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平台对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的支撑探讨
2021-11-25王威
王 威
(广西警察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力加强法律人才培养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而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才能使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学科平台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因而将学科平台应用于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工作中至关重要,既有利于构建科学和完善的法律人才培养体系,也能够进一步拓展法律人才培养渠道,进而使高校法律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从当前学科平台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而且对高校法律人才的培养工作也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方面,特别是一些高校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学科平台的积极作用,导致学科平台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此,应当深刻认识到学科平台的积极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大力推动学科平台科学化、规范化和效能化,进而为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学科平台对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的支撑作用
从当前我国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尽管自身人才培养体系比较完善,而且在培养法律人才方面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进步,但目前法律人才培养工作与法律实务工作、法学研究工作等缺乏紧密联系的现象相对较多,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这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工作的瓶颈[1]。因而,高校在开展法律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学科平台的支撑作用,同时也需要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在构建学科平台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深入分析学科平台对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突出表现为:由于学科平台具有综合性,涉及方方面面,因而可以提升目标支撑,使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工作目标更加明确。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学科平台的“三大功能”可以为高校法律人才工作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如高校通过加强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证,以强化法律人才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为方向,可以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学科平台还能够为高校更有效地开展法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师资支撑,特别是在科研项目建设方面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师资力量,而且学科平台也能够为校际、教师之间合作创造条件,因而可以使高校法律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由于学科平台涉及方方面面,将其与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融合,还有利于为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多元化、融合化的科研与实践平台支撑,这对于培养更优秀、更具有实践性、融合性、互动性的优秀法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2]。
二、高校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应用学科平台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学科平台对于支撑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从当前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尽管对学科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无论是学科平台还是高校都应当有清醒的理解和认识。从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的角度深入分析学科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学科平台建设缺乏重视性,最主要的就是一些高校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学科平台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开展法律人才培养、实施法学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特别是在发挥学科平台综合作用方面仍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战略的思考,科研机构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比较松散,相应的运行机制仍然不够完善,直接导致学科平台的作用发挥有限;学科平台建设缺乏融合性,主要是有的高校还没有深刻认识到法律人才的实践性、服务性、应用性较强,而且在法学教育方面不注重进行多元化设计,相关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特色化,由于法律工作涉及诸多领域,这就直接导致一些高校不注重将培养法律人才纳入法学应用与实践体系当中,直接导致法律人才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缺乏融合性,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法律人才短缺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学科平台建设缺乏创新性,主要是不注重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和策略发挥学科平台的作用,如在开展法学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思维,如不注重发挥专家的作用开展法学教育,再比如不注重构建“互联网+法治教育”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识不强等等,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科平台的支撑作用。
三、高校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应用学科平台的优化策略
(一)强化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理念创新
要想在高校法律人才培养中更有效地发挥学科平台的支撑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对学科平台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创新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平台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同时也能够使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工作更具有拓展性。高校在开展法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科平台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可以出台一些发挥学科平台在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方面的实施意见,如为更有效地开展法学教育,高校可以拓展法学教育领域和范围,使法学教育的系统性更强,并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法律实务,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服务,进而才能使科研机构和高校都重视学科平台在法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3-4]。要着眼于提升法学教育的创新性,高校应当利用学科平台进行优化和完善,如在开展《宪法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宪法意识,要对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学科平台进行制度设计,并建立经常性、多元化、综合性的交流与互动机制,使学生在学科平台能够得到锻炼。
(二)突出法律人才培养和法学教育方法融合性
高校在开展法学教育的过程中,要想更有效地发挥学科平台的作用,还要更加高度重视法学教育的实践性,使学生能够在学科平台不断加强自身的锻炼,如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加强调查研究,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同时还要通过学科平台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并引导学科平台专家为学生进行授课等等,进而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推动法学教育系统化。高校要从不同的领域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使法学教育资源体系更加完善,如引导学生在学科平台进行实践锻炼,共同开展法学方面的项目研究等等,这对于促进法治教育的系统性更强。
(三)推动法律人才培养和法学教育模式创新性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要想更好的发挥学科平台对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和法治教育的支撑作用,还要在创新学科平台建设理念、模式、方法等诸多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高校要着眼于推动法治教育体系的完善性和综合性,使法学教育能够得到有效拓展。如高校在开展《刑法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涉及诸多领域,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可以对学科平台进行拓展,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科平台作的作用,大力推动“互联网+法学教育”模式,使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能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如为了能够发挥专家的作用,可以采取远程教育模式进行授课;再比如可以将“现代学徒制”引入到法学教育当中,使高校之外的法学专家能够通过“一带一”的方式进行专门化和专业化教育引导。
综上所述,高校在培养法律人才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高度重视战略合作,特别是要在运用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法律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更大的突破。学科平台具有综合功能,而且对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能够使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师资、模式、载体等更加丰富和完善,进而促进法律人才培养工作体系的不断优化。因而,高校在开展法律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学科平台的支撑作用,同时还要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加强与学科平台的战略合作,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也要大力推动学科平台建设的改革和创新,重点在强化学科平台建设重要性、突出学科平台建设融合性、推动学科平台建设创新性等诸多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学科平台在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