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类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以长江大学为例

2021-11-25

现代交际 2021年15期
关键词:社团成员音乐

卢 意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文化建设中最为活跃的一支力量,培养社员,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为丰富校园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音乐类社团表现尤为突出,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的主力。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音乐类社团表现出自发性、开放性、创造性、不稳定性、人员流动性[2]等特点,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促进高校音乐类社团的良性发展。

一、音乐类社团发展现状

长江大学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类大学。学校组建之初就重视音乐艺术类社团的发展,先后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和民乐团等专业音乐团体。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建立了由校团委领导、学院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社团建设体系。据调查统计,目前荆州校区已登记社团共有75个,文化体育类42个,占比达56%;其中有笛箫协会、口琴协会等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类社团。

以长江大学笛箫协会为例。该社团成立于2005年,通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渐成为长江大学最具代表性的音乐类学生社团,曾获得“全国十佳社团”“长江大学精品社团”“长江大学优秀社团”和“湖北省优秀社团标兵”等荣誉称号。社团以推广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和音乐文化为目的,十余年来共培养了数千名热爱民族乐器和音乐文化的优秀社员。社团定期举办“玉笛飞声”笛箫表演交流晚会,“玉笛杯”湖北高校笛箫风采大赛,“古城竹韵”笛箫表演交流等系列活动。荆州校区现有社团成员200余人,其中大二、大三学生为骨干成员。社团于2011年成立了长江大学首个学生社团团支部,贯彻落实了校团委的相关指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在学校团委的支持下,长江大学笛箫协会积极打造各种品牌活动,产生了强烈反响,极大地推动了湖北省内同类型社团的交流,也吸引了众多的外校学生参与,逐渐成为外界了解长江大学的重要窗口。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培养社员、组织社团建设、提升活动质量和影响力成了音乐类社团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解决音乐类社团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音乐类社团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音乐类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社团组织管理模式单一

首先,高校音乐类社团由校团委领导、学生自主建设。这种管理模式,使学校的音乐教育部门很难参与,导致音乐类社团缺乏长期、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这也不利于音乐类社团艺术实践能力的提升[3]66,限制了音乐类社团发展的自主性。其次,高校音乐类社团活动与公共艺术教学分离。现阶段音乐类社团所组织的部分活动被纳入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与音乐类社团并没有建立联系,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没有与课外的艺术实践相结合。高校音乐类社团大多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社团管理章程,但在社团不断发展中,社团管理规范很难落实。加之音乐类社团活动本身流动性和自由度较大[4],社团的管理章程既难对成员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又不能根据现状及时进行调整,导致管理章程不适用于当前的社团管理,管理效果不佳。

(二)社团成员培养工作欠完善

首先,社团成员专业素养的提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音乐类社团是非常注重实践性的,专业素养的提升是社团成员培养的主要内容,直接影响活动质量和社团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专业教师的持续指导、社团成员的自主练习、社团培训等。高校音乐类社团具有开放性特点,学生加入社团的门槛较低,社团成员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导致培训活动不能有序开展。社团成员的自主练习和培训也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很难持续进行。进入高年级以后,社团骨干成员不断减少。社团的凝聚力是促进学生社团发展的重要动力。由于综合类高校学科门类多,音乐类社团的成员组成也较为复杂,大多来自不同的院系专业,因兴趣而加入社团。这导致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够,也不利于社团文化的传承。其次,部分新生对社团不甚了解,凭兴趣爱好参加,不能很好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来选择社团。[5]调查发现,部分社员对于社团所举办的活动和培训参加不积极,主动性不高,投入的精力较少,加上社团成员流动性大,社团成员的归属感不强,不利于社团建设与发展。

(三)社团活动开展及对外交流

社团活动可以提升音乐类社团影响力,吸引高校学生参加社团台。目前,高校音乐类社团活动主要是专业技能培训、日常排练、演出。从形式上看,以日常排练和专业技能培训为主,以提高社团成员音乐专业素质,演出活动频次较低,社团成员参与度不高,检验社团成员日常排练效果的机会有限。再者,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力弱,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导致学生的参与兴趣下降,活动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活动的宣传是保证社团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高校音乐类社团活动的宣传依旧以线下摆点和社团成员转发为主。通过微博、QQ、微信、抖音等途径宣传,方式不够新颖,效果欠佳。

此外,音乐类社团之间的交流合作频次较少。目前,长江大学音乐类社团尚未建立完善的对内合作、对外交流的常态化机制,导致社团内部各部门成员之间、学校同类型社团之间、外校同类型社团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不多,不利于社团的交流与发展。

三、音乐类社团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健全社团管理机制

1.推动音乐社团活动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相结合

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重在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却忽视了学生课外的艺术实践,不能满足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需求。而音乐类社团是学生参与校园音乐活动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校园音乐实践的重要渠道。学校应当重视音乐类社团的作用,积极推动音乐类社团活动走进课堂,与学校的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改变原有的课程考核方式。以长江大学大学艺术课程为例,以往的结课考核大多以撰写论文的方式进行,这种考核形式不利于学生提升自我的情感认知和艺术素养。高校可以采取更灵活的考核机制,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艺术实践活动,通过参与音乐类社团活动,学习乐器,观看专场音乐会的形式,既可以增强学生直观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可以加深对于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文化的理解。

2.更新管理办法,完善制度建设

良好的社团管理方式能够保证社团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更好地促进社团的持续性发展。长江大学校团委和社团联合会对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和会员的培养制定了详细规范。但相对于特色鲜明的音乐类社团,则需要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制定更适合音乐类社团的管理办法和制度。首先,音乐类社团要积极依靠学校的支持,完善内部的制度建设,完善社员管理和准入制度,完善对社团干部的培养,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从而加强对于社团成员的制度约束,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其次,要善于总结社团发展经验。在活动后及时总结与反思,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社团管理条例,使其更适应现阶段社团发展需要。

(二)加强对社团成员的培养

1.提升社团成员的专业素养

社团成员的培养是社团工作的核心内容。音乐类社团是偏重实践性的学生社团,社团成员的专业素养水平是影响社团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提升社团成员的专业素养,也是音乐类社团工作的重心。首先,培养社员专业能力,需要制定长期、规范可持续的社员培养计划;充分发挥社团骨干成员的示范作用,社团骨干成员是学生社团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社团的日常排练、技能培训和活动演出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要重视对于社团骨干成员的培养,从而带动社团成员整体专业素养的提升。因此,建立完善的社团骨干培养制度和选拔制度[6]106对于音乐类社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大学为例。在学校团委的组织下,多批次开办社团骨干培训班,加强对社团骨干成员的技术指导,为社团的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提供重要支撑。其次,定期召开社团系统例会,加强对社团骨干成员的思想教育。对此,社团内部也应该建立完善的骨干成员培养计划和社员激励机制,对专业素养较高的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防止人才断层。

2.凝聚社团成员的文化共识

优秀社团文化的积淀是增强社团凝聚力和延续社团生命力的重要保证。社团文化需要一定的时间的积淀,往往得益于一届届社团成员的传承。音乐类社团的文化建设对于凝聚社团成员的文化共识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社团成员的思想教育,充分发挥社团党支部和团支部的思想引领作用。做好社团历史文化宣传,激发社团成员的责任意识,增进社团成员的共识。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定期组织社团团支部会议,组织成员团建活动,邀请往届社团成员分享社团活动经历,加强社团的文化建设,促进社团成员的相互了解与关怀,将社团打造成为和谐温暖的“大家庭”。

(三)创新活动内容,多渠道开展对外交流

1.社团活动多样化

音乐类社团的作用主要通过社团活动来体现,广大社团成员渴望参与社团活动,得到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6]107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是音乐类社团吸引学生的重要手段;反之,社团活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联系性不强便会造成社团成员流失。调查发现,现阶段长江大学音乐类社团活动仍以专业技能培训、日常排练、演出活动为主,活动内容缺乏创新,导致社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音乐类社团应广开渠道,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社团活动。例如,策划社团专场音乐会、组织音乐比赛、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讲座等,建立完善的大学生音乐社团活动体系。积极寻求专业音乐院系的支持,利用学校平台,合理引入社会资源,增强活动的影响力,提升活动质量。

2.创新宣传方式,建立常态化的对外交流机制

活动的宣传是音乐类社团扩大影响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大学生音乐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3]66进入21世纪以来,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这个由大众媒体向社交媒体转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音乐类社团的发展应当更新宣传手段,建立网络化的宣传体系,如社团自己的音乐网站,定时推送活动信息,增进外部对于社团的了解。在对外交流方面,也应当积极寻求学校支持,依托学校的平台,与校内外同类型社团建立长期、持续的合作交流关系。

四、结语

高校应重视音乐类社团的作用,帮助指导社团健全管理机制,更新发展理念,开展各种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活动,引导音乐类社团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参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社团成员音乐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两只挂钟
我家的新成员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音乐
社团少年
音乐
文学社团简介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