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淘汰“水课”打造高质量“金课”
2021-11-25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湖南 湘潭 411201)
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扭转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实现中小学生的“减负”、大学生的合理“增负”。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让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1]学生要刻苦钻研学习,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才是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用心打造一门好课,提高教育质量[2]。
一、“水课”与“金课”的概念
(一)“水课”
所谓的“水课”就是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学生没有任何收获的课。在“水课”上教师很少用心,课堂呈现出低阶、陈旧特征。所谓的“水课”是质量不高的课的统称。“水课”的低阶性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缺乏鲜明的个人教学特色。课堂教学方法一成不变。此外低阶性还体现在学生的素养上,通过学生的素养就能看出其课堂教学的高阶与低阶[3]。“水课”的陈旧性是指知识过时,教学内容无法带动学生兴趣的“不用心”的课。在“水课”课堂上,教师备课时间不足、能动性差。
(二)“金课”
“金课”与“水课”相对立,是指高质量的课,呈现高阶、创新和挑战等特征。首先,高阶就是素质、知识等相关方面的融合,能够让学生从中学到很多,能够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将知识通过各方面的能力运用到位,融合在一起。目前,对于教育来说,最重要的是创新性,表现在跟随大流并走在教育的前沿,具有时代感。在教学方式上,“金课”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专心听课,发展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将课堂教学的灌输转变为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挑战性是对教师和学生双方来说的,“金课”课堂有一定的难度,要双方一起付出相应的时间、精力;教师用心备课讲课,学生积极参与并思考;只有课程呈现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和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才能出现“金课”。
(三)“水课”与“金课”的特征
1.“水课”的特征
“水课”主要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低阶、灌输、封闭、重知轻行、重学轻思。低阶是指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其他方面的低阶。在低阶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低阶的,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同样也是低阶的,是一种陈述性课堂,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和学生没有思想上的共鸣。灌输是教师利用提前准备的教案对着多媒体教学软件(PPT)照着念,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信息,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学生在固定的地点、时间学习一成不变的知识。此外,“水课”的重知识轻行为、理论与实践不平衡,已形成了教学问题。现在,注重实践与知识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知识同等重要。“水课”上学生重学习轻思考,死读书,没有思考余地。“水课”有两种存在方式:一是作为课程,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贫乏,学生几乎没有什么收益,各个高校中广受诟病的“欣赏类”选修课就是典型;二是作为一门课程并不“水”,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则“洪水泛滥”,教师没有投入百分之百的心思备课、上课,上课方式比较死板,照本宣科,没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心思学习,经常出现逃课、睡觉、看书、玩手机、打游戏等现象。
2.“金课”的特征
“金课”主要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高阶、对话、开放、知行合一、学思结合。高阶课堂与低阶相反,是高层次的课堂教学:内容知识高阶,思维、发展都是高阶,方式方法灵活生动。对话课堂是教师在教学的基础上与学生互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思维随着教学而动,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知道自己的不足方面并加以改进。开放课堂和封闭课堂相反,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实现开放,课堂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知识从教材向参考资料补充,图书馆与实验室双向发展。知识与行为一致,学习和实践结合。学习和思考结合,学中思,思中学,加强课堂教学质量,将重学习轻思考变为学思结合中。
二、高校“水课”现状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质量从很多方面得到了改善,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目前高校“水课”普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课堂教学纪律差、教师布置作业少、课堂教学管理比较松散,便于学生获得学分,但实际上对学生的帮助不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校针对教师课堂教学制定了一系列评价方式;因此教师会在课堂上更为严格地对待学生,导致学生考试通过率较低,也带给教师更多的差评。而课堂教学管理松散、对学生要求不严、考试容易通过的教师大受欢迎,评价高,这种现象导致高校“水课”越来越多,学生很难学到知识。高校应打造“金课”,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对得起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归纳而言,“水课”的成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招生率高,评价机制不完善
1.新专业门槛低、毕业率高
高校为了获取大量生源,大幅度降低入学门槛,缺乏严格的筛选过程。此外,高校在没有加强自身师资力量的情况下,根据社会评价和毕业率,盲目设置各种热门的专业,不管好坏,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水课”泛滥,专业考试通过率高,学生就没有大的学习压力,大学生活会过得自在,没有紧迫感。要改变这一普遍现象,就要提高入学要求,为学校摄入更加优质的生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评价机制缺失
目前很多高校教师越来越重视科研任务,更加重视资源的提供和成果的收获,他们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科研工作上,忽视了的教学工作,出现了懈怠的现象。教师的科研压力大、科研的收益高会导致他们放松对教学的要求;科研成果是评职称的重要考核指标[4],长此以往,就导致“水课”。很多年轻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把精力放在拉项目、写论文上,教学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由此“水课”泛滥。大多数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课上缺乏活力。
(二)教学方式传统,教材老化陈旧
1.教育方式不科学
平淡无味的教学方式、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会吞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只讲故事是不够的,需要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教出好学生,只有严格和厉害是不够的,还要有鲜明的教学特色,充分展现个人魅力,这种教育美学,是教育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教材老化陈旧,授课千篇一律
目前,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教科书显得陈旧。当前,高校一些教材缺乏创新、缺少特色,加上授课缺少新意,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要对教材和教师授课方式进行创新改进,打造“金课”。
(三)学生缺乏积极性,思考能力较低
1.缺乏积极主动性
目前,部分高校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提不起兴趣,积极性不强,跟着教师走,死读书,使发展受到了限制。教师教学效果欠佳,出现大量的“水课”。
2.缺乏对知识的思考
高校缺乏学思结合的教学,特别像在赶马一般,你敲打一下,我走一步,学生只在听、理解,然后去记忆,教师就是将知识说了一遍,一个喂一个吃,完全没有了能动性,自我学习的能力慢慢丧失。死读书,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附和着他人的想法,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帮助。
三、如何将“水课”打造成“金课”
将“水课”打造成“金课”,对高校来说是好消息,既规范了教育方式,也提升了教育质量。打造“金课”,加强学风建设,可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这对教师的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业务能力“熟”“精”的基础之上,将创新融入教学,熟练掌握专业的前沿知识,更加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5]。给予学生多方面的关注,给予差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适应学习环境。
(一)完善学校各项制度
高校课堂教学管理首先要完善各项制度,制定整改措施,严格要求,明确责任人,有针对性地展开各项工作。将规矩竖立起来,抓严、抓紧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将“水课”打造成“金课”[6],要加强学业的挑战性,加大难度,将提高教学质量摆在第一位。
其次,要完善高校教师评价考核制度。高校要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出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制定教学评价机制。要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创新程度等方面考量,给予科学的评价。
(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例如:浙江大学苏德矿把微积分上成“抢手课”,为了上苏教授的课,有的学生甚至翻窗进教室,其重要的原因是,他用唱歌说段子的方式来教数学,既让学生记得住知识,又能让课堂充满趣味。我们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生搬硬套教授知识,这样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互动、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打造高强的业务能力。优秀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和内容充满痴迷和热爱,在教学中体会到意义、价值、激动和欢乐。通过言传身教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并使学生相信学习的内在价值;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激发他们的潜能,并适应学生的多样性,并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
(三)提升学生的自律性
教学水平及质量是由师生双方决定的,缺少哪一方的努力,都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和效果。教师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外因与条件,而内因就是学生本人。能否打造成“金课”,最主要在于学生自己。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有一定的自律性,不受他人的干扰,对自己的学习有一定规划与要求,能独立思考,不是读死书。学思结合,课内与课外知识、理论与实践结合,展现自己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严格要求,自主学习,努力配合教师打造“金课”[7]。
四、结语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新时代本科教育责任与使命,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好办法。目前高校存在太多“水课”,学生从中没有学到知识,只是在浪费时间。这需要高校从学校、教师及学生自身查找原因,针对原因进行合理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事,新时代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多措并举,攻坚克难,才能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