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2021-11-25薛云
薛 云
(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就是破解思政教育困局的有效手段,将思政元素有机植入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中,通过一些案例,情文并茂地传达积极正面的思想,立体化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促进学生正确的三观形成。本文以规划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做好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升级改造工作,弥补单一的思政课程进行德育教育的形式缺陷,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达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
一、规划设计类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来看,思政课程基本集中在大学一、二年级,大学三、四年级实践活动增多,是学生接触社会形成自身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思想政治课的效用在逐步减弱,学生缺乏相应的指导容易产生偏激的思想。据研究,学生对专业课程兴趣较为浓厚,发挥主观能动性比较强,其他课程发挥主观能动性较弱,基于此,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必要的。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课程元素,可以全方位培育大学生。
规划设计类课程是工程设计类专业核心课,以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类课程为主,贯穿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对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规划设计类课程借助项目设计实践,加强课程思政之后在可以在专业基础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明确对学生价值观和能力培养的方向与方法。规划设计类课可以延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成果,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灵活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直至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这是一个长期培育,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的过程。
二、目前规划设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中存在问题
1.学生的政治敏锐性不强
现在的大学生成长于和平年代,又没有进入社会,相对来说所处环境比较单纯,对于政治感到陌生,即使理论知识学得再多,依然缺乏政治敏锐性。正是缺乏这种政治敏锐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忽视思政。加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是提升专业课课程思政工作成效的重要前提,是学生领悟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重要保证。
2.专业思政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现在课程思政的建设力度很大,各专业课都试图提出符合课程自身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发现,一窝蜂的建设中,一方面各专业课思政内容设计各自为政,重复、遗漏、层次不清等各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缺少相应的设计,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耦合度不足,很难达到同向同行,最终形成协同效应。
不同的专业也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建立专业特有的思政的培养体系,构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耦合协同框架。从顶层设计上完善思政内容的设计,有选择性、侧重点、系统构建包括思政课、课程思政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体系,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内容有层次、有重点的高效融合。[1]
3.课程思政相关教材建设欠缺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发挥,加强教材建设也是刻不容缓的。作为“三进”工作的第一步,进教材是最基本的一步,是学生接触政治素材的重要环节。课程教材中可以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场景描述,使思政内容与现实环境结合更密切,以提升政治素材的亲和力。但是目前专业课的思政教材建设进度缓慢,反而成了教学环节中最薄弱的一环。
4.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环节的锻炼
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目前较多停留在理论环节,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手段,没有发挥出专业课课程思政的优势。理论联系实际,才应该是专业课课程思政的重要方式。[2]为什么学生过去一直不关注思政课而将目光聚焦于专业知识学习中?那是因为专业知识能学以致用,今后能安身立命。因此专业课程思政,利用思政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相信这才是课程思政最后的必由之路。
三、规划设计类课课程思政总体实施思路
1.规划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宜以点带面,入深入细
专业课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互为臂膀,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体系”为重,突出理论体系的完整结构;规划设计类课程思政的内容设计应更侧重“点”,彰显深挖之能。在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中,案例要从小处入手,从细节处入手,在深入分析规划设计中的价值取向,坚持设计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找准规划设计类专业与思想政治内容特有的契合点,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建立生成性的内在契合关系。借助能够引起共鸣的“契合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以教育的“深入”“深刻”为突破点。
2.规划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素材应以时事为主、以情动人
规划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应以时事为主、以情动人;把脉学生需求,找准学术突破口,创新教学载体。课程借助行业领军人物、伟大工程事迹深挖其思政内涵,深化学生对道路、理论、制度理解,让思政走进学生。
开展专业思政教育,关键在于素材,要能紧扣时代发展又回应学生关心的话题,这样不仅有效让学生看清思政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途径又有效激发学生求知需求。在素材上要聚焦国内业内领军型设计团队,注重其开拓创新的艰难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融入多样化课堂教学之中[3],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和价值共鸣。
3.推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提升学生的政治敏锐度
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方式。同样我们在思政内容教学中,教学过程就不应是简单的传输过程,而是积极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过程。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思政课程的建设,利用小组讨论、专题讨论、社会调研等各种方式,转换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重构,摒弃外来文化的影响,将地方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政治敏锐度,进而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更好地寻找自身的发展方向。
4.培养学生专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重点是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着重培养新一代规划设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特别是理解规划设计所特有的公共利益职责,借助规划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4]树立城市规划师的社会责任,设计应适合本地的规划形式,只强调形式主义的东西与我们当前社会的发展状态不相吻合,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缺乏社会责任感。
5.培养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宣传主流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成果都应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能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从思政教育的接受者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因此学校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宣传正确政治理念的专业能力,加强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宣扬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能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继承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不断的创造性转化,我们在专业的设计能力培养中,要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创新传统文化的能力,要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让学生能够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和现实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有方向的增强学生创新性发展,有目标的提升学生宣扬和践行正确价值观的能力,就是进一步推动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切实途径。
四、规划设计类课程思政的实施措施
1.课程内容关注实际问题,展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
培育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关键在认知认同、做到知行统一。规划设计类课程要将思政内容渗透到具体案例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综合知识面,有利于学生重视个人的政治修养,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政治思想教育入心入脑、知行合一。[5]
规划设计类题目的设定应更具有社会意义,题目设置是不仅仅考虑到专业技术的难度,还应当考虑到社会、政治、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让学生们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的,是用来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课程设置时增加社会调查的比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课程思政内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树立努力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设置课程思政考核指标或评价标准,推动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
合适的考核标准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刺激学生提升个人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要对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成果做出相应的评价,设置合适的考核标准来衡量学生完成既定目标的情况,根据衡量结果给予相应的分数。考核时要利用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加强过程考核,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技能竞赛和课外时间等,将专业课程上的冷冰冰的知识点进行“温暖”,将其具象化。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创新传统文化的能力和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肯定,让学生发现运用个人政治素养解决问题的优势,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提升学生思政学习的积极性。
3.结合“互联网+教育”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互联网+教育”探索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优势互补的有效途径,建立“课内+课外”式的“全程互动”教学法。深入研究学生的新特点新变化新需求,一方面是利用好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各种网络教学平台、联系媒介和传播途径,将思政元素灵活融入专业知识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展示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调研、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营造学生间比学赶超氛围。
五、结语
完善规划设计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规划设计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建立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案例、变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践行规划设计类课程“课程思政”的重要措施。培养新一代规划设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特别在社会环境中有意识地运用个人政治素养,借助规划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规划设计类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