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管理模式研究

2021-11-25段青青

现代交际 2021年14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段青青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教育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与新目标,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管理模式是新时代高校推进创新创业人才研究与实践的进程中构建的人才培养新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高校加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大学教育的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着人们的思想认识,新时代,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也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关注着时代发展,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逻辑出发,系统梳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明晰新时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探究其产生的深刻原因,以更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分期

新时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意识形态的斗争愈加复杂,加强与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同样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方针、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对这一进程的回顾,是探析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必要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探索、发展、创新三大阶段。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大学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1984年,国家正式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科专业,更加注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并在不断探索中促进了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这一阶段,经济的开放和中西方思想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国家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发布,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2012年,党的十八以来,国家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3月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的重点与核心内容,推动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2.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

通过系统评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作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自主发展新模式的切入点,形成对其发生范围、后果及产生原因的基本认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十分复杂,主要集中在高校教育体系的平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完善、政策导向、学生自身发展要求等方面。

新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不同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较大差距,学校发展侧重点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工作的投入与成效。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完善与发展是凝聚学校力量、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内因是推动自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生对于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能有效促进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接受度。“理想信念不仅具有思想引领力和精神吸引力,还具有行动支配力。”[1]坚持正确发展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管理模式可行性与必要性研究

通过梳理国家、社会及大学生个人对于自主发展的要求,寻求大学生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管理的内在契合性,这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模式的前提与基础,也使我们更加明确自主管理新模式构建的方向与教育目标。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自主管理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四自”能力。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使青年一代拥有了更为开阔的视野,同时也催生出新的问题,只有能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新兴人才才能快速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大学学习生活与中学存在较大差异,刚刚从高强度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的大学生面对宽松的学习环境、灵活的学习方式需要一个逐步的适应过程。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良好的专业素养同等重要,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汇中,大学生难免产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模糊的现象,因此,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管理模式,是顺应国家发展、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也是实现大学生个人未来发展需要的必然途径。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步入新环境的大学生,拥有了更为健全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判断力,对于个人发展有了明确的自主意识,这为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内在可行性;同时,大学的学习生活与中学不同,其学习以自主控制研究内容、学习目的、学习结果为主,教师多为引导和辅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学习资源的丰富与便捷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选择学习地域、时域及专业的机会,只有提高其自主管理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其受教育的质量。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管理模式的学理支撑

应深入挖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管理模式的学理支撑,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作学理分析,以理论为支撑,是构建与完善教育发展新模式的必然要求。

1.教育学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管理模式的目标指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实现个体自我发展与完善,从这一角度来看,自主管理的教育模式的育人逻辑在于学科育人与实践育人的双向互动。

学科育人是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每个高校的必修课,系统化的课程讲授涉及历史史实、哲学知识,而更核心的内容是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政课授课过程中,应不断优化相关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为学习主体的大学生,应充分吸收课堂知识内容,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将坚定理想信念与加强自身辩证思维能力相结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标。

实践育人是必然要求。要依靠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充分发挥文化及精神研究基地的效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高校采取更为灵活、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而为其提供多种自主教育的选择。自主实践的过程,不仅是消化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自主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中解决困难、分析问题是增强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实践中所见所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对国家发展的积极认同,从而树立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心。

2.积极心理学视角的个体自主发展的动力逻辑

积极心理学是时代进步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2]。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为人们指明方向、支撑其前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有着积极效用。

从价值激励角度来看,大学生以自我管理的方式进行自主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效提高人的自我发展意识的积极动力,有利于加强大学生自我认同感,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对待学习与生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为满足其自身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其自主管理能力,激发个人发展内在动力,进而提升其个人综合素质。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大学生思想特点,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管理融入学校整体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建立符合国情且可操作性强的新模式,离不开学校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在此基础上,以学校教务部门为管理主体,利用线上、线下两种途径实现对于大学生全面、科学的有效管理,切实提高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1.线上教育路径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3]灵活地利用新媒体平台,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微视三微一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及民族精神,分享马克思主义理论动态,传达党的教育方向,提高大学生爱国情感,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地域限制,最大限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灵活性及选择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发挥大学生专业特长,调动、鼓励学生认真观察与感悟生活,通过视频记录、情景重现拍摄短剧、撰写学习与生活感悟等多种方式,借助新媒体传播力,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深入内心,并转化为行动实践。

学习强国、极光新闻等各式学习软件与时政讯息平台的免费公开开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管理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提高了其学习工具选择的自由程度。更快、更有针对性的信息传递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有效灌输”,同时,线上学习的方式集思想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拓宽了教育渠道,吸引了学生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的优势。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势所在,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管理的重要方法与路径。

2.线下教育路径分析

通过辅导员、导师及学生社团的共同作用,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课堂教育、环境教育的同时,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启发主体意识,更加注重大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

其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学习离不开正确的引导与有效的管理调控,通过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与党性教育,坚持方向把控与组织保障,在学习生活中多沟通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准确性、精准性。同时,面对丰富的校园活动,善于“放权”,集中学生智慧,提高活动策划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最大限度为学生创设自主管理机会,建立自我发展平台。

其二,通过专任教师的教学,梳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进行集中式、系统化的传播,提高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认知,培养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提高理论思想水平,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鼓励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监督的方式实现自我控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与持续性,转变任务式学习理念,充分发挥理想信念对于个体实现自我突破的精神引领力。

其三,在校内通过学生社团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增加大学生生活的丰富性;在校院两级管理下,开展丰富的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等活动,为大学生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激励创新意识,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倡导者与参与者,充分肯定学生的管理能力。

其四,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或者实践工作,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性,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志愿活动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朋辈交流学习的过程,在实践与交流中获得助人为乐的幸福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提升个人精神境界。

第五,积极落实学生评价体系多元化,完善学生管理规范,能有效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落在实处,使学生做事更有章法,对其行为起到规范和导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外显在于主体参与式行为,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观察者,通过大学生相关行为直接而具体地了解其自主管理成果,在此基础上完善评价标准,丰富评价主体,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学习的成果得到认可,从而能更大程度上获得成就感,坚定信心。

五、结语

立足于新时代对大学生教育与发展目标的设定,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线上线下两个舆论阵地,提高了高校教育资源跨区域、跨时域的运用有效性,对于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能有效促进不同地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有利于大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未来就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从而坚定理想信念,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