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探析
2021-11-25陆意萍
陆意萍
(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省委办公区服务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公共财政制度也积极作出了相应的调整,这不仅对我国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政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尤其是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国家各类配套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预算法》的贯彻落实,事业单位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社会公益服务质量,以此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需求。全面预算管理作为预算管理的进阶模式,是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对全面预算管理予以重视,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积极完成预算管理的转型工作。
二、全面预算管理相关概念
从事业单位的层面来看,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指事业单位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通过对各类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对财务和非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预算目标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事业单位中的全面预算主要包括财务预算、资本预算以及经营预算等,其环节主要有预算分析与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监督与调整等。
三、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从宏观层面分析,全面预算管理一方面有助于政府财政支出透明化,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事业单位职能的有效发挥,有助于其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从微观层面分析,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以促使事业单位对相关费用予以足够的重视,合理把控资金配置,提升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确保每一笔资金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进一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有助于事业单位及时发现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升事业单位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有效性与预见性。
四、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一)预算管理不够全面
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全面”主要体现在全员参与及单位运行的各方面活动上。只有真正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才能有效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但是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都不高。其中,参与该项工作的人员主要来自财务部门,在工作中没有兼顾单位运行的各个方面。而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上下级之间缺少沟通,基层工作人员对预算指标以及相应的执行目标不认可,从而影响了预算执行的最终效果。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编制的预算不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之间缺乏较强的关联性,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
(二)全面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编制是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依据,对全面预算管理来说极为关键。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预算目标过高、预算指标缺乏针对性、评价指标缺乏可操作性等,这既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又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给预算编制预留的时间相对来说较短,相关人员无法更加全面或者深入地进行分析;二是编制预算时所依据的信息不全面或者信息质量不高,编制出来的预算指标缺乏科学性、准确性;三是没有分清预算编制的重点依据;四是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较为传统或者不具有灵活性、适应性。以预算编制方法为例,有的事业单位对各类项目,均采用增量预算法进行预算编制,这种基于之前的数据进行增加或减少的预算编制方法,虽然更容易操作,但是编制出来的预算缺乏实用性,可能影响后面的预算执行工作[1]。
(三)全面预算执行不到位
预算执行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频繁调整、预算执行较为随意、无预算先支出、超预算支出、预算执行进度较慢等等,从而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失去了自身的约束性,其作用也无法发挥。主要原因在于单位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没有进行有效沟通,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不大,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等。
(四)缺乏专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团队
有效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需要专业团队的支撑。但是目前部分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小组或者机构,预算工作一般全权交给财务部门负责,没有管理层及其他部门或者相关专业人士的参与。这会导致无法从全局上把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方向,整个工作极易陷入混乱当中,而且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无法清楚地掌握其他部门的情况,无法对单位的各项预算进行合理的管理,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也就无法系统地落实到位。另外,在全面预算管理培训方面,事业单位的相关培训力度较弱,一方面培训范围仅限于财务人员,其他部门负责人及其员工无法参加,另一方面培训次数较少,培训内容多为预算编制的方法、报表内容的调整、填报的注意事项等等,与全面预算管理相关的理论内容以及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内容较少,导致单位内部大部分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解不够充分,综合能力达不到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2]。
(五)全面预算管理结果应用不充分
对全面预算管理结果的应用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真正发挥作用的环节。如果这个环节完成得不够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就失去了真正存在的意义。但是就大部分事业单位而言,目前对全面预算管理结果的应用还不是很到位。例如,在整个全面预算管理结果或者评价报告出来以后,相关管理人员没有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审查辨别,也没有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而且对后期的工作计划也未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五、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
单位领导层应该深刻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更是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并且领导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调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齐心协力,促进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目标顺利实现。在此过程中,单位领导层可以通过集体动员,或者组织相关培训及测试等形式,使全体员工清楚地认识到新型的预算管理是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是需要每位员工共同参与、积极配合才能高效完成的一项工作。除此之外,全面预算管理是针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方面而言的,包含项目支出、管理支出以及其他的各项基本支出,所以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单位运行的各个方面,实行更为全面的预算管理。
(二)提升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第一,事业单位应该为预算编制工作预留出足够的时间。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是针对单位内部各个事项而言的,不论是国家现行的各项政策、单位的发展战略,还是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都需要予以掌握,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此同时,事业单位预算在通常情况下都要经历“一上一下、两上两下”这四个阶段,这些反复的沟通过程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如果时间过于紧张,相关工作人员根本无法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编制出来的预算也就无法囊括单位运行的各个方面。
第二,提高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分清预算编制的主要依据。事业单位一方面应该加强单位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确保各类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预算编制相关人员,这样不仅能节省时间,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使制定出来的预算指标更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在编制预算的整个过程中,应该考虑单位的发展战略、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原则、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的目标。
第三,灵活选取预算编制方法。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该选取多种预算编制方法,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费用采用与之相适应的预算编制方法。以某一事业单位为例,该单位针对办公经费或者一些相对固定的公用经费,均采用增量预算法,这类费用具有较强的刚性,与往年预算金额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采用增量预算法不会产生大的偏差;而对于变动较大的公用经费,该单位一般采用零基预算法,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及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编制,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3]。
(三)提升全面预算执行力
实行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是提升预算执行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事业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或者相关规定里一定要细化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每项工作都能找到对应的负责人。与此同时,为了有效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成效,事业单位还可以进一步将预算执行结果与相关人员及其部门的绩效相联系,以此增强员工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强化全面预算执行效果。
另外,事业单位还需要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分析评估工作,如果执行情况出现偏差,需要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确保预算执行是在最初编制的范围内进行,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还需要将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向上级汇报,同时予以公布,提升全面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需要保证各部门之间沟通渠道的畅通,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相关人员可以及时了解预算的执行情况,掌握各部门的资金收支情况,从而对预算执行进行实时跟踪。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针对预算执行设置专门的监督机制,并且积极接受政府机关、公民及相关媒体的外部监督,以此对预算执行的各个环节实施严格的监管,从而提升预算工作的权威性[4]。
(四)培养专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团队
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小组,或者对此类机构进行完善,确保该小组或者机构里面的人员组成涵盖单位各个部门,这样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才会更全面、更多元化。例如,有的单位会设置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含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并且单位会根据自身的职能特点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协同合作。此外,建立的全面预算管理小组或者机构务必要有单位管理层的参与,这样才能从全局把握好工作方向,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更好地与单位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
其次,事业单位应该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应该从战略管理层面出发,定期对单位管理层人员进行培训;二是应该从财务角度出发,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各环节的内容以及作用,定期对主要负责人进行培训;三是应该开展基础性的全员培训,主要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些基础性内容进行普及,使单位全员可以积极配合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单位还可以建立内部的共享学习平台,在该平台上面发布一些学习文件、视频讲座,或者组织一些小测验、知识竞赛等[5]。
(五)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结果的应用
事业单位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结果的应用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其现存的问题予以及时彻底的解决。例如,当实际支出超过预算支出限额时,单位就需要对超支的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防止对财政资金的再次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对下一年度的全面预算编制工作进行优化调整。例如,当某个项目出现超支的情况时,在下一年度编制预算之前,就需要专门对与之类似的项目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分析,并做出更为详细的预算编制内容,以此确保对全面预算管理结果的充分应用,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
六、结语
现阶段,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有靠进一步改革的办法解决,事业单位改革是大力促进我国公共服务与公益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改进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已经得到事业单位的重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成本控制、财政资金的规范有效使用。因此,相关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的业务宗旨和具体职能,对预算管理不全面、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不到位、专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团队缺乏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结果应用不充分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升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提升全面预算执行力、培养专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团队以及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结果的应用等相应的措施,优化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使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