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容依托教学法在高校英语课程思政中的应用

2021-11-25

现代交际 2021年15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教学活动教学法

赵 莹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925)

在2016年举办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利用教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要求,无论哪一学科,都必须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利用协同效应原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政治建设的地位越来越高,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力度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英语课程是基础课程,更是重点课程。高等院校中包含多个院系,每个院系包含多个专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仍然需要学习英语课程。从高校教学工作的整体上看,英语教学工作至关重要,涉及的学生非常多。因此,在大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可以充分利用英语教学课程,探索、落实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案。

一、内容依托教学法发展历程及应用价值

1.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60年代,内容依托教学法就已经问世,英语全称为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在加拿大,很多高等学府都在英语教学活动中使用内容依托法,利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状态;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成效。澳大利亚和北美地区也开始在各科教学中应用内容依托教学法,效果非常显著。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教育工作者开始了解内容依托法的相关内容。王世先把美国大学已经实施过的依托教学法和中国英语教学要求结合,提出了有利于英语教学活动的新教学方法。[1]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内容依托法,但很少有学校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思政教学活动中。

2.定义及应用价值

内容依托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以某科目的专业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英语教材中的内容学习专业知识,并获得相应的能力。而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和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念密切相关,符合教育活动的发展目标。内容依托教学法高度重视课本内容,要求教师深入剖析教学材料的潜在意义,按照教学课堂的实际特征,完成思政教育目标要求。[2]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必须具备思政教学意识和思政教学能力,可以将英语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以创新教学模式讲解,讲解外文材料时一定要加入文化元素,积极地将外国文化和中华文化做对比,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研究课文内容,提升自我修养,了解中华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区别,正确对待各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高校若想在英语教学课程中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就需要积极应用内容依托教学法,革新教育教学手段和内容。

另外,内容依托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养成打造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实际上,语言教学活动并不只是提升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还需要帮助学生提升其他的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内容教学法打造统一的知识体系,可以提升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审美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总之,内容依托教学模式主要将教学重心放到了建设知识体系上,以教材内容为主,利用教材信息扩展相关知识内容。由此可见,在进行语言类课程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将语言教学和思想教学充分融合,制造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升教学效果,在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中进行思政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并非一门或一类特定的科目、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基本含义是指大学每一门课程中均可以实现传授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并存的多重功能,能够在大学生价值观念培养和引导方面充分发挥重要作用。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地针对学生群体,融合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于教学设计和规划中融合思想政治的相关知识教育,推进与专业发展教育的有机融合。[3]不难看出,课程思政的融合有助于大学不同课程思想政治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的形成与完善,在教学实践工作不同环节和衔接过程中,充分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理念。

我国高校基础必修课程中包含大学英语,旨在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夯实英语基础,进而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口语能力强化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等,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大学是大学生形成三观思想道德意识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大量的西方思想文化通过不同方式进入校园,对大学生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电影、传媒、网络、书籍等,对大学生的是非观、道德甄别、意识判断等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合课程思政,依托英语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内容依托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能够帮助大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正确“三观”,正确分辨西方外来文化的理念,更好地促使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维持正常学习。

三、应用内容依托教学法的具体要求

1.选取合适的教学材料

各大高校在进行英语课程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根据思政教学要求选择恰当的教学材料,包括课堂阅读材料、学科知识材料和作业材料,提升教学内容的精准性。目前来看,绝大多数高校在进行英语课堂思政教学活动时,一般会选用外语出版社的专用课本,这版教材每册都有15个单元,外文材料都是原文,能够为学生展现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文学素材的种类非常多。这版教材在高年级学生的课本中增加了很多英美文学著作,增强了英语课本的人文内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宽学生的眼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知识素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素养。内容依托教学模式则是充分利用英语阅读材料,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逻辑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深入了解专业英语课程教材的具体内容,打造专业的教案案例库,突破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提升思政教学的效果。具体来讲,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可以节选《荷马史诗》《坎特伯雷故事集》、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章节、《理想国》章节等内容,尽可能锻炼学生的综合实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荷马史诗》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审美能力和跨文化认知能力;通过《理想国》中相关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强化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提升自己的跨文化认知能力;通过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相关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一定程度上强化自己的审美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及意识;通过《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学习,可以强化学生文化自信,提升跨文化认知能力和认知意识;狄更斯系列小说的学习,同样提高跨文化认知、审美及是非明辨的能力和意识。

2.根据内容依托教学法革新教学模式

高校英语教学,基本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在内容依托教学法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更加重视阅读材料的剖析和学习,仔细品味文章的内涵和作者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带领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活动和协作活动,在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其综合素养。[4]

具体来讲,内容依托教学法包含五种主要模式:完全和部分沉浸法、第二外语教授专业课的方法、专业课语言教学法、主题语言课程教学法、利用教材内容提升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法。很多同学在大一阶段的语言基础仍然非常薄弱;因此,在最初的教学阶段可以应用主题语言课程教学法,拍摄比较纯粹的语言课程。随着学生能力的增强,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讲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渗透文化知识,进行思政教育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了解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

以综合教程中第六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例,借助文章内容演出自由和责任这一主题,根据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在进行英语课程教学活动时,可以带领大家从文章主角的角度分析文章内容,仿照文章内容进行文章编写活动。学生在按要求完成作业过程中,不但能够了解更多英语知识,还能够有效提升写作能力,深入了解自由和责任的深刻意义。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很多学生会讲述“我”的同情,严格批评“女校长”的种种不良行为,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自由和责任的理解,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活动,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3.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有学时长、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泛的特征;因此,如果能采用内容依托教学法,对学生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便会更快地达到理想教学状态,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此期间,可采用不同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和smoking有关话题内容时,可引用“明星在公共场所吸烟被网友热议”这一话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吸烟是否是一种不文明的错误行为,使学生反思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否有不文明行为,通过教材内容了解西方现代文明,形成认知之后,分成不同的小组,就西方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价值核心观中文明概念进行区别探讨,明确西方文明中强调精神文明,这是一种价值的取向,也是道德的评判规范。在此期间,实现英语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促使内容依托教学法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高校在进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时,可以积极应用内容依托教学模式,提升思政教学成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使英美国家的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西方文化,提升文化认知能力;而加入思政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教学活动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