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手工艺现当代发展传播新路径*

2021-11-25潘海霞

大众文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手工艺文化遗产人工智能

潘海霞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天津 300000)

关键字:非遗;传统手工艺;发展传播路径;多媒体;自媒体;人工智能

一、“非遗热”带来的传统手工艺复兴

公共文化框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促进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与传播。

200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tural heritage被作为政府工作用语引入中国,今后的几年中,“非遗热”在文化领域扬起轩然大波,颠覆了近代以来的“文革”的观念与逻辑,用文化共享代替了文化领域的斗争与排斥,重新定义了传统手工艺以及诸多传统文化事项的价值,优秀传统手工艺迎来了新的春天,“非遗热”为中国优秀传统手工艺的保护、研究和发展、传播工作开拓了新的局面。

2004年4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始实施,2004年初文化部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物保护工程,传统手工艺保护被列入了长期发展规划,2005年3月《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发布,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建设工作,并设立了“文化遗产日”,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施行,2012年《“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将“非遗”保护纳入国家发展体制中。从2001年至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发展,现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一项文化保护工程她已经是成为一项惠及文化,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基础工作,成了具有了丰富而深刻中国特色的人类文化事业。

二、现当代传统手工艺传播路径

1.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播现状

从前传统手工艺主要依靠于口耳相传以及实物教学相传,多年来传统手工艺的传播一直受到主体的限制,加之民族性,地域性上的局限性,导致传播速度相对缓慢,传播质量相对不高,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手工艺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手工艺传承人也开始尝试新的传播方法,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手工艺发展传播路径的不足,传播的横向维度逐年扩大,当下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传播内容的纵向经度开始深化,新的技术的加入为传统手工艺发展传播带来了新的曙光。

2017年1月25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政策的出台带来的是社会各个方面对优秀传统手工艺发展传播的重视和推动。近年来多媒体将中国优秀传统手工艺重新带入大众的视线,自媒体使中国优秀传统手工艺实现可视化传播,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手工艺传播主体限制,给大众带来了传统手工艺传播的可及性和体验性,谋新求异,传统手工艺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不再仅仅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文化,不再被主流媒体和自媒体所轻视,传统手工艺不再是不接地气的精神存在,而逐渐地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食粮,人气增加,曝光度和关注度急速增长。“咸鱼翻身”传统手工艺作为草根文化的固化思维被打破,传统手工艺成为人们文化精神需求的载体也成了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载体,传统手工艺的价值与意义被重构,她被社会重新认可和接受,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和现代生活的诉求。

2.“互联网+”背景下优秀传统手工艺的多媒体传播

2003年至今,中国的互联网迎来了新的纪元,应用多元化的到来使中国互联网逐步走向了繁荣。数字化新媒体又被称作新媒体,她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局域网、互联网以及无线通信卫星等各种信息渠道去覆盖我们的PC端、移动端以及数字电视的各个终端,是媒体的一种形式。向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一个传播途径。在内容上,包含了各大门户网站、网络技术专栏、头条资讯等手机客户端以及各大视频网站。可见新媒体的覆盖面更广泛,更具多元化。新媒体的传播比较与自媒体相对于门槛较高,营销成本较高,它的传播形式更偏向于官方,偏向于官方机构和企业来进行宣传。

多媒体已经广泛地被运用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生活、工作、社会、科学等。利用多媒体传播传统手工艺,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变得更加有意思,交互性变强。最重要的是利用多媒体进行传播,让传统手工艺在各大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的头条进行传播让传统手工艺在网络发展、传播这件事情上变得更加正式,更加具有话语权和权威性。

3.“互联网+”背景下优秀传统手工艺的自媒体传播

自媒体:从2011年微博开始发展,2012年微信朋友圈上线,至此移动互联网融入生活。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2015年自媒体成了一个流行的趋势。作为自媒体,它属于多媒体的一部分,区别就在于自媒体更倾向于个体性,它属于自己的媒体平台,偏向于个人价值的输出,并围绕个人打造媒体,具有极强的自由性,相对于门槛较低且传播性广。历经十年自媒体从个人网络、博客、微博、微信到今天终于走向成熟,这也为传统手工艺传播带来了新的可能。

以短视频为例: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占比9.27亿,2020年8月,抖音与活跃用户已超过了6亿。包含抖音、火山版在内,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改变了大众信息获取的方式,从而也推动了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播路径变革。根据2020年抖音大数据相关报道,抖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视频传播平台,每天超过五千名艺人通过抖音。销售,展示自己的作品。这种参与式的传播方式增加了人们的文化认同感,抖音短视频不仅实现了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播还使部分手工艺者变现了自己的手艺,当下的粉丝经济为传承人实现了商业营收,更保障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传承。

4.“互联网+”背景下优秀传统手工艺的人工智能传播

如果说多媒体传播拓展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播广度增加了传播的路径,那人工智能将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手工艺传播不足的问题。弥补多媒体以及自媒体传播的时空限制以及主体限制。

人工智能在人资领域的学习速度是远超人类大脑的,他是超人类认知能力和类人类情感天赋的结合,在未来各领域将有着极强的实用性,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使得虚拟信息与有形样态共存,传统手工艺的可及性和体验性在互联网下呈现,然传统手工艺的传播融入了现当代文化生态之中,极大地拓宽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播路径。

从20世纪60年代到今天,人工智能已经逐步从学术研究领域转化到今天的商业应用需求领域。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和热潮,人工智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他涉猎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行业,并实现了人工智能和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在文化产业部分。人工智能与传统手工艺的结合是一种大胆的新的尝试,他将人类的知识和技术与-艺术审美情趣有机结合,这将为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技术手段和发展空间。基于人工智能传播模式主要有三方面,一方面线下展厅或者博物馆,这也是存在最多的形式,她基于3D模拟、全景成像、音视频讲解等,利用媒介进入,(譬如二维码或小程序)不受地点环境和讲解人员限制对产品、物品进行在线讲解。第二方面:借助显示增强技术(AR衍生品)进行虚拟空间下互动性体验,能够从第一视角感受到传统手工艺制造过程和作品介绍。实现动态展示。第三方面是H五互动小游戏,利用社交软件进行扩散,能够极大提升传统手工艺的传播。传播新模式人工智能将为文化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质的发展

当今的社会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正在快速地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文化也向着全球化发展传播;无疑互联网将成为传统手工艺在现当代传播的最主要的阵地,无论是使用自媒体、多媒体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都将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传播带来崭新的变革,传统手工艺要传承发展就必须要创新,没有新的理念和技术的贯穿,传统手工艺传播终将变成一场空;借东风,让传统手工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乘坐信息技术及互联网高速发展这列列车,通往千家万户,保护、传承、发展、传播那些濒临灭绝的传统手工艺,保护手工艺传承人,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手工艺文化遗产人工智能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下一幕,人工智能!