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教育视角下的初中生校园欺凌防治

2021-11-25任秀慧

法制博览 2021年7期
关键词:初中生法治道德

任秀慧

(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400)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前期,情绪不够稳定,心智不够成熟,遇事易冲动等特点,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等事件多发生在初中生群体中,初中生法治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国家对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通常认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就是对其权利与义务上的教育。然而,校园欺凌事件折射出的不仅是学生权利与义务意识的缺乏,更是对规则的违背,对法律的轻视,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漠视。

一、初中生法治教育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为落实这一会议精神,2017年秋季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全国初一年级投入使用,教材主要针对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在这一有力举措下,初中生的法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们初步掌握了简单的法治理论,具备了些许法律知识。然而,校园欺凌事件的时有发生用事实说明了当前初中生法治意识薄弱,初中生法治教育仍然存在不足。

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不能够珍惜自身合法的受教育权,错误的热衷于为自身赋予的“霸凌权”;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漠视宪法法律,不顾后果;随意侵犯同学的人格尊严权、隐私权乃至生命健康权;歧视同学,嘲讽同学等行为体现着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从被欺凌者角度看,多数被欺凌的学生因害怕报复,会选择忍气吞声,他们缺乏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部分初中生认为法律解决不了他们之间的问题,缺乏对法律的认同与信赖;因被欺凌而产生自卑等心理状态则是学生缺乏平等意识的表现。由此可见,初中生法治意识较为薄弱,法治教育有待加强。

二、初中生法治意识薄弱的原因

(一)学校对道德与法治课重视程度低

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被其他科目的教师称之为“副课”,在研究过程中,曾有教师谈到“倘若一位体育教师课时较少,且无法担任三个主要科目,那就担任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从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定位到对该课程的师资配备,无不体现出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忽视,这也意味着对初中生法治教育的忽视。

(二)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法治素养有待提高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部分教师会出现“偏心”成绩优秀的学生或班干部的现象,在成绩优秀的学生与成绩较差的学生犯同样的错误时,往往不能做出同样的处罚措施,这使得不平等意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吞噬着学生的“平等意识”,也正是部分教师存在这种错误的行为示范,使得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意识不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法治教育过于重视理论培养

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初中生的法治教育更多关注理论知识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教材重点描绘了法治中国的蓝图,讲述了宪法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为学生普及了一定的权利义务知识。但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尚未重新修订,对于培养初中生法治素养的指导能力较弱,因此教师们仍然更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灌输式的教育,目的为提高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同时,因课业压力大、学生安全保障等,学生很少有机会走出校园参与到法治宣传、社区建设等法治活动中,难以对法治的运用产生切身体验。因此,学生虽然对法律知识、法治理论有简单的了解,但法律运用能力得不到提升,法治素养难以全面提高。

(四)法治教育缺乏育人合力

初中生法治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无疑是势单力薄的。家长的言谈行为与社会成员对法治的态度对学生法治意识的树立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的形成对学生法治教育是极其重要的。然而,在社会参与法治教育过程中,公安民警的参与力度较大,但很难看见其他社会力量的身影,如:检察院、法院、律师群体、社区等。[2]可见,当前尚未形成法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合力,法治初中生法治教育实效性难以得到提升。

三、初中生校园欺凌防治策略

校园欺凌事件无论对学生及其家庭、还是对校园、社会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只是加强对校园欺凌发生后的治理为时已晚。而加强对初中生法治教育,从思想上改变学生,防止校园欺凌的发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要有效提高校园欺凌事件防治,要加强对初中生进行法治教育。

(一)重视道德与法治课,提升课堂质量

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初中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专门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课程,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为其争取较多的有利条件,如合理安排课时与时间、配备专业的教师队伍等,利用好该课程的教学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教师法治修养,形成积极影响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是学生最为鲜活的行为榜样。从法治教育的视角看,教师不仅要提升自己的法治理论素养,具有大量的、系统的法律知识,从理论知识上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更要提升自身法律道德修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遇事通过合法的方式解决、当自身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勇于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成为学生遵规守纪、遵法用法的行为典范。

(三)加强学生警示教育,树立法律权威

警示教育是指通过讲述实际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吸取教训以达到警醒的效果。在初中生法治教育中,通过教师、民警、律师等专业人士讲述真实的案件以及处理办法,警示学生欺凌同学要承担怎样的后果,对学生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树立法律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帮助学生认识法律,教育其尊重法律,远离校园欺凌、远离违法犯罪。

(四)加强法治教育合力,增加活动普法

法治教育仅靠学校必然势单力孤,这就需要来自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为初中生创造法治教育的活动场所、活动方式。例如组织学生普法日参与志愿活动、组织学生到特定场所进行普法宣传、带领学生参与庭审、就校园欺凌等问题组织开展律师咨询会等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法治就在身边。然而,这需要学校积极争取社会多种力量的支持。

四、初中生法治教育对于校园欺凌防治的意义

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愈演愈烈,法治教育不力是导致校园欺凌频发的根本原因,诸如“殴打”“逼迫同学下跪”“强迫同学吃屎喝尿”这类行为已经触及违法犯罪的边缘。因此对初中生进行法治教育对于校园欺凌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一)提高辨别校园欺凌的能力

在校园中,欺凌类型多种多样,部分同学认为只有“殴打、抢劫、强奸”等严重的行为才属于校园欺凌,而对于“讽刺、嘲笑、起外号、孤立等”程度较轻的行为只是感到难过,但意识不到这同样属于欺凌。这充分说明缺乏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平等意识。而经过法治教育,加强了学生对基本的法律知识的掌握,学生树立平等、公正等意识,从而充分提高学生辨别校园欺凌的能力,这为学生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其约束自己对他人做出欺凌行为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引导学生做出正确选择

通过法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宽容待人、积极乐观的优良品质。同时,带领学生吸取冲动暴力引发不良后果的教训,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尊重他人生命,也珍惜自己的生命。使其在生气、冲动时能三思而后行,做出正确的选择。可见,法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做出合法的行为选择。

(三)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加强学生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知法、用法的能力。当校园欺凌事件不幸发生时,学生能够有效使用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权,并积极准确地寻求学校及社会的保护,有效降低乃至避免校园欺凌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为其他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为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领域带来了诸多影响。对于家庭来说,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校园暴力给家庭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甚至沉重的打击,加强法治教育,有效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减轻家长的担心,维护家庭幸福。

对于学校而言,加强法治教育,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首先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校园环境;其次,维护了校园干净和谐的形象,推进了法治校园的进程;最后为国家培养了具备法治素养的公民,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推动建设法治化国家的进程。

猜你喜欢

初中生法治道德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