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分析

2021-11-25王晶晶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民众矩阵群众

王晶晶

(东丰县文化广播站,吉林 辽源 136300)

信息技术环境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带来的影响较为深远,这种影响可细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如丰富基层群众文化内容、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正面影响,降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力等负面影响。为保证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更好适应信息技术环境,正是本文围绕该课题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信息技术环境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信息技术环境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带来的正面影响极大,主要体现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内容、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所谓丰富基层群众文化内容,主要是指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展现基层群众文化内容,人们可通过新媒体等便利途径参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这对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宣传、发展均能够带来积极影响,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基层群众文化并参与其中,信息技术环境提供的互动平台也能够较好为基层群众文化发展提供支持;提供个性化服务指的是基层群众可依托信息技术环境充分反映自身需求,这能够为基层群众文化创新提供依据,相关单位通过信息技术环境征求基层群众意见、获取帮助,即可更好提供个性化的群众文化服务,民众更更好通过信息技术环境展现自身价值,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保驾护航[1]。

(二)负面影响

信息技术环境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需要得到重视,这是由于信息技术环境具备自主选择特点,受丰富的各类媒体内容影响,民众往往更多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信息技术环境下基层群众文化存在的竞争力问题将随之暴露。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我国很多民众缺乏对基层群众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如觉得基层群众文化内容枯燥无味、无法理解传统文化等,这对基层群众文化发展造成的制约必须得到重视。为更好适应信息技术环境,需设法优化群众文化活动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向民众提供有趣群众文化内容,在引起民众兴趣后引导其参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2]。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策略

(一)打造新媒体矩阵

为适应信息技术环境,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应聚焦新媒体矩阵打造,这里的新媒体矩阵指的是多种新媒体渠道组合,可细分为全媒体平台布局的外矩阵和某媒体平台生态布局的内矩阵。具体实践需要关注民众年龄、爱好、职业、社交圈子、成长环境差异,明确民众对各类媒体平台的偏好和使用特点,充分利用不同媒体平台的功能定位及服务群体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存在的不同特点需要得到高度重视,以此针对性打造新媒体矩阵。具体实践需要设法实现不同新媒体间最大限度地优势互补,真正形成新媒体宣传合力,更多获得用户量、点击量、曝光量,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的影响力。具体的新媒体矩阵打造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科学设置机制与岗位。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文化馆等单位需要专门设立数字部门或岗位,设法有机融合新媒体和自身业务职能,优化基层群众文化宣传,具体可设置资源采编、直播管理、运营运维、文案撰稿、意识形态审核等人员,明确具体任务和职责,同时完成网络安全、信息审核发布、意识形态把控、应急处理等机制建设,为基层群众文化宣传活动开展保驾护航;第二,多渠道宣传推广。为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作用,需围绕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定位、功能开展研究,以此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新媒体矩阵制定,在开展各类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时,还应考虑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开展实时直播、直播预热及回放,同时结合活动契机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民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及活动,打造矩阵化、规模化基层群众文化服务模式;第三,提升数字资源质量。从根本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新媒体矩阵仅属于创新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渠道,为更好建设基层群众文化,必须遵循“资源为主、内容为王”原则,以此开展高品质数字资源建设,实现用户黏度提升、群众基础夯实、受众对象扩大、服务效能提高等目标。相关单位需聚焦顶层设计和规划统筹,通过多级单位联动避免陷入数字文化资源孤岛问题中,同时规避质量不高、重复建设、共享度低下等问题,充分结合不同地区的历史人文底蕴、地域特色,广泛发动群众,以此更好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建设[3]。

(二)创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还应聚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创新,这种创新应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第一,形式和内容创新。考虑带信息技术对我国民众生活的影响极为深远,因此需聚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文化信息资源,以此充分获取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信息,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特点开展针对性创新探索,以此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创新活动组织形式。结合信息技术环境及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资源优势,即可有效创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更好利用各类信息平台进行宣传,满足民众期待。同时做好活动相关的互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第二,打造活动平台。信息技术环境下基层群众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渠道,因此需设法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打造新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现阶段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完成文化活动平台建设,并平台为载体组建队伍,开展线上群众文化活动,这种创新的活动载体需要充分利用。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县级融媒体建设也取得一定成果,这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供的支持不容忽视,以此为载体打造活动平台,在创新的活动载体支持下,融媒体力量和资源能够真正成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渠道,如通过平台推送文化知识、开展文化宣传,民众也可以基于平台开展交流、讨论、学习,更多民众能够由此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进而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发展。

(三)优化基层群众文化服务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优化也需要得到重视,这一优化需要结合“信息围人转、终端随人走”的信息技术环境特点,同时关群众审美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门槛低、时长短的短视频已成为我国民众最喜爱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为真正运用好该传播形态,需关注短视频存在的互动性、自发性、平民化、随意性特点。具体实践可基于短视频平台开展群众文化主题的短视频大赛,以此记录文化生活、展现地方文化特色,通过对符合时代精神、展示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优秀短视频作品征集并通过平台进行展播,结合评论互动、网络投票,即可真正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该活动需要鼓励增强互动、角色转换、广泛传播,保证群众主动参与活动、宣传,充分提升积极性和参与性,静态传播的非遗文化、传统群众文化均可由此动态进入民众生活,这种群众文化的传播更具感染力、持久性;第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网络直播。作为喜闻乐见的大众娱乐方式,网络直播同时属于新型文化传播方式,具备互动性强、开放性强、成本低廉等特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应充分利用直播形式,如开展相关展览、培训、演出,灵活性更强的群众文化传播可由此实现,同时可提升群众的活动参与度。在相关探索中,“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属于其中代表,这一青海省代表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具备较高借鉴价值,该活动已连续举办十七届,活动内容主要为要求不同民族花儿歌手齐聚高原古城献唱,结合新媒体直播,该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得以打破地域、时间限制,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大幅提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得以走向“全国”。在生动、直接形式下,更多民众得以接触优秀基层群众文化,这种融合直播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大量开展,理应得到相关从业人员重视。对于群众文化工作者来说,在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工作中需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深入融合基层群众文化和网络直播,但这一过程需要客观网络直播存在的正面和负面效应,通过科学引导保证基层群众文化网络直播的有序发展,更好为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支持,这一探索能够同时适应信息技术环境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环境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需要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打造新媒体矩阵、创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优化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路径。为更好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还需要关注基层文化队伍培养、健全的信息反馈体系建设、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应用。

猜你喜欢

民众矩阵群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矩阵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