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深度贫困村特色产业选择和培育的再思考
——以六安市为例

2021-11-25黄春分余茂辉

经营者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六安市金寨县特色产业

黄春分,余茂辉

(皖西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精准扶贫战略让我国率先实现了全面脱贫,但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又成为新的挑战,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成为迎接挑战的主体。六安市是安徽省典型的“老+山+库+贫”区,贫困人口较多且致贫原因复杂,而前深度贫困地区多集中在深山区、库区、沿淮行蓄洪区。调查统计发现,六安市前深度贫困村一共有34个,分布在霍邱县、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和裕安区四县一区,深度贫困面较广。从地区上看,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霍邱县和金寨县,两县共有20个,占比达到58.8%。从乡镇上看,比较分散,分布在15乡15镇,仅有金寨县和舒城县存在一乡(镇)两村的情况,这无疑加大了扶贫难度和成本。

一、六安市前深度贫困村特色产业选择和培育的现状

(一)产业种类较多,产品丰富,种养业是主体

依据村情实际,前深度贫困村已经确立各村特色产业。调查发现,现有特色产业21种,已经实现村村有特色,有的村甚至有多个特色,特色产品较多。其中,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主体,存在较少的农产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特色种植业有10种,分别是蔬菜、杞柳、艾草、瓜蒌、食用菌、茶叶、中药材、毛竹、水果、红灯笼辣椒种植;特色养殖业有8种,分别是稻虾、龙虾、鸡鸭鹅、麻黄鸡、娃娃鱼、黑毛猪、山羊、土鸡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有2种,分别是山芋粉丝和油茶;高新技术产业1种,即光伏产业,也是新能源产业。分县区来看,霍邱县特色产业种类最多,金寨县最少。从特色产业选择的贫困村数量来看,选择茶叶的贫困村最多,有13个,占比38.2%,其次是中药材和畜禽养殖,均有6个村,占比17.6%,再次是蔬果和油茶,仅有单个深度贫困村选择毛竹、杞柳、山芋粉丝、光伏、艾草、瓜蒌和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畜禽、水产、蔬菜和水果已经形成明显的优势,茶业和中药材的优势最明显,茶叶、中药材、畜禽和水果已经成为主导产业。

(二)产业扶贫基地已形成,家庭农场入驻最多

据调查统计,六安市前深度贫困村已经实现村村有基地,甚至一村有多个基地带动。2020年,扶贫基地总数量就有36个,最多的是金寨县,有11个,其次是霍邱县,有9个,裕安区最少,只有4个。基地种植总面积10 294.2亩,食用菌135 000棒,养殖总面积400亩,养殖鸡15 000只,猪340头以上,农产业加工业(含手工业)50万元,手工业占地面积2 000平方米,基地规模扩大。基地入驻主体总数量36个,有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最多,其次是合作社,入驻主体共支付分红或租金168.758万元,村均支付金额4.96万元。从县区来看,金寨县扶贫基地最多,入驻主体最多,裕安区最少;舒城县基地种植面积最大,裕安区最少;霍邱县养殖最多,获得分红或租金最多,霍山县获得分红最少;霍邱县村均获得分红或租金最多,金寨县最少。

(三)特色产业发展较好,生产总值增长较快

依据2019—2020年《六安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即使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18—2019年六安市前深度贫困村所属县区生产总值也都是明显增长的。2019年,舒城县和金寨县的增长速度已经超出全市水平。在第一产业中,舒城县增长最快,2019年舒城县的增长速度超出全市水平,其次是金寨县。在第二产业中,舒城县增长也是最快的,其次是霍邱县,2019年舒城县的增长速度超出全市水平。在第三产业中,霍山县增长最快,其次是舒城县,2019年舒城县和霍邱县的增长速度超出全市水平。因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第一产业中,所以舒城县和金寨县特色产业发展相对较好。

(四)扶贫模式创新,扶贫效果较好

六安市创新了“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并将其纳入扶贫民生工程,效果突出。2020年,六安市前深度贫困村所属县区农民自主种养数量约为其他主体带动数量的2倍。在带贫主体中,家庭农场数量最多,企业最少。家庭农场带动作用最大,企业最小。从所属县区来看,霍邱县自种自养最多,舒城县带贫主体数量最多,霍邱县带动贫困户数量最多。分析六安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2015—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增长趋势,且增幅不断扩大,并超过城镇水平和全市水平。从县区看,2019年深度贫困村所在县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呈增长趋势,增幅最大的是金寨县,达到10.31%。各县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所增长,农村的增幅均超城镇,增幅最大的是金寨县,达到11.3%。2019年,金寨县和霍邱县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远超全市10.75%的水平。

二、制约六安市前深度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经营管理效率较低,规模经济效益较低

六安市前深度贫困村特色产业选择比较分散,这就决定了生产难以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虽然有些特色产业已经形成优势成为主导产业,但产业规模都不大,且还有众多特色产业并没有形成优势,也没有成为主导产业。在经营管理上,因大多数企业规模小、低标准生产且加工简单,仍采取家族式管理或小作坊式管理模式,农户和企业之间常存在沾亲带故关系,难以规范管理和严格管理,管理效率和效果都很低下,生产和销售中农民往往缺少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综合来看,规模经济效益不容易发挥出来,也无法让企业和农民都获得可观收益。

(二)利益联结紧密型稳定性较低

从相关统计来看,34个深度贫困村中有11个村的达标主导产业和扶贫基地的主导产业并不一致,占比达到32.4%,这充分说明,基地、经营主体和农户的利益联结并不紧密。同时,基地入住主体相对流动,基地、经营主体和农户的利益联结也不稳定,导致多方联动作用无法发挥或者发挥不力。从所属县区来看,四县一区都存在利益联结不紧不稳的村,金寨县中这种村最多,有4个,裕安区最少,只有1个村。利益联结的松散导致特色产业扶贫存在较大风险,长期稳定的利益共同体难以形成,无法实现多主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多方共赢的局面。

(三)产品附加价值较低

现有的特色产品大多是初级农产品,只有少数经过简单加工,无包装或者简单包装,并不注重附加价值。而且,精深加工产品短缺,科技含量较低,所以产业链条较短,而农民获得收入具有季节性和时效性,收入链条也就很短。一旦因生态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带来风险无法应对,可能导致农民收入的减少或者完全受损,返贫的风险就会加大。而且,同类别初级产品在市场上往往有很多,仅仅产品有特色,而包装无特色、附加无特色则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而不能获得销售优势,农民也无法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保障。

(四)品牌效益较低

前深度贫困村的特色产业中优质品牌很少,仅有霍邱麻黄鸡、霍邱龙虾、六安瓜片、霍山灵芝和舒城小兰花5种地理标志农产品,更多的是乡土特色品牌如霍寿黑猪、漫水河小河鱼等。从《六安市乡土特色产品品牌》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六安市前深度贫困村所在县区特色品牌总数量55种,而前深度贫困村的特色品牌却只有10种,为霍邱麻黄鸡、霍寿黑猪、孟集朗德鹅、霍邱龙虾、霍山灵芝,漫水河红灯笼辣椒,漫水河小河鱼,霍山天麻,六安瓜片和舒城小兰花,霍邱县和霍山县最多,均有4种,裕安区则一个都没有。这些乡土品牌知名度较低,加上宣传不到位,生产又局限于散户,品牌优势和效益自然不能获得。

(五)扶持力度较弱

虽然六安市前深度贫困村产业扶贫资金是逐年增长的,但产业扶贫资金占比并不高。从财政局统计的市级扶贫专项数据来看,绝对数上,霍邱县的产业扶持力度最大,由2017年的1 121.54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 966万元,霍山县的最小,由2017年的353.98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611万元;比例上,2017年金寨县占比最大,达23.09%,舒城县的最小,仅占19.44%,2018年裕安区占比最大,达40.87%,舒城县的最小,仅占29.9%。但是,2017年仅有22.9%的市级扶贫专项资金用于产业扶贫,2018年也仅仅占到32%,增长并不明显。

三、六安市前深度贫困村特色产业选择和培育的对策

(一)培育绿色大基地,发展科技强园区

一方面,要依托特色种养业优势,培育特色中的绿色。运用绿色技术,推广绿色投入,创造绿色环境,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发掘绿色优质品种,逐步培育一批绿色大基地,以基地带动市场,逐步建立特色优势区、绿色先行区、质量安全区和绿色经济示范基地。另一方面,从众多特色产业中选择优势主导产业,引导资源的聚集,推动科研团体等各类主体集中,促进特色产业形成全产业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形成各级各类农业园、科技园等,逐步发展园区经济,促进特色村镇和特色产业的融合,促进三次产业的融合和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稳定并紧密利益联结,完善产销无缝衔接

首先,坚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的创建,提升主体带动质效。通过优惠政策鼓励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和合作社的联合,引导东部地区投资共建,大力扶持返乡创业和本土创业,联农带农,逐步形成企业、能人大户、合作社、农户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局面。其次,强化主体的利益联结带动,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在保证基地和贫困村的主导产业一致的基础上,丰富基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同时,通过订单生产、务工就业、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紧密利益联结。最后,多渠道开展产销对接。大力支持各级各类展示活动和展销活动,开展销售帮扶,同时创立各类电商产销对接平台,打造网络产供销专线、专台和专网。

(三)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多方位挖掘附加元素

首先,逐步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打造“特字号”系列制成品。在延长产品供应链的同时建设一批加工园区、加工基地和加工工厂。其次,多方位挖掘附加元素,提升产品附加价值。一方面,积极推动各类经营主体和科研机构单位的合作研究,提升科技附加价值。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特色文化内涵,增加文化附加价值。除此之外,通过休闲、体验和旅游等方式,增加功能附加价值。合作研究加工技术,打造规范化加工企业,挖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设立文化工坊,创造农业功能区,容纳新产业新业态,在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的同时为农民就业创造更多机会,多渠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四)全方位打造知名品牌,逐步形成特色品牌体系

提升品牌效益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大力培育乡土品牌,通过开展绿色认证、有机认证、地理标志认证等提升品牌质量,使其逐步发展成优质特色品牌。第二,逐步打造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成立品牌目录,形成特色品牌体系,提升品牌效益。第三,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开展品牌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第四,大力开展各类品牌的认定和维护。优先认定国家名牌、安徽名牌和六安名牌,特别支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驰名商标、农产品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的认定,提高品牌重视度,加强优质品牌维护。

(五)项目、资金、保险、氛围全方位扶持

寻找并整合更广泛的资金来源是首要条件。既要进一步加大财政专项的扶持和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倾斜,整合农业发展与维护资金的优先支持和倾斜,又要通过中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等获得更多扶持资金,还要争取各级各类优惠贷款。其次,科学管理和运用资金。成立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库,成立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库,实行项目管理和资金专款专项管理,并打造先进典型进行科学引领。最后,做好特色产业发展保险工作。设立特色产业发展特别险,识别和转移培训风险,确保经营主体和农户的基本收益。总之,特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既要拉项目、带资金,又要稳保险、造氛围。

四、结语

特色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也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六安市前深度贫困村在特色产业的选择和培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相信通过基地园区的强化、利益联结的紧密、附加元素的挖掘、优势品牌的打造等对策,其能持续稳健地发展下去,为扶贫和乡村振兴做好长期保障。

猜你喜欢

六安市金寨县特色产业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艺术天地
《晨曦》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
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
金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