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移动端建设为主阵地和突破口推动新时代军队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2021-11-25徐栋力

政工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强军官兵军队

尚 伟 徐栋力

军队网络文化是当前军队文化中最富生命力、影响力的部分。推动新时代军队网络文化繁荣发展,打造“网生代”官兵网上精神家园,是回答习主席提出的政治工作要过好网络关时代关课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全方位占领官兵思想舆论主阵地的现实要求。

一、移动端已成为军队网络文化建设主阵地和突破口

2019年习主席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建设好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管好用好商业化、社会化的互联网平台,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军队网络文化建设应当以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注重由强军网电脑端向互联网移动端拓展,形成全方位铸魂育人的良好态势。

互联网已步入以移动端为主阵地的融媒体时代。CNNIC 数据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总规模占到全球网民的1∕5 左右,达到10.11 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10.07 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高达99.6%。当前,随着互联网、大数据、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迭代发展和交叉融合,互联网正由Web2.0 向Web3.0 过渡,这一阶段的信息传播呈现裂变式传播和碎片式应用的突出特征,移动端在互联网文化产品搭载平台中的占比越来越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舆论宣传步入以移动端为主的融媒体时代,新闻作品的目标不再是被动等待、极少参与新闻生产过程的受众,而变成了拥有自主选择权甚至可以自主生产新闻内容的用户。从受众到用户,不仅是名字的改变,更意味着主体地位的变化。融媒体时代,网民既是网络信息的受众也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发布者,信息的传播渠道不再被机构或组织垄断,权威机构的权威信息很容易被淹没在更接地气的“草根化”自媒体信息中。习主席早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抓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扩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经过几年的蓬勃发展,党政军民学各界各级组织、部门在微信、微博、抖音等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开设的官方账号,已经汇聚成了强大的官方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唱响了主旋律、集聚了正能量、巩固了主阵地。

军队网络文化发展的主阵地和突破口是移动端建设。当前,“网生一代”成为官兵主体,互联网普遍成为官兵八小时外的精神家园,而智能手机是官兵连接互联网的主要媒介。随着智能手机使用管理的逐步放开和军用智能手机的陆续配发,移动端以其使用管理方便快捷、海量信息丰富多彩、个人专属私密性强等优势,在官兵网络文化生活中的占比将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移动端“微信”“抖音”等军队新媒体账号发布的作品,动辄引发网友千万人次的浏览和热烈讨论、留言、转发,广大官兵的关注度、参与度也普遍较高,这种现象也反映了移动端逐渐成为官兵接收信息主渠道的发展趋势。习主席在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对信息化、网络化研究不够,存在不适应、不合拍问题。”同时强调:“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研究把握信息网络时代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用好用活网络平台,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对军队网络文化建设来说,“合拍”就是要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思维、规律、发展速度保持同频共振,“势”就是以移动端为主阵地和突破口的大趋势。可以说,无论从国际国内互联网发展大趋势,还是官兵迫切的网上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来看,移动客户端都是军队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军队网络文化要想全方位占领思想舆论阵地,在八小时外持续春风化雨,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以电脑端强军网为基础,以移动客户端为突破口,并将其作为前沿主阵地,打造新时代官兵的网上精神家园。

以移动端为重点的军队互联网新媒体建设初显成效。顺应时代潮流和强军兴军迫切需求,近年来军队互联网媒体建设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初步实现了从强军网电脑端向互联网移动端的拓展。“军职在线”手机客户端的上线解决了广大官兵随时随地在线学习的迫切需求,“军事记者”“中国火箭军”“东风快递”等一大批官方微博、公众号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迅速,影响力日增。2014年6月,作为军兵种首个创建的官方新媒体平台,“人民海军”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自开通以来,“人民海军”始终致力于讲好海军故事、展示海军形象、传播海军声音,累计推送文章10000 余篇,稿件全网点击总量达300 亿次,成为军内外了解海军的重要窗口,更是人民海军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2019年2月,火箭军正式开通“中国火箭军”“东风快递”官方微信和微博账号,“进场”新媒体。到2020年底,经过不到两年的发展,火箭军新媒体就形成了包括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各平台传播矩阵,粉丝总数3100多万,总阅览量102 亿次,“中国火箭军”“东风快递”连续两年双双获评最具影响力军队新媒体。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军队互联网新媒体矩阵的形成,不仅将军队网络文化的影响力通过移动端拓展到广大官兵,更辐射到全国广大群众,极大提升了民心士气、宣传了革命文化、树立了良好形象,成为凝聚军民共识、传播军队文化的最重要阵地。

二、当前军队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我军已建成全军互联互通、直达班排的强军网,制定了基本涵盖“建、管、用”三方面的保障机制,终端实现了对包括小、散、远单位在内的全覆盖,为服务铸魂育人、强军胜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军队网络文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品供给方面。一是终端覆盖不够且使用率较低,官兵的移动端时代与军网的电脑端时代严重脱节,官兵课余生活大部分通过手机被互联网文化产品占据,强军网电脑虽能做到进班排,却很难实现人手一台,且受时间、场地的限制,与手机相比私密性差且使用不便。二是产品种类不够丰富且品牌效应不强,缺少在军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知名度的文化产品,在占领网上思想舆论主阵地方面竞争力不足,明显处于劣势。三是各级强军网建设有“千网一面”的弊病,且部分内容更新不及时、链接打不开,少部分网站只是解决了有无问题,并无实质性内容。

功能作用方面。一是在线学习教育模式已推开。利用“军职在线”、网上慕课等移动客户端进行网上选课、学习、考核已纳入全军军事训练学习计划,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更凸显了在线学习教育功能的重要性,但还存在资源不够丰富、功能较为单一等问题,一旦失去行政手段的强制性要求,官兵主动使用的黏性不足。二是没有把住社交这个最大的流量入口。无论在强军网还是互联网,电脑端还是移动端,都亟待研发一款适合军人群体使用的社交软件,形成军人自己的社群生态,改变当前有强烈需求却只能抑制的状态。三是基于军队网络文化平台的大数据获取、分析、舆情监测等功能亟待开发加强。

制度机制方面。一是“建、管、用”脱节,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设轻使用、重建设轻管理、重管理轻使用等问题,且缺少反馈机制,没有形成不断完善的体系性内循环制度。二是制度政策的制定上有滞后性,往往都是问题苗头集中出现后再研究出台指导政策,不能形成前瞻性引领性的制度保障,容易导致初期缺乏统一指导的差异化现象。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与新时代军队网络文化建设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岗无编、兼职负责是普遍现象,人员流动较大,缺少动力牵引和激励机制,不能集中精力搞网络文化建设,同时缺少培训机制,专业素养不深不精,一般只满足于维持运转和简单维修。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维理念滞后,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推进信息网络时代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最大的障碍是思维理念上的障碍。各级建网管网用网的决策者、管理者、参与者都需要来一场“头脑风暴”,与时代发展大势相悖的求稳定、保安全、怕犯错心理,必定会在踟蹰不前中与时代渐行渐远,其本质是理念不新、使命感不强的表现。要打开“安全心结”、摒弃“鸵鸟心态”、消除“看客心理”,树立开放共享、官兵至上、跨界融合等思维理念,积极探索数字政工、网络政工、智能政工,不断让生命线焕发新活力。

二是动力牵引不足,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互联网文化产品,以利益为驱动,要经历市场的优胜劣汰和用户的挑剔选择,想要在多如过江之鲫的产品中胜出,必须精益求精,打造核心竞争力,形成不可替代性,并根据用户反馈实时更新升级,优化用户体验和功能使用。相比之下,军队网络文化建设缺少动力牵引,不产生经济上的收益,品牌意识不强,产品与需求匹配度不高,其建设水平高低、用户数量多少、体验好坏等并不直接影响考核评优,投入的经费、人力、精力、时间等产出效益比、成果转化率也没有显性标准可循,导致各单位网络文化建设质量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

三是制度机制不畅,管理运行统筹不够。制度机制建设是军队网络文化建设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保证,也是网络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和长远发展的基本依据。当前我军网络文化建设缺少系统性有刚性约束的长效制度机制保障,各军兵种建设规划、标准、目标、要求、评价等不尽相同,总体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纵向上的统一部署、横向上的协调联动,“建、管、用”各环节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等制度机制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要充分适应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潮流和军队网络文化发展的特点规律,对军队网络文化建设实施科学高效管理,发挥制度机制的规范、引导、监督、奖惩等作用,完善涵盖管理、运行、保障三要素的机制建设,推动军队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聚焦备战打仗着力加强军队网络文化移动端建设

战斗力标准是军队各项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推动军队网络文化移动端建设发展,要聚焦备战打仗这个根本导向,避免自我设计、自我循环、各自为战,思想往战斗力上“统”,观念往战斗力上“转”,工作往战斗力上“聚”,提升网络文化建设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更新思维理念。只有先进的思维理念才能指导先进的军事文化建设,建设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军队网络文化,首要的是思维理念的更新换代。一是树立与时俱进的互联网思维。要自觉强化学习意识、前瞻意识,切实转变思维模式,以创新、聚焦、共享、用户至上、去中心化等互联网思维统筹指导军队网络文化建设。二是树立抓网络文化建设就是抓战斗力的思维理念。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占领。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里,我们的阵地就在哪里。要发挥我军网络文化春风化雨、以文化人功能,以持久的文化感召滋养战斗力生成的精神内核,发挥我军网络文化塑造态势、舆论引导功能,亮剑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无形战场。

突出为战研战。是否有利于战斗力的提升是军队网络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其前进方向的校准器和建设成效的试金石。一是为战铸魂育人。军队网络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兵味、战味,主要任务是筑牢理想信念、服务备战打仗、凝聚强军共识、激发血性胆气,用主旋律占领主阵地。要主动进入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使红色文化走进网络、引领潮流。探索走开“全媒体”学习模式、“微时代”教育模式、“交互式”沟通模式,让红色基因有效赓续,使“老树”不断发出“新芽”。二是浓厚打仗氛围。建设充满战斗气息的网络文化环境,着力提振官兵精气神,培植血性基因,在提高部队战斗力中体现军队网络文化的价值。文化产品要突出打仗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不断深化强敌研究,确保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从思想上彻底纠治“和平病”。三是打赢网上“三战”。在信息网络时代,战争由陆、海、空、天、网、电六维空间扩展到了“精神空间”。新时代军队网络文化建设,是我军主动出击,提高舆论较量、心理对抗、法理争夺能力的重要举措。要旗帜鲜明反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强化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勇于举旗帜、打头阵、当先锋,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生力军。四是畅通建言渠道。通过网络文化建设搭建网上群众路线平台,充分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营造研战备战氛围,集思广益,鼓励围绕战备、演训、战法、装备、后勤保障等战斗力合成各要素,搞小发明、小创造,广泛征求“好主意”“金点子”,定期收集、筛选、精编,探索建立群众版“要训”“内参”路子。

匹配官兵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用户流量,没有用户流量就失去了占领主阵地、传播主旋律的机会。因此,军队网络文化建设要在官兵需求与打仗要求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一要紧盯青年官兵“消费侧需求”。推出军版社交软件、“学习强军”客户端、红色影视作品等文化产品,努力在有意义与有意思、有高度与有温度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切实提升用户体验,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模拟现代战争中军队作战编成、人员兵力、武器装备等,开发大型军事游戏,增强现代战争的场景体验,从而使官兵在网上“打仗”的耳濡目染中既演练了战法、激发了血性胆气,也过足了网游瘾。二要坚持服务官兵。挖掘拓展网上办公、网上教育、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功能,打造用户体验式工作模式。三要多平台融合发展。当前,官兵上网的需求更多集中在移动端,军队网络文化移动端建设是互联网3.0 时代的大势所趋,以“两微一端”以及抖音、知乎等为主要平台,面向的是官兵、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更广泛受众。要统筹好强军网和军队互联网新媒体、电脑端和移动端同步建设问题,整合多平台资源力量,不断扩大军队网络文化的影响力、覆盖范围和用户基数,形成集群优势。

注重建章立制。推动军队网络文化为战向战的建设目标实现,制度机制是带全局性指导性的基本保障。只有从制度机制层面把握内在机理和特点规律,破解现实难题,才能确保网络文化建设规范化、科学化、长效化。一是树立鲜明为战导向。一定程度上,什么样的规章制度就能催生什么样的网络文化,不同于互联网文化产品以利益为动力牵引的驱动机制,军队网络文化建设要以为战铸魂育人、网上“三战”能力为根本动力牵引,在指导思想、功能作用、产品设计、奖惩机制、考核评价、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链条聚焦备战打仗。二是要与时代同频共振。制度机制往往是在总结经验教训和研究成果的实践基础上逐渐提炼成形的,反过来再指导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再发现新问题、积累新经验,进而再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制度机制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在强调依法治军的当下,有时会成为桎梏,给因循守旧提供制度依据,难免造成“宁愿保守些,不能犯错误”的鸵鸟心态和指导思想上的困惑。随着迭代发展的加速,过去五年、十年更新修订一次的制度法规,现在可能三五年甚至一年就需要更新修订一次,不然就会造成制度与实践相比的滞后性,失去制度的威信力和指导性。三是注重完善体系配套。要全面推动新时代军队网络文化建设制度机制的体系化建设,探索建立纵向各层级的领导机制、横向各军兵种的协调联动机制,逐步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在依法科学管理、奖惩监督考核、人力财力保障、法规制度保障、技术装备保障、体制编制设计等各方面,确保制度机制起到与军队网络文化建设“合拍”的基础保障和助推作用。

猜你喜欢

强军官兵军队
我的科技强军梦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强军战歌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从《强军》,看强军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赞强军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