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做好“两征”模式下新兵“第二适应期”心理服务工作
2021-11-25哀汝峰
哀汝峰
新兵下连的“第二适应期”,既是新兵能否充分适应部队生活的考验期,也是能否在部队长远发展、健康成长的关键期。尤其在当前“两征”模式下,战斗力生成周期缩短,新兵补入新单位节奏加快,因此,帮助新兵顺利度过第二适应期,既要充分做好经常性思想和管理工作,更要科学有效做好心理服务工作。
一、案例
新兵小郑性格内向,从小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2020年毕业于北方某城市一所中专院校,2021年3月应征入伍。在新兵连训练时不自信,学东西较慢,平时不善言辞,但为人老实,很听班长的话。小郑在训练中遇到困难后,班长和同班战友都很主动帮助他。在体能方面,小郑有优势,是全班第二个所有体能课目都合格的新兵。
下连后,新兵小郑分到了班长小林的班。班长小林是下士第二年,性格活泼,做事风风火火,工作干劲很足。通过两个星期的相处,班长小林发现小郑学习装备理论知识很慢,和其他新兵相比有较大差距,老兵在帮教过程中也慢慢对小郑失去耐心。渐渐地,班长认为小郑不适合学习本专业,并向连队进行了汇报。三周后,恰巧炊事班缺一名炊事员,征得小郑同意后,小郑就被派到炊事班参加工作。
在炊事班,小郑主要负责配菜、食品留样和卫生清理等工作,班内只有他一名列兵炊事员。在上级的一次检查中,因小郑负责的食品留样工作出了问题而使炊事班被上级通报,班长狠狠地批评了小郑。后来,小郑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干不好,产生抑郁心理,出现敏感多疑,偶有自言自语,伴有失眠症状。炊事班长赶紧向连队进行汇报,指导员很快带小郑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小郑为适应性障碍。
二、“两征”模式下新兵下连易产生的“不适应”心理
新兵小郑出现适应性障碍,既有外部原因,也有个人原因。在当前“两征”模式下,新兵征召频率快,既要求新兵补入快,也要求新兵下连进入角色快。从征召兵员来看,当前新兵自我意识独立、个性鲜明、探究意识强,但也表现出乐群性不足、适应环境能力弱、缺乏心理韧性,以及焦虑、抑郁等心理常见的特点。下连后,新兵常会因自我适应、环境融入、学训任务、人际交往等因素产生对环境的不适感,从而产生孤独、失落、自卑、恐惧等心理情绪。主要表现在:
一是心理期望落差产生的失落感。案例中,小郑在新训班长的帮助下逐步适应了部队生活,下连后,新班长的管理风格和新训班长差别较大,小郑难免会将新训班长和新班长作对比,加之自己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感觉和新班长难融入。“两征”模式下,新兵往往在新训机构被分配至相关专业和岗位,新兵常会因为没有进入自己想去的岗位,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专业,或是新训结束没有取得自己渴望的荣誉而产生失落感,个人感觉很遗憾,心情郁闷。
二是目标规划缺乏产生的迷茫感。在“两征”模式下,兵员素质不断提高,三月份入伍的新兵中,大学毕业生占比较多。九月份入伍的新兵中,高中毕业生和准大学生比例居多。这些新兵来到部队的想法更加多元,有的想入党提干,有的想考军校,有的想转军士,有的想成为典型并取得荣誉,有的想拥有从军经历,从而方便以后就业或是升学。下连后,有的新兵发现部队生活并非如己所愿,感到实现自己目标和价值的门槛很高,加之部队生活枯燥重复,常会因自己目标规划不清、自身动力不足等原因导致结果不如预期,产生困惑、迷茫心理。
三是训练成绩落后产生的自卑感。案例中小郑是一个性格内向、不自信的战士。训练中总比别人“慢半拍”,在新训班长和同班战友的帮助下,这种情况得到一定程度克服,并逐步找到自信和自己的闪光点。但在下连后,小郑只看到了自己的短处,没有聚焦自己的优点,加之缺乏支持和鼓励,当自己和同年兵相比成绩落后时,自卑感油然而生。下连后尤其在学习训练中,每个新兵都想给周围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训练成绩提升不足、训练标准不达标等原因,往往容易让新兵产生“技不如人”的自卑心理,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则可能导致过度焦虑或是自暴自弃。
四是训练任务繁重产生的紧张感。当前,部队训练任务繁重,突击任务较多。新训结束后,新兵需迅速补入各岗位,留给新兵自我调适时间非常有限。为了能够快速补充老兵退役留下的“缺位”,新兵需迅速学习和掌握各类装备知识和技能,从而迅速“补位”,加之各级对新兵训练要求标准高,有些新兵对繁重的训练任务不适应,感到训练任务自己吃不消、受不了,容易出现紧张感,甚至逃避训练,产生厌训、怕训心理。
五是人际交往不顺产生的孤独感。下连后,新兵身处环境发生变化,有的新兵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列兵,害怕在人际交往中做错事、说错话而受到领导批评,不敢与干部骨干交往;有的新兵性格内向,处事谨小慎微、放不开手脚,不善与他人交往;有的新兵孤芳自赏、眼高手低,觉得别人不如自己,不愿与人交往;有的新兵在家就是“一人一机一世界”,不会与人交往。部队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人际交往不顺,就会出现相互猜疑、缺乏坦诚、影响团结、情绪压抑的情况。案例中,小郑由于不善于交往,常常感到孤独,缺乏朋辈支持,遇到困难无处诉说,导致出现抑郁情绪。
六是教育管理严格产生的压抑感。在新兵下连后的教育管理中,新兵是各级关心和关注的焦点。有的新兵民主意识强,对老兵的管理方法不认可,出现“软抵抗”心理;有的新兵觉得在新单位比在新兵连的规矩要求还多,出现烦躁和逆反心理;有的新兵觉得在新单位只要比自己兵龄长,谁都可以来管自己。案例中的小郑在炊事班时,只有自己一名列兵,班长批评完他后,既没有做针对性的思想工作,也没有及时地关心帮助,小郑觉得在新环境中缺乏归属感,这种压抑情绪持续累积,最终导致了适应性障碍的形成。
三、做好新兵“第二适应期”心理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新兵下连后产生的“不适应”心理如果持续郁积得不到重视和化解,就会引发令人沉痛的心理之殇。因此,我们在新兵下连的关键时期,要扎实做好心理预防、疏导和干预等工作,帮助新兵培养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部队这个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准确把握新兵心理变化脉搏。一要全面掌握情况。新单位要及时和新兵连干部骨干进行新兵思想和心理交接,详尽掌握新兵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矛盾困难等情况,同时交接好新兵心理健康档案。二要搞好谈心谈话。干部骨干要和新兵打成一片,坚持做到“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努力把解决思想问题、实际问题和心理问题相结合,达到最佳效果。三要加强心理测量。结合新兵下连、任务转换等时机,依靠专业人员,科学运用量表等手段严密组织新兵进行心理测量,发现异常妥善处理,同时动态更新新兵的心理健康档案。
注重提高新兵心理调适能力。一要有效掌握心理调适方法。作为带兵人,既要关注新兵心理问题的负面因素,也要帮助新兵对个人潜能进行发掘,主张通过个体努力来做好心理调适工作,比如引导新兵掌握合理宣泄法、注意转移法、自我暗示法等多种形式的自我放松、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提升自我调适能力。二是科学组织心理行为训练。新兵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先天条件有关,但经过训练和锻炼也能进行培育。针对新兵下连时的心理适应性问题,可组织破冰训练、团队协作训练、挫折挑战等心理团体训练,增强新兵进入新单位的适应性和归属感。
科学优化新兵心理支持系统。一要充分发挥干部骨干的“兄长”作用。坚持为士兵着想、为士兵服务,切实用真心去帮助他们,让他们真实感受到战友情、兄长爱。二要充分发挥“亲友团”的港湾作用。连队要主动联系新兵家长,及时反馈新兵在连队的现实表现,发动他们做好新兵的工作,让新兵感到亲友就在身边。三要充分发挥思想、心理骨干的“及时雨”作用。思想、心理骨干通常是发现问题和隐患的一线力量,要善于依靠他们的力量及时掌握新兵的情况,帮助新兵化解内心的疙瘩。
有效开展新兵心理疏导工作。一要善于倾听理解。“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工作和生活中,干部骨干要以接纳的态度,认真地听、专心地听,对新兵的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二要正向说服引导。干部骨干要注重把握新兵的特点,围绕新兵的问题,用事实说话,引导新兵注意到自己因认知偏差而导致的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帮助他们理性思考,进而促进他们情绪和行为的改变。三要依靠专业力量进行疏导。对依靠本级力量不足以化解心理问题的新兵,要及时借助专业力量进行心理疏导,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新兵要及时送医就诊。
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环境氛围。一要营造团结友爱的氛围。干部骨干要用信任、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兵,善于发现新兵的闪光点,用真心去关心关爱他们,及时开展解难帮困工作,消除他们在部队的后顾之忧。二要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在部队全面发展是每名新兵踏上军旅之路的期望,干部骨干要努力为新兵搭建成长“舞台”,勇于当新兵的进步“后台”,帮助他们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百炼成钢”。三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干部骨干要坚持严字当头、公字为上,尊重新兵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依法依规、公道正派处理各类事项,让新兵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有奔头。严格要求干部骨干在管理中依法带兵、科学带兵,杜绝以权压人、以兵龄压人,树立起带兵人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