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构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探析

2021-11-25周海保

政工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官兵部队政治

周海保 张 伟

《关于构建新时代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意见》强调,要用好信息网络教育空间,把网络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教育创新的“最大增量”;要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建好用好强军网,加强网络资源建设、使用和安全管理。深入学习贯彻《意见》,扎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走活,迫切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信息化政工、大数据政工新理念,使政治工作向网络延伸、向云端拓展、向数据深化,不断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时代内涵,用大数据强固生命线,让生命线充满生命力。

一、大数据给新时代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赋予的崭新机遇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大数据已成为制胜新要素,将大数据合理高效运用于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信息海量高速多样化。大数据时代极大地扩充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资源宝库,使之呈现全新的内容与形式,推动教育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并具有开放性、即时性、多元性、共享性等鲜明特征,有效扩大了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大数据使得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再局限于随机抽样与局部分析,它不仅能覆盖所有教育对象,还能涵盖个人在所有时间段内的“数据节点”;不仅实现了信息传递、更新与存储的高速化,还实现了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通过大数据技术,记录并生成海量多样化的数据,不断丰富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数据库。

(二)思想调查快捷全面深层化。大数据是对数据进行智能筛选、提炼,进而产生新信息的技术。运用大数据进行思想调查,操作流程快速简单,软件统计高效便捷,得出结论详细客观。通过对官兵日常生活中全部数据的收集整理,更高效地分析出结论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实现教育管理与服务的个性化。“大数据”的优势在于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统合起来,聚焦目标进行分析,在原有认知上发现新问题,通过对数据全面深入的分析应用,得出的问题结论更能贴近现实状况。

(三)预测研判前瞻合理科学化。大数据不仅能深刻洞察研析人们的思想行为,还能辅助决策、预测未来。通过大数据记录官兵言语沟通、行为偏好、社会关系、所处环境等信息,对其进行分类、归纳、整合,并基于数据相互关系构建对应的数学模型,深入探寻和剖析内在关联与本质规律,进而科学预判研究对象未来的演进方向与发展趋势。通过大数据,教育者可在宏微观层面提升对官兵思想行为的关注度,全方位掌握信息的传播路径与规律,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征兆和隐患危机,同时牢牢把握教育先机,加快创新教育内容、模式与方法,力图实现教育预测功能的最优化最大化。

(四)思维视域变革拓展高效化。大数据有助于教育者摆脱传统思维的路径依赖和认知惯性,适应形势发展,紧盯大数据发展的主导和前沿方向,打破思维桎梏,聚向发力构建大数据背景下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体系。大数据时代,关联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动态性思维等思维视域的变革拓展,为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全新视角、提供了有益思路,对于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教育系统的创新性、增强教育体系的时效性等提供可靠依据与价值参考。

(五)双向互动开放自主平等化。传统的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单调且单向性的教育方式,教育者有很强的权威性与主导性,官兵作为客体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借助各类网络自由开放的平台场域,受教育者不仅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而且在选择教育内容与形式上也拥有更强的主体性与自主性。同时,大数据平台成为官兵快速获取信息的全新渠道,使得官兵的思维结构更加多元化,认知水平快速提升,思想观念与价值判断也受到深刻影响,他们更加积极地追求平等共享的价值观,使得教育双方的主客体关系发生重大转变,逐渐趋于平等化,更加注重双向互动。

(六)评估检验动态精准系统化。大数据应用的独特价值,在于面对复杂混沌的事物,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评判依据。大数据是记录存储的巨型信息集合,可清晰准确地实时记录教育进展、动态把握数据信息、量化评估教育效果、分析反馈形成闭环,真实描绘教育“全景图”,为量化检验评估提供可能。通过采集反映部队全面建设情况和官兵思想行为动态数据,既为实施精准教育提供事实依据,也为有效组织教育考评提供客观反馈信息,实现对教育计划、组织、总结、评估等各环节流程动态精准把控,使考评从面向工作转向面向官兵,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碎片化面向系统化。

二、大数据使新时代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要求大数据与部队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当前,大数据技术已对部队政治工作带来了普遍的、全局的、深层次的影响,使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环境和新情况,面临着多重困境与挑战。

(一)传统模式因冲击影响而陷入“掉粉”境地。大数据的研究成果需要通过智能化设备来进行输出和展示,对于“网生代”官兵来说具有强烈的诱惑力。传统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具有权威的主导地位,选取教育内容,决定教育形式,而受教育者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大数据时代,智能终端成了官兵的“新宠”,网络的快捷便利为官兵获取信息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也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各种新媒体通过大数据分析官兵个体习惯从而“量体裁衣”,导致“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方式和“大水漫灌”的粗放模式正在逐渐“掉粉”,加之部队教育资源受信息封闭和保密等因素制约,极易导致教育主阵地的“缺位”。

(二)意识思维因淡漠迟钝而面临“落伍”危险。大数据运用是对海量信息数据的管理使用,从信息化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当前,部分政工干部大数据意识淡漠、思维迟钝,影响了教育领域大数据建设使用的快速发展。一是缺乏敏感意识。使用数据观念意识淡化,对数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经过大数据系统的分析与其他数据产生关联性之后,这些数据所具有的继续研究与分析的价值认识不足。二是呈现思维僵化。缺乏将全样本考察、全过程监控、全系统评估引入教育的总体思维,缺乏从全局宏观层面考察教育活动的全局思维,缺乏利用大数据挖掘事物间隐蔽的相关性,以更好地预见和管控教育效果的关联思维。

(三)平台技术因狭窄薄弱而出现“瓶颈”制约。大数据运用于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定的平台及技术支撑。目前能够覆盖全军的网站数量有限,辐射面较窄,使得官兵在用网过程中留下的“足迹”非常有限,产生的数据不足以支撑起一个有效的大数据库,难以形成数据分析闭合回路,给信息获取和预测行为带来巨大难度。同时,部分单位关于大数据技术在教育方面应用前景的研究,大多数仍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掌握程度仍旧较低,且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力量依然薄弱,技术掌握与运用相对落后,成为提升教育质效的瓶颈。

(四)人才培养因滞后短缺而处于“短板”困境。大数据时代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备政治工作能力、大数据思维、丰富数据知识和处理数据能力的人才队伍。目前部队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机制相对滞后,招收的专业信息人才较少,现有政工干部掌握网络技术理论的人才较少,熟悉编程、云计算、数据库开发的大数据人才缺口较大,建立起基于全军的大数据平台还有一定难度。如何建立完善全军大数据人才体系,成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困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实践运用。因此,培养大数据专业技术骨干人才队伍,搞好信息素质培训,开展岗位实践锻炼,加强复合人才培养等亟待研究加强。

(五)制度机制因欠缺束缚而导致“压力”凸显。大数据时代,人类对数据和信息的利用效率极大提升,信息获取和传播更加迅捷高效。同时,人人都有发言权和话语权的思想交流模式,给人们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带来极大冲击。目前,部队大数据应用的具体实施办法,以及应对大数据可能带来的舆情问题及意识形态斗争等制度机制不够健全。此外,大数据运用面临数据外泄、信息滥用等安全保密和隐私保护等问题,从而制约数据共享使用,影响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推广运用。因此,如何规范领导机制、完善运行机制、健全安全机制等问题亟须探索解决。

三、大数据时代构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路径考量

运用大数据加快推动新时代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开展和转型发展,彰显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规律性与创造性,必须善于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维方式,积极面对实际变化,有效应对现实困难,实现大数据技术与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一)转变思维意识,树牢大数据时代的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大数据思维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认识复杂系统的现代思维方式。政工干部要把握历史新机遇,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大数据意识,增强对数据信息的敏感度,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理念。同时,借助现代化手段加快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模式、完善教育保障,不断提升教育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提升思想认识站位,善于利用大数据的采集、检索、统计等功能,为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强化联合共享理念,在安全保密条件下,分工收集整理跨部门、跨系统、多元化、多层次数据资源;培养精细准确精神,通过数据分析来辅助决策、数据量化来检验效果,推进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实现教育私人定制,让大数据为教育助威发力。

(二)规划系统建设,开发大数据环境下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筹划建设教育大数据系统。可依托强军网、政治工作信息指挥系统等网络平台,构建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系统,建设结构合理、内容全面、动态更新、互联互通、高度融合的数据共享平台,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库,具备及时推送时政热点、集中融合教育资料、海量上线课程资源、及时回馈官兵诉求、在线调查官兵思想、实时评价教育效果等功能,加强对官兵使用系统产生数据的采集汇聚、融合分析,掌握官兵现实思想特点。积极构建官兵行为数据库。全方位、全时空、多维度、不间断采集官兵个人社交、舆情、评论等数据,深刻描绘群体画像,根据大数据情绪理论原理,研发行为数据智能分析与发展预测模型,从宏观角度把握群体思想行为的特点规律。同时,从微观角度把握个体特性,对不良风气、心理障碍及风险言行,及时向官兵实施个性化推荐、精准化干预、及时化预警、贴心化疏导,提高教育质效。

(三)加速人才培养,打造具备大数据技能的复合型教育者新队伍。逐步健全大数据技术人才体系,加紧人才培育,着眼培养一大批“技术+业务”复合型人才,尽快建设一支具备大数据思维特点、较强数据综合分析和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队伍,为开展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依托院校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并与军委和各军兵种、战区协调开展联合培训、实习锻炼,探索建立培养专业型人才和政治工作跨界复合型人才机制。积极开展与国内大数据巨头公司的战略合作,联合培养大数据人才,主动学习先进数据处理技术,高效利用人才等优势资源。跨领域跨学科吸纳复合型人才,通过提供平台、荣誉激励等措施,将拥有大数据技术的专业型人才适当充实到教育者队伍,夯实人才基础。

(四)统筹力量资源,构建大数据背景下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数据的积累源于资源和知识的持续增加。可由军委机关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军兵种和战区机关加强与地方单位合作,统筹力量、配置资源,形成军民全面联合、深度融合。加强与地方网络公司、资源数据库及网络平台联合,获得官兵使用互联网的数据库,扩大军队数据库的容量,为提升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提供保障。着力消除因数据割据、数据垄断所导致的数据碎片化等一系列问题,将全民国防教育与社会教育体系、双拥共建工作、重大纪念活动等结合,打造铸魂育人的思想引领阵地、传统教育阵地、舆论宣传阵地,着力构建大教育格局。

(五)完善制度保障,健全大数据格局下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理顺规范管理体制。注重搞好顶层设计,成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运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管领导、教育部门、保密机构和信息技术部门等的具体职责,加强工作统筹,形成相互关联匹配、有机衔接的信息管理体系。建立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大数据正当收集使用的规章制度,规范大数据使用流程和方法,加强对重点数据库的日常监控管理,完善共享、管理、服务和保障体系,健全应急预警机制,促进大数据运用更加合理合法有序。健全加强安全机制。坚持“内外监管、惩防并举、以防为主”原则,加强防间保密、守护隐私等机制建设,研发安全技术,完善大数据安全应用保障与防控体系。此外,还要建立数据信息交流、管理协同与联动机制等,提高数据实时同步与交换对接的即时性便捷性。

猜你喜欢

官兵部队政治
俄部队军演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