动思考。游戏教学和生活化情境导入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贴近生活的内容能使学生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

评价学生应该是多方面的,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道德品质等。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形象的、感性的,因此可以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某位同学上课积极发言可以奖励一个“笑脸卡片”。某位同学作业完成得好,可以奖励一个大红花,等等。有效的奖励方式不仅对儿童进行了及时的评价,而且可以使其得到激励,下次会表现得更好;口头表扬也是必不可少的,口头表扬的方式有很多,如学生回答问题准确,可以说“你真棒!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你回答的真好,看来你一定仔细思考了”,等等。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成长的环境、接受教学的条件不同,他所表现出的个性也是不同的。学生不可能都是一样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刚步入正轨学习的低年级学生,要着重规范他们课堂上的行为习惯。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认真听讲,但有些稍微调皮的学生却容易扰乱课堂秩序,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对这部分学生展开课下重点教育,可以采用奖惩方式。不同的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是大不相同的,小学教师应仔细分析不同学生回答的问题,然后变通自己的教学方式,对于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点名提问。如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蓝天白云》,在了解蓝天白云的特点时,低年级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甚至会说天不是蓝色的,天有时候是白色的,等等,这时候教师不应该立即制止,应让学生完整地说出他认为的天空的样子,然后对他新奇的想法表示鼓励,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能借此促进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在小学课堂上,有时候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没有认真倾听的意识,认为在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自己就可以休息一会儿,干点儿自己的事情。还有些学生会积极地举手抢答,甚至跑到老师跟前要求回答。事实上,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只有认真听取其他学生的回答,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有认真倾听,才能与他人更好地交流与沟通、相互促进。[4]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捕捉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年级高的小学生,应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将一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反思自己的不足与收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教师要利用阶段复习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阶段性的反思,看看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有所提高。

四、结语

小学教育阶段,教育有效性的提高不但能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还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打好基础。教学有效性与课堂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必须保证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有效性,加强学生学习能力,以适应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自由而开放的课堂,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有效性评价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教师作品
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刘辉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