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物流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2021-11-25奚小龙

法制博览 2021年7期
关键词:物流业法律法规规范

奚小龙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207)

我国是法治国家,近年来我国更是十分注重法制化建设,各行业的法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但与此同时,某些领域与行业的法律建设还相对滞后,如物流业法律体系。下面结合实际,就我国物流业法律体系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物流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法律法规滞后

我国当前的物流法律体系中依然存在法律法规滞后问题,有部分制度与规范是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内容,与当前市场经济以及物流行业脱节,无法为实践工作提供有效参考。自改革开放后,我国与世界的融合度更深,物流业也开始与国际接轨。这一系列变化都表明物流业需要新的法律制度来规范与引导。但当前国内物流法律体系建设还相对滞后,法律制度建设速度赶不上行业发展速度,这在很大程度上让物流业以及社会的发展受到阻碍[1]。

(二)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性差

物流业有很强的综合性,一项物流业务可能会涉及经贸、汇率转换等诸多方面,因此物流业的法律法规要有很强的适应性与协调性。但实际上,现有物流法各规定、规范之间相互分散、独立,严重影响了相关物流业务与司法案件的开展。

物流法律体系中的部分立法牵涉到交通、贸易、铁道、工商等多部门,这些部门之间沟通不紧密,协调性不高,导致法律的制定与执行困难。就物流业来说,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性不强,从业者就缺少从业参考标准与规范,会在从业过程中面临更大涉法、违法风险。就整个社会来讲,法律制度的欠缺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同时也会给物流业以及相关行业发展带来很大阻碍[2]。

(三)物流法律体系中存有空白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受经济、科技等诸多因素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缓慢,与之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内容相对单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电商的兴起,物流业发展速度加快,涉及业务越来越多,行业盈利水平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物流贸易中的各类纠纷、摩擦与冲突也在增多,物流业需要用到法律的地方越来越多。但我国目前的物流法律体系却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这是因为,行业在迅猛发展,而物流法律内容却没有得到丰富,物流行业中的许多空间、领域还未得到法律触碰。而在立法不完善,法律空白较大的情况下,物流业难获得规范化发展[3]。

(四)法律效力较低

目前我国直接具有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多由中央各部委、地方制定颁布,这些法律法规的现实约束性、规范性不强,法律效力不大,有时无法解决现实问题。

物流法律体系中真正具有法律威严的制度与规范不同,大部分都是一些通知、办法与条例等,因而无法起到一定的震慑与约束作用。除此之外,当前物流法律体系中的一些条例、规定还与国际惯例不符,因此不仅无法为实践工作提供有效参考,而且还可能为一些工作带来困扰,法律的有效性不强[4]。

二、我国物流法律体系建设的完善策略

(一)建立健全物流法律制度的基本体系

物流法基本体系涉及物流行为、物流组织以及宏观调控、市场竞争等四个方面。包含这四项内容的物流法律体系能为物流业各业务、活动的开展提供具体的法律指导与保障,因此现阶段的物流法基本体系应当以这四部分内容为主要架构,然后结合行业实际情况与对法律的需求在这四大支架上做相应的调整、补充与完善。在对物流法基本体系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应深入市场、行业以及社会调研,分析存在于行业中的具体问题,明确物流业对法律的具体需求,在此基础上补充、修订与完善基于一定的框架与理论、原则对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中新增有关外资物流准入的规定以及物流市场准入规定,让法律法规更具有实用性。在物流行为法这一支架中,整合、修订与完善现存法律法规。我国目前的一些物流行为法规已经相对滞后,不适应当前行业发展,也难对行业以及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这部分法律法规要尽快废止剔除。与此同时物流行为法中一些制度与规范还存在相互重复、矛盾等问题,对企业进行整合调整,及时消除法律冲突,以推进各项物流业务顺利规范开展。对一些层次较低、实用性不强的法律,要做适当调整,必要时进行废止,然后及时新增高层次法律制度与规范,从而健全物流行业的法律保障[5]。

(二)完善法律法规,消除法律真空地带

前文已经提及,当前我国物流法律体系中还有许多空白,导致相关业务在开展时没有法律依据与法律保障。为此要结合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完善法律体系,要基于实际尽快制定新的物流法律规范,来推动物流业健康稳定发展。物流法律体系中有关货物包装、装修等的法律制度与规范较少,导致对这部分内容较难管理。因此需及时制定有关物流流通环节的各项规范与技术标准,从而推动各项工作规范开展。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加入WTO后需要适应新局面、规则,会有许多新问题,因此需要立足我国加入WTO后物流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国际上的一些通用规则等对现有物流法律体系进行补充完善,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家通用标准,有效适应国际物流发展的基本要求,为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的接轨提供保障[6]。

(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质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

为让物流法律法规能更好地发挥效力,需要结合行业具体情况对现有法律法规加以调整完善,对适用范围有无、规制内容过时的法律法规做重点调整,要让物流法律法规发挥出真正效力。除此之外,还需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立足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适应当前形势、适用于当下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我国物流业朝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现阶段我国的物流法律体系建设应把握以下要点:首先,要加快建立完善物流主体法,以各项行业现状、社会现状为依据准确确定出物流主体资格,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相应规范,明确行业内各主体、法人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有效解决权责不清晰、义务不明确的现状,为物流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稳定基础。其次,现阶段我国的物流行为法中还有许多不完善、欠缺合理的地方,需要结合行业具体情况与社会实际特征对法其进行修订、补充与完善,将各类物流交易行为惯例尽快法律化,从而让各项工作能更加规范、合法的开展,让各项纠纷与摩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解决。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社会保障法、宏观调控法等健全完善。立法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人民群众权益,因此物流业的立法工作也需将保障物流主体、消费者、劳动者以及社会、国家合法利益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通过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法让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让各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四)强化物流法律法规体系集约性、系统性特征

物流系统的主要构成环节为装卸、运输、配送、仓储等。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物流行业的发展模式、物流系统结构等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化物流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综合化、系统化。因此物流业法律体系也需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基于现代综合物流理念以及系统化思想等对法律规范进行调整,对法律体系进行完善。

综上所述,法律是国家、社会的基础,对于物流业来说,只有依法开展各项业务才能取得长远稳定的发展。为此针对我国物流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效力低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当立足实际,结合物流行业特征与行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特点加快完善立法,优化法律体系,让物流业各项业务有法可依。

猜你喜欢

物流业法律法规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物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