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与审计在企业资源节约中的作用研讨
2021-11-25叶莉央
叶莉央
(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乐清 325600)
一、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推广新能源产品,而且需要节约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中的生产主体,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节约资源,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而财务和审计作为企业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肩负着节约企业资源的重担,所以从财务和审计两个角度探讨企业资源节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开源节流。
二、财务与审计在企业资源节约中的内涵
(一)财务的内涵
掌握企业资金流与现金流状况的财务部门,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重要程度已得到社会认可。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财务反映了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一系列资金活动,体现了各经济主体协同合作的经济利益关系。从企业管理角度来说,财务将企业一系列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视为对企业资源的筹集、管理与使用,它是企业为了实现正常经营并获取相应的利润所作的一切努力,包括如何更快速地获取生产资源,主要是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及各种原材料资源等,以及如何利用生产组织方式将这些有偿的资源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最后对企业资源变现所获得的收益进行记录与总结。对于那些上市企业来说,还需要制作不同规格的财务报表,并及时将这些财务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公众与股民的监督,特别是那些投资者的监督,从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在实现盈利的同时尽可能地节约资源,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
(二)审计的内涵
审计可以从经济学角度和企业管理角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经济学方面来讲,审计是一项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一般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不管是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都是专门的审计人员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所产生的资金运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的专业审查和评估。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要在专门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审核合格之后才会向社会公众公开,而且在IPO(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审计机构也需要对企业近三年来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评估,以此判断企业所得是否正常合法。从企业管理角度来说,审计就是审查监督企业各项资源的筹集、使用和收益是否合法、规范,是否存在资源滥用或者资源侵占等问题,以便企业更加科学地管理各项资源,实现自身资源价值的最大化,避免资源浪费。
从内涵来看,财务和审计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财务和审计都属于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且两者的目的都是实现企业资源的节约,将企业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但财务反映的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资金运动,伴随企业每日的生产经营活动,侧重于反映实际的经济活动关系;而审计更多是对企业整个资源运转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价,侧重于对企业经济活动合法性与真实性的监管。不管如何,财务与审计都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节约资源,实现开源与节流并存。
三、财务与审计在企业资源节约中的路径选择
(一)财务在企业资源节约中的路径选择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简言之,企业是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创造社会价值而存在的。企业要想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就应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以最少的企业资源创造最大的利润。作为企业的组成部门,财务部门的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把握企业重要经济命脉的财务部门应该积极参与到企业资源节约中来。
首先,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为了充分发挥财务的资源节约效应,企业内部应该建立一个高效运转的财务管理体系,否则会事倍功半,浪费企业资源。大型上市企业在市场监管和利益驱动下,往往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财务制度,而我国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往往采取家族式生产经营模式,财务部门因为掌握企业资金往往由家族内部人士负责,而非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部分财务主管并没有相应的企业资源节约意识,会借着自己的身份优势浪费或侵占企业资源。所以相关企业应该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结合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为财务部门发挥资源节约作用奠定基石。
其次,要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财务部门能否制定科学准确的预算管理计划决定着企业能否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没有准确的财务预算规划作为指引,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就会因资源过多而产生浪费,或者因没有预计到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导致资金等资源不足,需要临时追加,这些情况都不利于企业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为了避免企业日常经营与财务预算不符,而导致财务预算成为浪费资源的无用功,企业应该重视财务预算计划的制定。由于企业的正常经营涉及生产、市场、产品、推广等部门,而每个部门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所以不能将制定财务预算的重任完全交由财务管理部门,应该从企业层面加强财务部门与生产、市场、行政等部门之间的协作交流,摸清每个部门的年度预算规划,然后由财务部门进行专业化和精细化的预算制定,最后得出一个切合企业整体发展的、详细科学的财务预算,各部门应该严格按照财务预算计划进行生产活动。
(二)审计在企业资源节约中的路径选择
从审计的主体来说,企业不仅要聘用专业的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以及时调整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划与预算规划,而且应该在内部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但很多企业负责人尚未意识到审计的重要性,认为审计和财务差不多,仅在企业内部设立了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负责一系列资金活动,而忽视了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和绩效评价,所以应该招聘专业的审计人员,同时保持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独立性,实现权力的制衡。
从审计的原则和具体操作来说,要坚持经济效益审计原则,将审计细化到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审计人员需要审查企业获得的资源是否合法,主管人员是否严格按照企业的采购预算和与供应商签订的合约开展工作,以及该资源的获取成本是否与市场价格一致,采购人员是否存在暗箱操作导致不合理的资源浪费问题出现。在资源存储方面,应该审查仓库里的各种资源是否得到了有效保管,是否与企业发展需要相符合,避免存储资源过多导致资源无法被及时使用,这不仅会浪费资源,而且会增加企业成本。在生产环节,主要审查所制定的生产计划是否符合当前的生产条件,以及生产完成情况,不仅要看生产数量是否达标,而且要审查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客户要求。如果生产质量不达标,那么为此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无效的。在销售方面,要注意审查企业的销售费用与应收账款等关键信息,保证企业的宣传销售等费用是合理的,同时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回笼资金。
四、结语
财务和审计对企业资源节约有较大的作用,要提高企业资源使用效率,就要从财务和审计等角度不断优化企业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