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实践与价值:无产阶级政党的三重自觉
——重读列宁的《怎么办?》

2021-11-25

现代交际 2021年6期
关键词:灌输列宁共产党人

朱 慧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怎么办?》是一部凝结着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重要经典文献,它重点回应了“我们的政治鼓动的性质和主要内容,我们的组织任务,为什么‘批评自由’成为真正的战斗信号,为什么我们在社会民主党对自发的群众运动的作用这个基本问题上都谈不拢”这四个问题,清算了“经济主义派”的错误思想。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虽然与列宁当时所处的时代有所不同,但是《怎么办?》一书中所蕴含的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实践自觉和价值自觉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一、理论自觉: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批判经济派“批评自由”口号

俄国经济派否认唯物主义历史观,否认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原则上的对立,无视大众日益贫困及资本主义矛盾日益尖锐化的客观事实,叫嚣着“批评自由”,甚至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的机关刊物《工人事业》上公然挑衅:“要达到牢固的统一,就必须有批评自由。”列宁认为,“批评自由”不过是“机会主义派在社会民主党内的自由,就是把社会民主党变为主张改良的民主政党的自由,是把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因素灌输到社会主义运动中的自由”。[1]293对此,列宁展开了激烈而又深刻的批判。首先,列宁尖锐地指出“批评自由”不过是俄国翻版的伯恩施坦主义。其实质上与英国的费边派、法国的内阁派、德国的伯恩施坦派是一家兄弟,它们共同之处在于一道攻击马克思主义。其次,列宁认为经济派的“批评自由”是典型的教条主义。俄国经济派不过是妄图照搬照抄德国的药方,根本没有立足基本国情和民族特点。另外,面对工人的自发斗争,俄国经济派采取无视态度和压制措施。在列宁看来,这不过是“猴子式的模仿”。最后,列宁谴责“批评自由”是一种折中主义。经济派假借批评自由的口号对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攻击,看似彻底而坚决,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初衷就不是捍卫劳动人民的利益,所以他们拒绝别人的批评,也不敢公开自己的意见。

2.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科学先进的理论对于一个政党而言,就像一面旗帜,指引发展方向。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政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团结一切马克思主义力量,消除经济派的错误思想,换言之,必须同一切歪曲、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划清界限。正如列宁在《怎么办?》的扉页上摘引的拉萨尔给马克思的一句话:“党内斗争给党以力量和生气。党本身模糊不清,界限不明,是党软弱的最大明证。”关于理论建设,列宁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2]312先进的革命理论通过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给无产阶级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只有始终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才能确保党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才能充分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是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说到底是意识形态问题。当前党内意识形态总体呈向上向好局势,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诸如“无用论”“过时论”等错误论调。“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3],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要掌握这项看家本领可以从三个层次着手。“即自觉总结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形成理论,结合本国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用先进理论指导社会实践。”[4]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制度和理论必将更加成熟和完善,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我们就越是要有坚定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

二、实践自觉:贯彻以理论灌输为原则的工作方法

1.批判经济派盲目崇拜群众自发性

经济派的另一个特点在于盲目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认为工人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足以让他们从领导者手中夺回自己的命运,并且由自己掌握,认为社会主义意识无须从外部灌输,工人可以自发形成,其意图实际上是将工人群众导向工联主义,从而加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对工人的影响。列宁在《怎么办?》中对此观点做了激烈回应。列宁指出,“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2]37当出现自觉性被自发性压倒的现象时,我们必须警惕轻视自觉因素的错误思想。加之经济派不仅轻视自觉性,还诋毁理论斗争的重要性,因此,列宁进一步提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1]293的著名论断。

2.贯彻以理论灌输为原则的工作方法

列宁指出,要想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以先进的理论对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武装。理论灌输作为阶级社会的普遍现象,在当今这个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的时代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应受到重视,共产党人必须切实将灌输原则作为基本工作方法,持之以恒地开展理论灌输、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斗争。历史和现实已经向我们昭示,在意识形态领域,“不存在真空地带,也不可能有什么中立现象”[5],也就是说在意识形态领域无外乎有某一方占领阵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绝不能将列宁‘灌输’思想简单理解为灌输方法”[6],列宁的灌输思想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理论灌输,而不是强灌、硬灌。为此,一是要倡导广大党员、干部乃至群众坐好“读原著、悟原理”的“冷板凳”,鼓励创新方式方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重温阅读马列主义经典文献,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二是要组织全党上下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和精髓,内化、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认知,让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新时代政党建设的行动指南;三是要敢于“亮剑”,敢于同一切歪曲、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做斗争,尤其是在现如今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新时代,思想日益开放多元,敌对反动势力加紧侵袭的大环境下,共产党人要善于利用一切新兴媒介,抢占意识形态阵地,不断总结学习,系统阐发自己的理论,打赢意识形态战。

三、价值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1.批判经济派“手工业方式”的组织

经济派盲目崇拜自发性表现在实践上就是盲目崇拜“手工业方式”的组织,所谓“手工业方式”的组织是对工人群众在没有任何装备和未受作战训练的情况下就去作战的一种描述。信奉这种分散的、无组织方式的经济派,自然也就不难得出工人运动无须革命家组织的错误论调。在列宁看来,这种以“手工业方式”组织起来的做法不过是为经济派改良主义的现实辩护。对此,列宁一语道破,指出了该种组织方式的固有弊病。一是由于这种组织工人分散,革命工作难以集中展开,大大降低了革命工作的成效;二是由于工人缺乏专门的训练和专业素养,并且该种形式的组织从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这种组织对于革命运动、革命工作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上述的两个致命弱点使得以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工人运动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和狭隘性。作为回应,列宁提出了“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1]293的论断。也就是说,在列宁看来,革命运动要想成功,革命工作要想推进,不仅需要一支革命家组织,还需要的是一个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始终捍卫无产阶级利益的组织队伍。显然,列宁倡导建立的革命家组织与经济派的“手工业方式”的组织是完全不同的,而它们之间的分歧特别表现在“这个组织归根结底是为了谁的利益”这一根本问题上。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和命脉在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休戚与共。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根本要义是立足于人民的切身利益,我们要培养的“革命家组织”无论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压力,都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都要自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都要自觉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努力奋斗,这一点应当成为植根于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价值自觉。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我们党没有脱离群众之外的特殊利益,“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性问题,关乎我们政党发展和建设的根本目的,在这个问题上含糊不清就不能成为合格的共产党人和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不仅践行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顺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本价值追求。进入新时代,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党员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上出现脱离群众的倾向,比如贪污腐败、权色交易、权钱交易等,这些错误思想和行为严重损害了共产党人一切为民的光辉形象。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危险”。“一切为了人民”不是“镜中月、水中花”,不是空洞的口号,应当落到行动上。第一,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百姓的幸福生活也绝不可能是敲锣打鼓、喊喊号子就能实现的,应当是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造福人民作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作为有力抓手,切实解决民生疾苦和难题。第二,张弛有度。进入新时代,社会矛盾从不同领域、多个方面纷纷涌现,这些问题有轻有重、有缓有急,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我们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在当前这个后扶贫时代,物质贫困的帮扶已不再是棘手的难题,人民对精神文化等更高层次的美好需求不断增强,我们要更多地关注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医疗公平等影响社会和谐的民生问题。第三,力戒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说到底就是在搞花架子,其本质是与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背离的,是与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格格不入的。形式主义不仅是作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不但劳民伤财,而且无助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要纠正形式主义这一顽疾,必须以相应的制度兜底,确保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

四、结语

实践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探明真理的道路也是没有尽头的,为人民谋幸福更是我们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追求。共产党人必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定并增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自觉、以理论灌输为原则的实践自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自觉。需要注意的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共产党人的三重自觉之间自然也具有内在耦合关系,并非是相互独立的。“高层次的实践自觉既是自觉面向实践创新理论,也是自觉以创新理论来指导实践。”[7]由此可见,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自觉,理论创新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指导实践。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宣告的那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又反过来为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促进并增强共产党人的实践自觉。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丰硕的理论成果,还是用先进科学的思想指导新的伟大实践,其不变的内核都是为了人民更美好的生活而奋斗,这是贯穿于共产党人一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始终的价值选择。一百多年过去,虽然国内的形势与列宁所处的时代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诸如“过时论”“无用论”等的反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和论调依然五花八门,反动势力不断抬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严峻,受各种因素影响,贪污腐败等脱离群众的危险依然存在。列宁在《怎么办?》中阐述的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虽时过境迁,但言犹在耳,启示我们要在前进的时代中、在发展的实践中坚定和增强共产党人以理论、实践、价值为一体的三重自觉,这对于我们今天加强执政党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灌输列宁共产党人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灌输”体系的构建
——列宁《怎么办?》“灌输论”的当代阐发
列宁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初心如磐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有必要的灌输教育
拉美有多少“列宁”?
张添翼:德育应坚持“最少灌输”原则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