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视域中德语通识课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以理工科大学为例
2021-11-25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当前,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正在进行,慕课无疑是一场席卷全球的变革,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随着数字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国内外教育界对慕课的建设和研究大幅攀升,多所知名大学纷纷加入慕课阵营,合作研究开发和建立在线免费课程。目前,国内有关慕课课程建设模式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大多集中在慕课本土化、慕课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领域。然而,有关慕课与翻转课堂在德语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研究却并不多。
目前,德语教学研究分为三个领域:德语专业教学研究,德语作为通识课教学的研究,德语作为语言培训课程的研究。而对德语作为通识课的研究,虽然从事这方面教学的人不少,但鲜有专著,其中主要的研究成果散见于国内学术期刊中,而理工科大学的德语通识课的慕课建设研究基本没有。
另外,语言学习不仅仅是语法、知识点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和沟通能力的学习及对对象国文化的了解。而慕课和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德语通识课作为一门第二外语不再只是传统教学法中的课堂灌输式的“生硬”的语言,而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基础上的“生动”的语言,这种授课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较少的课时内,高效提高实际应用语言能力。将慕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德语通识课教学,可以为理工科大学的德语通识课教学提供实践上的可操作依据。
一、作为第二外语的德语教学在理工科大学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非语言类本科生学习第二外语的需求急速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德语通识课,这和中国与德国政治、经济及文化之间的频繁往来、交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近两年,中德两国在政治上高层互访频繁,双边关系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两国的经贸往来密切。多年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企业对德国的投资也不断增加。文化教育方面,两国的交流也呈现活跃态势。在这种背景下,特别是在理工科大学,在学好一门第一外语——英语的基础上,选择德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越来越多。
理工科大学学生选修德语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首先,德国大学理工科的科研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声誉,部分理工科学生选修德语是为今后去德国继续深造打好语言基础。其次,对于毕业生来说,除英语之外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德语也是进入德资企业或中德合资企业的敲门砖。其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并非将德语视为语言工具才选择德语,而是对德国文学、文化、历史感兴趣。可以说,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德语作为第二外语的通识课时,目的并不单一。
一般来说,高校作为通识课的德语课时并不多。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德语通识课一个学期64个学时,每次4节课,共16次;选课人数也相对较多,一般在60—80人之间。学生学习目的多元化、教学学时短等原因,增加了教学难度。所以,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的系统化的语言学习模式很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相较于英语,德语入门较难,发音要求相对较高,晦涩的语法也让很多初学者望而生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64个学时内要完成枯燥的语音和初级语法学习,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学习效果也不佳。
二、慕课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慕课是基于互联网技术,面向全世界,为不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授课模式。这种授课形式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而方兴未艾。可以说,“慕课空前的规模和开放程度和不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有了可能,再加上慕课操作简单方便、学习成本低廉,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从可能变成了现实”[1]。
由于和互联网技术绑在一起,慕课的主要特点就是开放、共享和互动性强。维基百科定义的慕课有两个显著特点:“Open access/开放共享”和“Scalability/可扩张性。”这种开放的教育理念一开始为远程教育所推崇,随后成为全世界各大高校推行的教学改革方向。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让教学效率更高,其明显的特点如下:
1.教学方案更加具体、完善
慕课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版块呈现,教师可以有目的、更好地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
2.学习目的、任务更加清晰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点,重复在线观看教师的授课内容,自主选择学习,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3.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慕课教学中,除了线上教学,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线下平台,增加互动,教师可以充分地指导学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灵活开展学习。
目前,慕课作为一种开放性的在线课程资源,其开放、共享和互动性强的特点使教学方案设计、师生互动及学习评价设计等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说,“‘慕课’的成功之道,在于努力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课程和个性化学习服务,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课程教学支持服务”[2]。因此,基于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非常值得在语言类通识课上推广。
三、引入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理工科大学学生学习二外德语的需求。理工科学生学习二外德语基于多元化的目的,学时相对较少;而慕课这种授课方式恰恰可以满足学生学习德语的需求。
(一)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
作为语言类的通识课,因为学时短、上课人数多等原因,教师在传统课堂上很难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教师在语音阶段要花费大量时间纠正学生的发音,但这在大班教学中几乎不可能。而慕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之成为可能。学生先进行线上语言学习,教师就可以在线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传统的语言授课方式和现代网络技术结合起来的方式,使教师更充分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使德语教学更加高效。
(二)从学生接受角度来看
德语通识课大多只有64学时,而64学时对于德语通识课学习而言只能是肤浅的入门级别。因为语言习得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操练,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课后无法正确指导学生发音等问题。而慕课这一方式恰恰弥补了这个缺陷,学生可以在课下通过视频复习,以高效地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有目的地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更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使枯燥的语言学习更加生动。
总之,传统教学手段比较适合引导性、启发性、人数少的研讨课,而高效的语言教学需要的是学生不断地重复练习,特别是对零基础的学生来说,开始的语音学习需要更多地进行课下练习。混合式的教学方式适用于这种初级阶段的语言学习,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另外,对于德语通识课来说,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内容少而精,不再将重心放在语音教学上,而是注重语言和文化的介绍,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德语的兴趣,为日后继续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四、理工科大学的德语通识课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综上,在理工科大学的德语通识课中引入慕课和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具体到实践操作,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挑战。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
大多数教师已习惯于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新的模式不一定能接受;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要组织成功建设慕课的教师和专家开讲座,搞培训,让更多的教师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长。
(二)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计划更精细
和传统的教学计划相比,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计划更精细:每节课的授课内容丰富且针对性强。以德语通识课来说,考虑到选课学生的零基础,以及学生学习目的的多元性,授课内容要以精讲语音为基础,辅之以日常会话和基本语法,同时穿插德语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讲解语音、会话、语法和文化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互相渗透。发音和语调练习可以以短句和对话的形式呈现,语法和文化也能衔接。例如:德语发音的完全规则和德国人做事规则性强是否有联系?德语的从句和句框结构是否是德国人思维逻辑性强的表征?德国历史上出了很多哲学大师是否和这门语言有深层次的关系?如果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能将这些语言、语法和文化问题杂糅在一起呈现给学生,并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那么,德语将不再是一门晦涩、枯燥的语言。
教师要研究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多元互助与合作模式,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慕课和翻转课堂结合教学的具体操作
慕课和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团队组建
应组成以授课教师为主,课程开发专家、计算机技术人员、摄像录制人员及后期制作和剪辑人员为辅助的慕课团队。慕课教学形式和传统授课形式不同,涉及制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甄选,系统性整合、分块录制、线上答疑,以及很多技术上的问题。特别是语言学习还涉及一些对话的录制和文化内容的讲授,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不同的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使慕课更加完善。
2.制作慕课
分析本校学生需求,利用已有慕课资源,结合教学大纲甄选授课内容,分单元设计课程计划和教学评价,和技术人员沟通设计,整合教学内容并进行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并上传至慕课教学界面,供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使用。线上课程的录制对教师要求较高,除了仪表得体、表达得当之外,还要求教师能通过恰当的肢体语言和悦耳的声音吸引学习者。同时,语言类慕课的录制可以通过两位或多位德语教师合作,录制情景对话,或以讨论的方式讲解相关文化知识。
3.师生互动
学生按要求登陆课程界面,在每单元截止时间前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和同学针对本单元内容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实现知识和语言的内化。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注重培育学生学习德语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4.评价监督
通过教学评价及时得到学生反馈,实时跟进学习进度,优化课程体系,线上监督学生学习情况。特别是初级阶段的语音学习,在学生线上学习之后,教师要充分利用线下时间,指导和纠正学生发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如何优化课程体系,制订符合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规则的教学大纲;研究如何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结语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是单方面的输出,在这种模式中,德语习得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学生多样性的学习目的,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德语通识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德语的兴趣,教授德语语言的特点及学习的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目的进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来说,德语入门相对较难,在这个背景下,德语习得更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将德语及文化等因素联系在一起,实现知识真正的内化。慕课和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主体从教师到学生的转换,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将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应用到理工科大学的德语通识课上,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兴趣来进行学习,线上反复学习难消化的部分,线下和教师共同探讨语言规律及相关的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