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优化对策
2021-11-25张红艳
张红艳
(昆山维康电子有限公司,江苏 昆山 215300)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需要重视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优化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针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改善,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提高竞争能力。
一、企业成本管理概述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定义和内容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施成本预测、决策、计划以及成本控制、核算、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通常在成本管理中,人们会认为产品成本是专指产品生产制造环节所“发生”的成本。所以认为生产制造环节才是成本管理的重点,实际上仅仅在生产制造环节上考虑成本控制,是难以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的。实际上,要从多方面考虑成本管理,不仅要关注产品制造成本,而且更要关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购、市场营销、进货、出货物流、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资源的消耗,效率的提升,综合判断产品的盈利性、价值创造性,进而实现有效成本管理。
(二)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
1.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企业要加强内部成本控制,沿着企业价值链作业各领域控制成本,不言而喻,通过多方面成本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持续降低价值链各相关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进产品工艺、采取适当的组织交易方式,同时实现规模经济,获得预期利润回报,为股东创造财富。
2.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当产业内的竞争对手采取通过价格战获取市场份额时,企业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已经将成本降至很低,与竞争对手相比更有成本上等的优势,即使在其对手赚取不到利润时,仍然可以保持盈利,企业就可以利用自身的成本优势,更好地服务客户,增强市场占有率,从而扩大市场份额,保持绝对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方法不明确
传统的成本管理中,财务成本会计进行产品成本核算与基本分析,仅仅完成了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并未对成本展开多方面的分析,只关注内部的生产成本,没有考虑企业价值链中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企业对成本的管理方法不明确,而在价值链视角下,可以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依其业务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梳理,企业需考虑研发活动、采购、生产运营、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价值活动,进行成本管理。
(二)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生产型企业在成本核算中,成本归集过于简单。一些企业的产品型号或种类比较多,企业通常将不同类型的产品按照相同的分配方法,归集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不能真实反映单个产品的实际成本,不利于成本分析,也不能为产品定价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随着企业的生产线投入更多的自动化设备,直接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下降,材料和制造费用的比例上升,针对这种现象,制造费用再和直接人工按相同的分配标准,将会导致成本不够真实。
(三)缺乏成本核算所需的高素质财务人员
在大多数生产型企业中,财务成本会计人员只是根据各部门提供的数据,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成本核算,而对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没有进行调查和比对,也没有对成本核算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不能为企业成本管控提出改进建议。
(四)内部控制管理不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非常重要,企业常常存在内部机构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中往往各种舞弊乱象。
三、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确立明确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行价值链分析
成本管理是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成本核算、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现代企业引入了价值链的观点,依据企业内部在研发、采购、生产运营、进出货物流和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全方面进行成本管理,同时考虑企业外部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等作业链条。
1.研发环节的成本控制
要对研发的成本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占公司收入的比例一般5%-10%,主要用于材料和人工的投入,企业在产品设计中应选择适用的材料,聘用高级人才,核算投入产出比。促进技术创新,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合理控制研发成本。
2.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
企业的采购业务中,原材料的质量、价格至关重要,采购过程中,根据公司不同的物料需求,既可以采用单一货源的政策,也可以结合多货源供货政策。单一货源的优点有,能够与供应商保持稳固的关系,并产生规模经济,便于获取高质量的货源,也便于信息的保密;多货源的优点是,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专门技术,议价能力更强,受供应商的影响低。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供应商,为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同时,应合理安排采购计划,减少库存短缺或积压的管理成本;完善采购内部控制,设置授权审批权限,严格控制验收、付款环节,避免出现材料质次价高、内部员工舞弊、遭受欺诈等管理成本损失。
3.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
企业应对生产环节的成本合理优化,更换老旧的设备,增加自动化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对员工进行培训,标准化作业,提高劳动效率,减少生产中不必要的工时浪费;重视质量,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因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客户投诉的管理成本,并进行质量成本核算与分析。生产安排尽量相同产品采用规模化生产,产生规模经济,减少调机时间浪费,节约成本。
4.销售环节的成本控制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要控制销售费用,合理规划广告投入费用,完善自身的销售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收益率,同时在内控环节上,根据市场预测,管理销售渠道和政策,减少因销售不畅造成库存积压的管理成本;完善销售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客户信用管理、结算方式、按时回款,避免出现款项不能收回、内部员工舞弊等管理成本损失。
一般来说,企业应根据自身竞争战略选择对企业最有价值的那些作业进行成本管理。企业应分析怎样以最低的成本为顾客创造价值,并且能在价值链的某一部分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二)选择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
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分析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的具体作业,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企业,由于其制造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较大,因此,企业就不能采取和直接人工相同的分配方法,而应选择更加适宜的成本分配方法,在不同产品中分摊制造费用,使核算的结果更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不同的生产型企业应根据产品的生产流程、产品类型、批次,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进行分摊制造费用,适用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分配制造费用。因为该方法考虑了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财务因素如机器工时、产品产量、生产批次等,非财务因素如产品质量检验和设备维修的次数等。企业的成本核算人员在了解产品的工艺流程基础上,利用作业成本法,合理核算产品的成本,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为成本分析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来源。通过对成本分析,透视出成本情况,并分析异常情况,查找原因,提出改善建议。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三)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人员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能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企业应当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建立专业人员考核制度,激励财务人员提升专业技能,不断进步。利用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成本核算和分析的能力。企业应鼓励财务人员与时俱进,了解并吸收会计准则和税收政策的变化。同时,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考核,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四)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防范风险,避免舞弊的发生
企业在运营的各环节,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合理的授权审批制度,就需要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并对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进行评估,识别可能会对内部控制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采取管理成本最小的方式应对风险,同时,企业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治理层和管理层应给予大力支持,保障制度的执行,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当及时传达至全体员工。
企业应当对成本管理中各单位的工作进行梳理,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对成本决策与考核,成本核算与分析,成本政策与控制进行优化管理制度,结合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需要,开展完善构建成本管理的控制体系,规范成本管理,提高成本管理的质量,制定成本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各部门的责任,结合企业战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风险控制,内部审计制度。
四、结束语
企业需重视成本管理的工作,加强成本管理及控制意识,并与企业的战略结合起来,关注价值链各环节的成本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加市场份额,降低各个要素成本,创造收益。树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观念,重视成本核算、分析与控制,重视人才培养,把握住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从整体上提高成本管理的质量水平,同时注意与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