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西会议”的历史贡献探析

2021-11-25魏永琴

创造 2021年4期
关键词:遵义会议中央红军扎西

魏永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这是对扎西会议最新、最权威的定位。为什么扎西会议的历史地位如此重要?对此,就要首先了解扎西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以及扎西会议在组织、政治、军事、战略、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做出的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一系列决策部署。

一、扎西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面对日寇的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5次大规模“围剿”。中央红军在“左”倾错误军事路线的指挥下,第五次反“围剿”从1933年秋打到1934年10月,最后以失败告终。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中央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实行突围转移、北上抗日的决定,组成“三人团”,即临时中央总负责人博古负责政治决策,德国军事顾问李德负责军事指挥,周恩来副主席负责军事准备计划的实施。

(一)大搬家式的转移,部队负重加剧

1934年10月6日晚,一份惊人的电报摆在最高“三人团”面前:石城失守。石城失守意味着北面的敌人将长驱直入中央机关。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来自敌后潜伏人员的消息:国民党军准备在10月14日总攻瑞金和宁都。这时“左”倾领导人方寸大乱,匆忙作出决定:10月10日开始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军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既然是突围转移,就应该轻装简行,但是在撤离苏区的时候,“左”倾领导人下令把所有的家当全部打包带走,大到印钞机,小到给病人接尿的尿壶。整个搬运队伍拉了足足有十多里长。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粮草的主导作用极为重要,所以军事行动、战争行为之前的经济准备就显得尤为关键。但是大搬家式的行军,违背了常理,大大增加了非战斗人员,加重了部队的负重,限制了部队行军的速度,由此接下来遭到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的绝命打击也就事出有因。

(二)甬道式的行军,红军没有机动可言

红军行军的队形采取的是德国军事顾问李德设计的“甬道式”队形,两个军委纵队即党中央机关和苏维埃政府机关走在甬道中间,红一、红三军团左右开路,红八、红九军团掩护左右侧翼,红五军团殿后。在甬道式的行军方式下,所有的精兵全部用来掩护抬家当的军委纵队。

突围转移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正确且必要的选择。军队的制胜之道是部队无论处于何种境地、走到哪里,首先要考虑如何摆兵布阵、随机应变。但是在“左”倾错误军事路线的指挥下,抬轿子式的行军,阵势机械,限制了部队的灵活机动,红军不是主动积极去调动和打乱国民党的军事部署争取主动权,而是尾随战争,消极避战,应付作战,致使长征一开始就越走越艰难、越打越被动,中央红军为此付出了几万人生命的惨痛代价。

(三)突破四道封锁线,红军将士牺牲惨烈

突破第一道封锁线牺牲3700余人,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牺牲9700余人,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牺牲8600余人,突破第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牺牲3万余人。这是人民军队自从创建以来受创最重、牺牲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从长征转移至此,才50天的时间,中央红军兵力损失已经过半,由长征初期的86000人锐减至35000人。长征的头两个月,虽然红军指战员英勇苦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是始终没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至此,由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与长征初期的失败,使党和红军几乎濒于绝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因而引起广大指战员对现行领导的强烈不满。残酷的现实,迫使党和红军深刻反思:面对国民党倾巢而出的剿杀,红军的归宿在哪里?中国革命的方向在哪里?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央红军边打、边走、边开会。

(四)遵义会议前奏,思想认识逐渐统一

1934年12月12日,在通道会议上,毛泽东建议改变军事路线,避重就轻向贵州前进,但是“三人团”没有达成一致意见。12月18日黎平会议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终于被采纳,明确了红军的前进方向,中共中央作出决定: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既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较弱的贵州方向前进,强渡乌江,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12月31日猴场会议成立“政治局20人团”取代军事“三人团”,从而加强了中央对红军的集体领导。

一次次会议在实事求中坚持真理、达成共识,有效地解决了长征前进的方向问题,使红军在生死关头扭转乾坤,重获新生,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纠正错误路线的开始,是促成党内思想转变的三次重要会议,为后来改组党中央做了组织准备。

(五)遵义会议召开,彻底纠正“左”倾错误

1935年1月7日,红军成功突破乌江,攻克黔北重镇遵义,经过通道、黎平、猴场几次会议的讨论,对于中央在军事指挥方面的错误问题,大多数中央领导人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在此形势下,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纠正军事领导错误的条件已成熟。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经过三个晚上的激烈争论,是非明辨以后,遵义会议作出四项决定:“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对于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①求是杂志社调研组.中国革命从这里转折——从通道转兵到遵义会议[EB/OL].(2012-04-16)[2021-04-22].http://www.12371.cn/2021/04/16/ARTI1618535655307143.shtml.

既然遵义会议是在党与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军事严重失利的情况下召开的,因此遵义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首先就是生存的问题,生存的问题就是红军如何打胜仗,如何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如何保存党和红军的力量的问题。生存的问题也就是军事的问题,与军事问题密切相关的就是组织问题。第五次反“围剿”与长征初期的严重失败,就是因为党中央的大权、对红军的指挥权掌握在“左”倾领导人的手中。党的组织工作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所以军事问题的最后解决必须以组织问题的解决为前提。由于战事紧迫会议开到17日,常委分工和决议都没来得及作,就不得不结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遵义会议还没有最后结束,它的遗留问题,它未完成的任务,就由随后召开的扎西会议来完成。

(六)土城失利,一渡赤水来到扎西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计划消灭土城的敌人从泸州一带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汇合,但是土城一仗打得不顺利。1935年1月29日,土城战役失利后,中央红军放弃渡江计划,分3个纵队6路第一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准备继续寻找战机从宜宾、泸州北渡长江,但是敌人已经封锁长江,防止红军北渡。当时发现,在古蔺西部、云贵川三省的交界有一个空隙地区,素有“鸡鸣三省”之称,这就是云南省威信县,威信县俗称扎西县,地处滇东北的一个角落里,非常偏僻,滇军正规军一时半会儿赶不到那里。所以威信县城扎西就是红军时下集结、修整、摆脱川军的好去处,中革军委果断决定,向水潦、水田寨行动,县城扎西是总的行动目标。

二、扎西会议的历史贡献

1935年2月4日到14日中央红军在集结威信县城扎西的时候,中共中央于2月5日在水田花房子、2月6日至8日在大河滩庄子上、2月9日至10日在扎西江西会馆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历史上称为扎西会议。扎西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问题,并做出一系列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决策,从此以后,红军彻底摆脱了“左”倾机会主义的指挥,开始所向披靡走向胜利。

(一)组织上: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

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中央负总责,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这样的安排,就保证了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充分发挥。

1935年2月5日下午,水田花房子召开的政治局常委会议,完成遵义会议的第三项决定即常委分工。博古从总负责人位置下来后,担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明确毛泽东是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是战略战术制定者),周恩来与朱德负责指挥军事(是战略战术执行者),陈云继续担任军委纵队政委,红五军团中央代表。扎西会议开创了德才兼备选拔干部的先河。恩格斯在《论权威》一书中指出: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险关头,要拯救大家的生命,所有的人就得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顺利交权背后所反映出的,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博大的胸怀和坦荡的胸襟,周恩来找博古长谈使其放下思想包袱支持毛泽东,张闻天的民主作风则保证了毛泽东军事指挥权的发挥,如果陈云不鲜明亮出支持毛泽东的态度,那对在危难中艰难推进的中国革命是极为不利的。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86年前的扎西会议上就有了很好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成熟,通过改组党中央的领导,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逐渐形成。一个成熟的政党不仅始终重视领导核心的关键作用,而且是把核心和权威作为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的根本前提。

(二)政治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并传达《遵义会议决议》精神

1935年2月6日至8日大河滩庄子上,政治局会议完成遵义会议的第二项决定:审议《遵义会议决议》。《遵义会议决议》首次对毛泽东军事思想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是指导红军如何打仗的纲领性文件。“为中央红军和全国各地红军突围转移、粉碎围剿取得长征的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①程中原.论扎西会议的历史地位[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1997:51.

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写道:“遵义会议的精神传达到部队中,全军振奋,好像拨开重雾,看见了阳光,一切疑虑不满的情绪一扫而光。”②刘伯承.回顾长征[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76:85.可见传达遵义会议精神,统一了全党、全军的思想,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从而保证了毛泽东的积极防御的军事路线的贯彻实施。

《遵义会议决议》从宏观上总结了井冈山时期一直到长征初期红军战略战术的成功经验与失败原因,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正确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与原则,批判了博古和李德的单纯防御军事路线的错误,对党内长期争论的军事路线问题作出了正确的结论,解决了仗要怎么打的问题。指导思想即行动指南,《遵义会议决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导地位,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成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全局的根本战略思想,确保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军事上:改变渡江计划,决定建立川滇黔根据地,部署全国苏区和红军的战略方针与组织领导

1.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牵制打击敌人,有效地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1935年2月10日,在扎西禹王宫召开组建特委和游击纵队的会议,周恩来指出:把你们400多人留在扎西,你们有三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第一是打击牵制敌人,配合中央红军作战,第二是安置和保护好伤病员,第三是建立革命根据地。在中央红军二渡赤水的时候,纵队假装红军主力北渡长江,成功吸引了国民党川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蒋介石视纵队为心腹大患,派重兵围剿。纵队从1935年2月成立到1937年1月失利。

纵队组织发展起来的红军云南游击支队,在支队长殷禄才和政委陈华久的领导下坚持革命斗争12年,打击国民党地方政权、袭击国民党军车,国民党派重兵围剿,先后围剿了7次,1947年3月,在国民党整编79师的围剿下,云南游击支队最后失利。纵队和游击支队以其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歌结束了它的光荣历史,纵队和支队完美诠释了红军不怕牺牲、勇敢担当的长征精神。

2.部署全国苏区和红军的战略方针与组织领导。1935年2月5日,扎西会议后的党中央立即给项英和中央分局发去“万万火急”电报,指示中央分局:改变斗争方式与组织方式,在中央苏区和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区分会,并进行人事安排,“以项英、陈毅、贺昌及其他二人组织之,项为主席”③王冬.长征转折阶段(1935.1.15—1935.6.14)[EB/OL].(2014-10-14)[2021-04-22].http://news.12371.cn/2014/10/14/ARTI1413279508185310.shtml.。这份“万万火急”电报就是新的党中央对全党、全军,在政治、组织、军事路线上发出的第一份指示。2月11日,党中央致电红二、六军团:“建立军事上的集体领导”“总的方针是决战防御而不是单纯防御,在运动战而不是阵地战。”①曹征.长征中的会议[EB/OL].(2012-06-18)[2021-04-22]. http://fuwu.12371.cn/2012/06/11/ARTI13394 00564382590.shtml.2月13日,党中央又给中央分局发去关于“遵义会议决议详情”的电报。遵照党中央的指示,项英迅速指挥部队分散突围,开展游击战争,有效地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

(四)队伍建设上:彻底精简、缩编、轻装、充实连队

根据土城战役的经验教训,党中央果断决定彻底精简、缩编、轻装、充实连队。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为后来三次渡赤水打胜仗创造了有利条件。

1.整编。1935年2月10日,中革军委发布了《中央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把三万多红军编为17个团,不少干部下到连队,加强了基层指挥力量。与此同时,还进行彻底轻装,从根本上解决了“搬家式的行动”,部队的负重减轻,行动更自由,更能打游击战、运动战了。

2.扩红。在红军斗地主分浮财的实际行动感召下,3927名扎西儿女加入红军的队伍,使部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陆定一、拓夫谱写《红军歌》:“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整编好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②陆定一,贾拓夫.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19.就是扎西整编的真实写照。

扎西整编,不仅是部队编制体制的轻装和物质上的轻装,更重要的是官兵思想上的“轻装”。只有彻底“轻装”,贯彻毛泽东打游击战、运动战的方针,才能取得长征的胜利。

(五)在战略上:做出回兵黔北的战略决策,红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以全面的运动战调动敌人,争取了战争的主动权

中央红军集结扎西,这个时候北有川军,南有滇军,而且国民党中央军正在从东往西追击,红军三面受敌。蒋介石下达在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对中央红军形成新的包围部署,四十万敌军大举向中央红军扑来,形势非常严峻。在敌人的包围圈还没有形成之前,毛泽东提出:乘敌人集中在川南之机,回师东进,再度赤水,去打击在遵义、贵阳一带的王家烈的部队和薛岳周浑元的纵队。从二渡赤水到打败吴奇伟,中央红军只用了5天时间,速战速决。消灭敌人2400余人,俘虏3000余人,缴获武器装备2000余件,子弹30余万发。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鼓舞了士气提高了斗志。遵义战役的胜利,充分显示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的巨大威力,奠定了四渡赤水胜利的基石。这是扎西会议后新的党中央调整战略方针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开始。“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切从遵义会议重新开始,一切从扎西会议重新开始,过去的失败已经过去。“从头越”,意味着扎西会议以后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红军从此掀起新的革命高潮。

扎西会议和遵义会议共同实现了党的历史的重大转折。

三、扎西会议的时代价值

正确的领导核心是革命胜利的保证。遵义会议和扎西会议以后开始形成成熟的领导集体和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极具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胜利,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不断创造奇迹,实现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伟大实践造就伟大的领导集体和杰出领袖,进而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伟大实践,这就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逻辑”①解辛平.长征向着伟大复兴梦想进发[N].解放军报,2016-10-19.。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党员干部闻令出征、担当尽责,举国上下众志成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基本遏制住了病毒蔓延的势头,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事实再次证明,党的领导核心是伟大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回望抗击疫情的大战、大考,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了更深切的认知。坚定“四个自信”是我们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撑,增强“四个意识”是检验领导干部政治素养的基本标准,做到“两个维护”是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党的历史表明:组织路线发生偏差,党的事业就出现挫折,坚持正确组织路线,党的事业就顺利推进。从第五次反“围剿”到长征初期,“左倾”错误导致中国革命一路惨败,扎西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游击战术的指导地位,二渡赤水首战娄山关大捷,拉开了长征走向胜利的序幕,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新起点。此后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把敌人调到川南又调回黔北,佯攻贵阳调出滇军,造势进攻昆明逼迫龙云调遣金沙江防线的敌军保卫昆明,毛泽东“把滇军调出来,进滇入川”的战略目的得以实现,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军的包围圈。指导思想是行动指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中国成立70多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是颠扑不灭的真理。扎西会议以后形成了总书记张闻天与红军实际的最高领袖毛泽东相互配合领导全党全军的新格局,红军始终掌握着战略的主动权,最终长征以红军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宣告结束。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显著优势,在新时代的具体表现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无处不闪耀着伟大的长征精神。

猜你喜欢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扎西
扎西顿珠
中央红军北渡长江第一恶仗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遵义会议精神
扎西会议 伟大转折后的胜利新起点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朱德在遵义会议前后
遵义会议前后的周恩来
破解遵义会议日期人数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