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的基本经验
2021-11-25白婧
白 婧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在百年岁月中,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终于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各族群众的命运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无论是从广度层面或深度层面而言,还是从社会与历史价值的维度而言,均可以用“罕见”两个字来形容。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不断融合的发展过程,是理论不断丰富与变革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诞生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中,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之后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这段历史进程的展开,基于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信念,始于中国人对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向往追求。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已经和中国的发展前景、中国群众的发展前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前景密切融合在一起。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科学性在我国被全面检验,其所具有的实践性与人民性在我国得以广泛实践,其所具有的时代性与开放性在我国得以广泛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展开了惊天动地的社会主义实践,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要义,又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积累了极为丰富、极为重要、极具价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令全世界都为之瞩目的成就,最关键的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在世时,无法将社会在将来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全部问题全部预料到,为此也无法在生前把全部的问题都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俄国存在的问题,仅可以依托列宁进行处理,而我国的问题仅可以依靠中国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总结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强调,不仅应当深入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深入探究现实生活、革命实践之后总结出的一般规律,还应该科学看待这些思想家审视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角度与方式,试着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理论运用到我国社会的发展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问题进行剖析与处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便是实事求是地分析实际状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昭示了事物的实质、内在关联和一般性规律,是“非同寻常”的认识工具,是人们了解世间万物、剖析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处于当今发展阶段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最关键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立场、观点、方法。立场,从本质层面而言,解决的是“为何人奋斗”的问题。群众不单单是经济财富的创造主体,还是精神财富的创造主体、社会改革的关键性力量与历史前进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简单来说,历史的创造者是群众。人民立场,从本质上而言,便是我党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将人民作为出发点,将人民作为中心,将人民作为可依靠的后盾。换言之,将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有何种立场便会产生何种观点,而拥有何种观点,便会使用何种方法。观点和方法,实质上分别回答的是“怎么看”和“怎么办”的问题,分别讲的是“看法”和“办法”。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提炼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总要求,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坚持将一切从实际出发当作最基础的领导原则、工作原则;依托学习迈向将来,是实现党与人民事业有效发展的宝贵经验之一。二是思维领域,具体而言就是提升科学思维水平,注重提升底线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与历史思维能力。这些能力具有密切的内部关联,形成一个综合体。注重科学思维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工作开展的主动性、预见性、合理性、时效性的提升。三是实践领域,坚持将问题作为主导,坚持正确的战略思维,注重实地调研,养成坚毅精神,指向明确,有利于提升问题解决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关注并且发展创新理念与工作开展方式,提出全新标准、进行全新论述、界定全新范畴,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有突出的理论独特性。
在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下,要想形成新局面、取得新成就、开启新征程,就需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要深入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包含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将辉煌当今、启动未来的钥匙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在社会向前的车轮中,在人类不断进步的发展历程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二、始终坚持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
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成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8.这一重要论断深刻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根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基就在于始终坚持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我国国情异常复杂,包括了社会和自然、历史和现实、民族和宗教等很多要素;涉及各种矛盾关系,包括经济结构、社会面貌、政治斗争、文化教育和经济关系等各个方面。要全面准确把握如此复杂的国情,就要充分认识我国的社会性质、所处阶段和主要矛盾。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都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相信者和拥护者,不应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间的联系切断,从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领袖孙中山,共产党应该系统归纳,认真梳理,珍视这来之不易的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当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共产党当前所开展的事业作为重心,听取群众的反馈,响应实际需求,全面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今阶段我国现实状况的融合度,另外还应当拓展眼界,汲取人类发展历程中的所有精髓,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扩展。结合中国当前实际,“坚持走自己的路”包括下述两个层面的涵义:
首先,走自己的路便是依据中国实际情况选取适宜本国的发展道路。因此,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便多次强调,共产党应当做好长时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心理准备,在中国国情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困难很多,不可过早得出社会主义建设完成的结论。①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6.由此可知,那个时期的国家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根基与所处的发展时期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之后,邓小平指出,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恩格斯主义、列宁主义和我国的现实状况有效融合,坚持走适宜中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当前阶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应当遵照这个原则,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为此,笔者得出结论:走自己的路便是走适宜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具体来说,从中国之实际出发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曾经指出,若不选择社会主义,而是选择资本主义,国家必然会长期处在混乱形态,经济落后的情况也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何种发展道路才可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才可以让群众的生活有所改观?说到底,这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若选择资本主义,能够让我国占比极少的人拥有物质财富,然而无法让占比九成以上的大部分人都过上富裕的日子,而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能够避免贫富差距太大问题的发生,即便是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生产力达到发达水平,也不会面临巨大的贫富差距问题。立足于中国的现实情况考量,社会主义是唯一的选择。由中国革命与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可知,我们的社会主义模式不能是毛泽东提出的“一大二公三纯四平均”的模式,也并非苏联所采用的集中形式,更不可采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的方式,而应当是契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具有中国独特性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式。
其次,走自己的路便是依托本国力量开展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指出,我国的事业应当依照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应当依托我国人民的力量来开展。自力更生、自己当家作主,不管是之前、当今还是未来,均是共产党的出发点。依托我国人民的力量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指的是在进行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等时,应当依托中国自身所拥有的人才、资源、资金,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勤劳、智慧、才干,依靠中国自己的适合自己国情的方式方法,独立自主自办。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其他国家其他人身上。过去,我们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地研制了核武器,送北斗上天,完成了天文落火,已经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惊人的创造力。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理论的命运通常会伴随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实践活动的开展而充满波折。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重视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而推进实践创造的过程。
关于理论的变革,邓小平曾指出,在农村建立根据地,然后包抄城市的做法是马列未提到的,该原理在当时也是前所未有的。然而毛泽东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革命的发展方式,在军阀混战时,在敌人管控不足的区域,带领群众创建革命根据地,然后以农村为据点逐渐包抄城市,最终夺得了政权。革命家列宁所带领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帝国主义管控不足的环节掀起革命,而中国是在敌人管控不足的区域进行革命运动,从原则上而言这是一样的,然而中国并非将城市作为革命根据地,而是将农村作为革命根据地,若缺乏实事求是的理念,能够想到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吗?可以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吗?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胡锦涛指出,在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主要是解答实践中所碰到的新问题,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先进引导。我们应当精准把握全球发展的整体形势,精准把控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深层次探究中国经济建设所体现出的时期性特点,系统梳理党带领各族群众奋斗的实践经验,以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为中心,进行理论总结,确保科学理论在实践活动开展中的价值与意义。对于理论的变革与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无数的坎坷挫折,最关键的是不断进行理论变革与实践变革,将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创新有效融合,基于实际情况丰富与扩展现有理论,此便是马克思主义永不过时的关键原因。
由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可知,应当辩证地审视认知与实践两者间的关联。实践是理论能够形成的源头,是理论不断发展的源泉。只有在不断推进实践的过程中,才能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顺应规律,逐渐获得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正确认识,进而形成科学理论。实践是对真理科学性进行检验的唯一标准,同时是促进理论不断丰富的重要推动力。理论诞生于实践,同时指引实践活动的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社会实践也在不断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理论也必然要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地创新。党的十八大之后,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新情况,呈现的新局面,遇到的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开展、大政方针的出台提供了理论指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党带领各族群众开展了伟大斗争、建设了伟大工程、加快了伟大事业发展进程,促进党与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进行了实质上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今天的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这些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新提供新的问题域和话语场,给理论创新提供更加广大的空间。当今发展阶段下的共产党应当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变革,依托两者间具有的互相推动的力量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展。
恩格斯在晚年多次强调,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样子,要由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们根据当时的社会发展实际,做出具体回答。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旨趣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指导认识、分析、回答、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也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都紧紧抓住这一根本线索,才使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并正以理论与实践互促共进的方式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崭新境界。面对中国当前的发展形势,我们党要想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而且处于时代发展的引领地位,就要依托高度的理论自觉与自信,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予以马克思主义全新的发展推动力,让马克思主义拥有更强大的发展力量,发挥更突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